浅谈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建构

2020-08-31 18:11唐振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0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唐振艳

摘 要:为了全面落实相关指示精神,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探索主体建构教学模式,使高中数学教学适应形势,有必要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尝试,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主体建构模式教学,更能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学生参与得出结论的过程──主体构建教学模式,让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培养了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本人认为以下几点非常关键,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主体建构;数学情感

一、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进一步落实,进一步体现

在过去我们的常规教学活动中,通常是老师讲得多,学生也做得多,老师讲得累,学生在题海中做得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作为学生来讲完全是一种被动、服从的关系,通过主体建构课堂的探索与实施,由被动、服从改变为和谐、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使课堂管理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关键环节,所有课程改革的理念、程序都需要通过课堂的实施来完成。

二、主体建构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要让学生更轻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方式与方法手段要更新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段话内涵丰富,观点鲜明,强调指出了学生是独特的学习的主体,教学必须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分层学习分层推进,逐步提高。

教师的活动空间不仅仅局限在讲台,教师也不再是处于学生学习的“独尊”地位。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荷兰数学教育家佛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断创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去动手操作,去观察分析,去合作交流、发现和创造所学的数学知识。只有当每一个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再创造的过程,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出来之后,就越学就越想学,越学就越会学,才会使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去分享体验数学规律的生成和发现的过程,去分享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在教学活动主体建构中多使用启发式教学使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教学活动设计就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进行该知识所蕴含的智力活动来获得知识结论,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反思、合作交流等活动,体悟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对于应用策略性知识,通过对知识的动态整合形成“项目式”研究学习活动,其关键是教学的主题必须是师生双方在共同探索与发现中形成,它需要共同选择、组织具有拓展性材料信息,并从研究中共同得到发展,教师帮助学生相对独立解决问题以培养稳定的能力结构。在活动设计中,我们应把握好实用性活动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方面,恰当地用好启发式教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教育质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肯定并要求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我们要切实贯彻党和国家对我们教育工作的要求,落实各项方征政策。在教学活动中预以实施,注重启发式的实用性活动,在活动要注意学以致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活动充实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才干。引导学生合作观察。

例如,我们在充要条件的探究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容易判断反,也就是充分不必要条件容易和必要不充分条件搞错。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先让学生列出很多是充分不必要条件和必要不充分条件在纸上,然后让同学们对比,探究分析得出结论,不对的给予纠正,老师指出这里语言表达方式的改变应引起学生注意,p是q成立的充分条件,q成立的充分条件是P进行变化。在由p是q成立的充分条件中前推后是充分,后推前是必要,前后推导过程中要是可能推出也可能推出都作为推不出,有些不好处理的问题变成不等式问题的集合关系来处理,前者是后者的子集,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子集的时,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在启发过程中我们可以以提问、填空、表述等方式进行。()是q成立的充分条件,p是q成立的()条件,p是()成立的充分条件,还可以是哪些的这种条件呢?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深入,有意义地探究,有了反思,反馈的过程,更多的锻炼机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验操作性,由仅仅重推理、演算转变为探索、猜想、发现,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增强了学生智力的开发,由纯数学变为联系实际的数学,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性。课堂主体建構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直维能力的培养
践行生活化原则,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解析
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