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2020-08-31 15:51李涯红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0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中化学教学

李涯红

摘 要:化学学科素养主要指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展开思考和推理,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为其明确学习目的,规划学习路线,使其不断更新知识,形成学科素养。本文对学科素养内容简要介绍,分别从辨识宏观和微观、挖掘习题中的学科内涵、培养学生积极态度等方面对学科素养的培养路径详细说明。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科素养;教学

引言:

学科素养属于教育领域当中核心素养中的内容之一。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对核心素养内容有全面认知,并以此为核心,展开教学设计,指导学生明确反应原理,完善知识体系,掌握实验操作,形成多学科融合技能,为学生化学能力、品质等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一、学科素养介绍

学科素养主要是立足于核心素养,并且展现学科优势以及学科育人价值,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形成价值观念以及良好品格。学科素养的形成需要将学科知识作为载体,依托课堂教学,展现学科导向作用,激发、启迪学生智慧,学习知识结构系统化。高中化学学科是通过微观视角对物质性质、组成和结构等深入研究,并使用符号对物质加以描述,指引学生认识世界。因此,学科当中富含多种关键素养。培养高中生学科素养过程,应基于其对现代、未来生活需求,树立终身学习目标,利用课堂教学、探究实验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并从化学视角分析问题,形成解题思维,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其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1]。

二、高中化学教学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辨识宏观和微观

化学教学存在特定规律,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需要树立多样化教学观念,从学科基本内容入手,培养学生微观、宏观知识辨识能力。从宏观角度分析,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多个方向掌握物质具有多样化特点,并对其科学分类;从微观角度分析,需要探索微观世界,明确元素、分子、离子等微观因素,并对其性质以及组成结构深度探索,便于学生深入了解物质世界,为学科素养形成奠定基础。

例如:“物质的分类”内容讲解时,需要对内容教学价值全面分析,引领学生树立分类观念,通过学科学习、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等方面对物质分类的作用以及意义全面感知,并能结合物质组成、性质等,对其进行正确的分类,掌握物质多样性,明确分散系概念,了解胶体、溶液以及浊液区别。通过探究合作,使用分类、对比和归纳方法,完成知识学习,建立分类思想,掌握高效学习方法,提高知识学习兴趣,用化学知识将实际问题加以解决,提高其解题能力。教学环节,通过生活化以及情境化教法,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思考,在协同合作过程学习知识。明确讨论过程主要问题:“化学当中有几种物质分类法?”“按照化学反应类型怎样分类?”掌握树状分类、交叉分类两种分类方法。提出问题:“不同类型分类法存在哪些优劣之处?”引领学生展开思考。在此过程,学生自由发言,能够总结出交叉分类法标准存在差异,并且有制约关系;树状图能体现出包含、平行等关系,所属单一类型分类标准。通过问题情境,为学生呈现思考问题,指导其展开讨论,对物质分类标准、形式等有明确认知。实践过程能够提高学生对宏观、微观等事物的辨识能力[2]。

(二)挖掘习题中的学科思想

化学教学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思想水平。学科素养主要指和化学相关的学科思想,如唯物辩证和质变与量变等哲学思想,还包括对立与统一、守恒、分类、平衡等学科思想,以及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兴趣、积极情感与态度等。在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部分内容中,存在着对立与统一这一化学思想,反应过程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二者存在于同一反应当中,属于统一对立关系。同时,电化学知识当中还包括正负极等内容。化学和人类发展息息相关,既能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又能产生有害物质。因此教学过程,应引导学生以辩证视角看待化学,挖掘其中学科思想。这些思想在化学习题当中有所渗透,当学生掌握学科思想的运用方法之后,才能真正提升学科素养。

比如:有这样一道习题:“氯气泄漏之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有哪几种?”

①转移并疏散人群,上报相关部门,实时反映事故信息。

②转移过程人们需要佩戴经浓NaOH溶液进行处理的口罩。

③利用高压水枪,在泄漏区域喷洒碱性物质水溶液能够解毒。

④转移过程,人们需要佩戴使用小苏打湿润的口罩。

⑤可将人群向地势低洼之处转移,并且不必离现场过遠。

⑥对现场进行清理,及时对食物、水源等全面检查。

⑦由于常温环境氯气可溶于水,因此只需在空气当中洒水,即可解毒。

此习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习的知识运用能力,掌握氯气物理性质,才能正确解题。从题干当中,可以看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氯气虽然有毒,但是其在化工生产过程为重要原料之一,并且可作为漂白剂的制作原料。因此,学习过程需要使用辩证思想看待物质。结合所学,选择正确的事故处理措施。①措施正确。②措施中浓NaOH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人体口鼻遮挡,故错误。③措施中,由于氯气可与碱性水溶液发生反应,因此正确。④措施当中小苏打水溶液可与氯气反应,降低其毒性,故正确。⑤措施氯气密度比空气大,不可将人员向低处转移,故错误;⑥措施正确。⑦措施中氯气仅微溶于水,因此,向空气当中喷洒难以解毒,错误。解答此类化学问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对其学科素养提升影响较大。

(三)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总结规律,收集实验数据、研究资料和化学信息等,和他人互动交流,最终得出正确结论。教育者不但应着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加以培养,还需带领学生展开操作实践,以其探索能力和独立意识等培养为出发点,奠定终身学习基础。同时,化学学科自身研究性较强,因此,存在诸多领域有待学生展开探索和研究,需要教学环节,带领学生操作实践,调动其学习热情,以积极态度参与化学知识学习。同时,还需展现学生主体课堂地位,整合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创设和教学需求相符的学习情境,不断提高课堂质量。

比如:讲授“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时,教师应从概念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得氧、失氧等角度,区分氧化、还原两种反应概念。为确保学生明确学习思路,可将燃烧过程发生氧化反应引入其中,并呈现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基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配合教师引导以及案例分析。可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例,根据反应式 学生在探究过程,掌握氢气、氧气二者结合生成水,氢气发生氧化反应,氧化铜被还原成单质为失氧过程,为还原反应,两种反应同步进行。通过分析反应前后不同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判断反应和化合价升降在关系,并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标志常存在化合价的升降。提出问题:“化合价变化原因为什么?”并通过 和 两个反应式,从得失电子和电子对偏移等角度展开分析,进而明确氧化还原反应本质为电子转移或偏移。教学环节,让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深入分析,区分氧化还原这一反应,建立系统化知识体系。学科素养形成需要历经较长时间,需要教师从多个维度和视角展开实践,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以及讨论平台,提升其学科素养[3]。

结束语:

总之,高中化学在学生学科素养塑造与培养过程,展现出教学最终目标,符合素质教育下人文教育的切实诉求,学科特点鲜明,影响深远。故此,教育者需要从学生意识、思想等方面入手,挖掘知识中的学科内涵,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经验,为其学科素养形成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许风华.高中化学实验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的思考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9(21):41-42.

[2]叶晓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素养的实践[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26):0060-0061.

[3]丁业胜.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J].学周刊,2020(16):27-28.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高中化学教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