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探索教材使用新思路
——人教版《地理》与《滨城大连》整合微探

2020-09-01 09:24
辽宁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乡土教材教师

王 宇

(大连市甘井子区博雅中学)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树立可持续的观念,养成地理实践能力。乡土地理教材是乡土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恰当利用乡土教材,将乡土地理知识与区域地理教学有机结合,能够充实和丰富通用教材,加强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识,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乡土教材《滨城大连》的内容与特点

乡土地理是乡土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地理,是指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内容包括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人民生活情况等。

《滨城大连》是大连地区特色乡土教材,是根据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省情教育区域特色课程教科书。《滨城大连》是对国情、省情通识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展,其目的是增进学生对地方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大连、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滨城大连》共分七年级、八年级两册,涵盖历史与文化、自然与生态、经济与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涉及地理知识的课节有:七年级第三课《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第四课《大连的陆地环境》、第五课《大连的海洋环境》,八年级第四课《城市发展与未来规划》、第五课《水资源及其保护》、第六课《自然保护区及其保护》。

二、两种教材的知识关联

大连地区使用的地理教材是人教版《地理》(2013版),其中,八年级教材涉及中国地理知识,旨在认识我国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分异和区际联系,理解我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联系人教版地理教材的内容安排,笔者按照不同的地理要素,将《滨城大连》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内容进行对应,建立关联,并在表1中以课节小标题的形式呈现其对应关系。

表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通用教材与乡土教材《滨城大连》知识关联分析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人教版《地理》八年级通用教材与乡土教材《滨城大连》在位置、地形、气候、自然灾害、水资源、行政区划、工农业等多个地理要素上呈现重叠或补充的关系,所以将二者进行有效的整合,是合理可行的。

三、两种教材的整合策略

(一)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参与对所学知识的发现和探索,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在八上《4.2农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乡土教材七年级第五课《大连的海洋环境》中海洋渔业资源的内容,向学生展示大连的农产品:长海鲍鱼、海参,或者大樱桃、苹果、庄河大米、复州牛肉的实物或者图片。

以大连出产的特色农产品为载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劳动对象和获得的劳动产品,进而归纳出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这些农产品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从而得出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的结论。

在后续学习“农业的组成部门”知识时,教师可以继续以这些家乡的特色农产品为主线,展开农业部门的教学。如大樱桃、苹果是林业的产品,庄河的大米是种植业的产品,长海的鲍鱼、海参是渔业的产品,复州牛是畜牧业的产品等,逐步归纳出农业有哪些生产部门。

(二)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教学实践

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的案例,并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进行分析和讨论,是利用地理乡土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

在学习《水资源》我国著名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之后,教师可以结合乡土教材八年级第五课《水资源及其保护》,以案例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大连“北水南济”的调水格局。通过了解“引碧入连”“引英入连”“引大入连”工程,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城市、国家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从而得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结论。

在《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课中,学生学习了东北主要的矿产资源,教师在此基础上引用乡土教材八年级第四课《城市发展与未来规划》一节——“滨城在蓬勃发展”,通过大连造船厂、大连石化厂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工业中心与自然资源关系。这样,既承接了通用教材对于东北地区矿产和工业的教学,又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

(三)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知识拓展和重构

在学习八年级上《1.1疆域》一课“行政区划”的教学内容之后,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疑问:既然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我们所在的大连市又属于哪一级呢?在这里,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乡土教材七年级第三课大连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内容,明确我国行政主体是三级划分,但是在省级与县级之间,还细分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自治州)。大连市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辽宁省,但是它又属于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又对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扩展和补充,加深了对国情、省情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认知水平的影响,对通用教材内容理解得不够深刻。遇到这类情况时,教师可以对乡土教材进行内容改编与重构,让原来的问题“变”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更容易理解的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遵循以通用教材知识为主线、乡土教材内容为依托的原则,将晦涩的知识变得形象化。

例如在进行“如何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教学时,笔者结合乡土教材《滨城大连》“大连的海洋环境”中关于休渔的内容进行提问:“大连封海休渔的目的是什么?”再如,大连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学生结合大连发展山区经济的实际,举例说出山区发展经济的措施,以此联系到我国多山的国情,举一反三,更好地掌握国家发展山区经济的一般做法。

(四)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最终获取知识,是探究性学习的落脚点。

在通用教材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一课,教材中设置了这样一道题目:“收集资料,和同学交流家乡的文化特色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笔者结合《滨城大连》中的研学旅行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大连的5A级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统筹安排,明确活动目的,制定活动方案。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还能在集体活动中开阔眼界,学会做人做事,增强集体观念,养成文明旅游的意识和习惯。

四、两种教材整合的教学建议

(一)区域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区域性与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特征,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是乡土教材和通用教材进行教材整合时的重要参考依据。教师在整合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遵循乡土教材要尊重通用教材的结构、注重综合性的原则。

同时,教师应从区域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区域人文地理地理特征、区域发展和区际合作的顺序进行教材整合,不能随意编排章节,更不能将其他区域的地理特征生搬硬套到大连地区上。在使用乡土教材时,重点应放在“滨城”上,以此让学生充分理解“滨城”这一区域特征对于大连面积、气候、河流、人口、工农业、旅游、交通等要素的综合影响上。

(二)实用性与时效性相结合

乡土教材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将乡土资源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更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打下基础;但由于大连乡土地理资源的内容受到本土区域的限制,不一定能够全部涵盖通用教材的内容,还有一些乡土地理知识因时间的推移,需要补充和更新。

社会在不断进步,区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学生所接受的乡土地理知识也应该是不断完善和更新的。乡土地理教材与通用教材整合,要从课程标准出发,基于学情,充分考虑教材整合的实用性、时效性、可操作性;不能流于形式,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生搬硬套,为了结合而“结合”,为了活动而“活动”。

(三)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通用教材的一些科学知识是较为抽象、不易理解的,而乡土地理资源所具有的生活化、趣味性特点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将二者有机整合,可以将教材中某些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同时,通过对身边地理事物的运用,也可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将教材中知识的科学性和乡土资源的趣味性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增长见识,还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热爱自己的家乡,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将人教版《地理》八年级通用教材与乡土教材《滨城大连》进行有机整合,通用教材的系统性和乡土教材的地域性实现了优势互补,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和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了地理知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乡土教材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最美教师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教师如何说课
乡土中国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