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A分析法的龙架山森林公园科普景观规划设计评价

2020-09-02 06:39董享帝
林业勘查设计 2020年2期
关键词:散点森林公园象限

董享帝 欧 静,2*

(1.贵州大学林学院园林系,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大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25)

贵州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一直以来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并取得丰硕的成绩。以森林公园为代表的自然公园一直以来都是保护地协调经济发展、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平台[1,2]。在森林公园开展科普教育,有助于提升公众知识水平与环保意识,共同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已有的对于保护地科普教育研究多集中在科普宣传模式、科普旅游模式、环境解说系统规划研究[3~5]、基于游客感知、解说需求、教育效果的科普教育研究[6~8]等,没有从景观规划设计角度出发对保护地科普教育的研究,科普景观设计就是以科普资源为主要物质基础,进行的景观营造,能最直观的引发公众的兴趣与参与。本文以贵州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首次以科普教育景观规划设计作为评价内容,对森林公园中科普教育景观规划设计现状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并提出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龙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黔南自治州龙里县,地理坐标为东径106°53′37″~106°57′10″,北纬26°26′43″~26°29′09″,规划面积6079hm2,地处苗岭山脉中段,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与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的分水岭,属喀斯特生态环境下的自然保护地。作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喀斯特地形地貌、森林植被等都十分典型丰富,被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评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培训基地”, 其中龙架山景区(以下简称“龙架山”)是森林公园科普教育建设的重点,景区内现已有“贵州高原濒危植物繁育中心”、“贵州高原珍稀植物种源基地”、“贵州省中亚热带珍稀植物园”等多处科普基地,紧临龙里县城,距贵阳市区30分钟车程,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2.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为采用重要性与满意度分析方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以下简称IPA法),IPA法是John A Martilla等在1977年提出的用于分析汽车经销商绩效的方法[9]。此方法以所考查变量的重要性和满意度均值的中值或总体均值为交叉点,以重要性和满意度分别为纵轴和横轴,构建一个二维四象限的方格图。第一象限重要性高,满意度也高,为“继续保持”区;第二象限重要性低,但满意度高,为“表现过度”区;第三象限重要性低,满意度也低,为“次优发展”区;第四象限重要性高,而满意度低,为“重点改善”区。IPA法能直观而有效地评价森林公园科普教育景观规划设计情况,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1.2.2 数据来源

采用调查问卷作为数据来源。为使调查对象存在明显群体差异性,调查对象除了外来游客、龙架山周边居民外,通过问卷全网调查形式将调查对象范围扩大。调查问卷内容分四部分。

1)调查游客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学历等基本信息。

2)为龙架山科普教育景观影响因子重要性表,采用Likert5点法(5=非常重要,1=非常不重要),对各项科普教育景观指标进行测度。

3)为科普教育景观绩效量表,同样采用Likert5点法(5=非常满意,1=非常不满意),通过图名对应的方式,让调查对象对应各类科普教育景观进行打分。

4)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评价结果进行综合统计,用IPA法进行科普教育景观规划设计建议。

1.2.3 问卷调查

2019 年清明节期间在龙架山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地点为龙架山游客主出入口,龙里县人口最密集兴龙广场。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2份,有效率为84%。问卷所得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用SPSS20.0进行Cronbach信度分析,信度系数在0.7以上说明问卷调查结果可靠性高。经计算,问卷数据信度系数为0.771,说明本次问卷数据信度满足要求。

2 结果与分析

2.1 科普教育景观满意度评价

2.1.1 科普教育景观分类

通过实地调查与归纳分类,将龙架山科普教育景观分为三大类型,即散点分布式、线性游览式、块状场所式。散点分布式是龙架山最为普遍的科普教育景观类型,以点的形式无规则地分布于森林公园各地,主要形式包括木质解说牌、塑料解说牌、科普教育性景观小品;线性游览式通过游路的形式将各景观点串联,形成通畅的有主题、逻辑关联的线型游览形式,主要形式包括生态道德文化长廊、科普木栈道;块状场所式通过特定场所的构建,汇集多种种类或一定规模的科普资源,占有一定的面积范围,主要形式包括盆景园、温室大棚、珍稀植物园、生态种植基地、赏花基地(图1)。

2.1.2 景观满意度评价

以游客满意度为导向,参照国内外文献[10~12],利用德尔菲法,按照科学性与简约性、独立性和全面性、可比性和针对性等原则构建科普教育景观评价指标体系[13],通过筛选,归纳评价指标在空间布局、外观造型、科普内容三个方面。通过252位游客重要性、满意度打分,得出满意度综合得分表(表1),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得出三大类十小类科普教育景观评分结果。

图1 龙架山科普教育景观现状Fig.1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cience Landscape of Longjiashan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表1 科普教育景观游客满意度综合得分表Tab.1 Comprehensive Score Table of Tourist Satisfaction of Science Education Landscape

1)散点分布式平均分为3.3029:其中木质解说牌、塑料解说牌、科教类小品评价结果都是“一般”。

2)线性游览式平均分为3.2956,其中生态道德文化长廊评价结果是“满意”,科普木栈道“一般”。

3)块状场所式平均分为2.8267:其中珍稀植物园、生态种植基地评价结果“不满意”,赏花基地评价结果为“满意”,其他都为“一般”。

4)作为龙架山最为普遍的科普教育景观形式,散点分布式各小类科普教育景观评价结果均是“一般”,但整体得分较均衡,综合得分最高,由此来看,散点分布式仍应作为森林公园科普教育景观建设主要类型。生态道德文化长廊、赏花基地是满意度最高的两种景观形式,应作为龙架山特色重点关注打造,并作为其他森林公园科普教育景观规划设计的借鉴。

2.2 科普教育景观游客重要性-满意性结果分析

以重要性中位值(0.1571)和满意度中位值(3.0855)为坐标原点,将三大类科普教育景观类型的六个中间层指标归入到4个象限内,以指标的重要性为纵坐标,以游客的满意度为横坐标(图2)。

1)当测评指标位于第一象限时,说明这类测评指标的重要性和游客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是龙架山科普教育景观规划设计的优势所在。1、2、4-散点分布式的景观易于到达、景观易于察觉、造型美观,8、10、12-线性游览式的景观易于察觉、造型美观、介绍森林公园独特的资源都位于该象限,需要继续保持,可作为其他保护地科普教育规划设计参考;

2)测评指标位于第二象限时,说明这类指标的重要性低而游客满意度高,也是龙架山科普教育景观规划设计优势所在。3-散点分布式的与环境协调度,9、11-线性游览式的与环境协调度、提供游客想获得的知识,17-块状场所式的提供游客想获得的知识都位于该象限,但在今后规划设计中可不用太过关注投入;

图2 科普教育景观游客满意度因子IPA分类图Fig.2 IPA Classification Map of Tourist Satisfaction Factor of Science Education Landscape

表2 科普教育景观游客重要性-满意度数据表Tab.2 Popularity of Science Education Landscape Visitors-Satisfaction Data Sheet

3)测评指标位于第三象限时,说明这类指标的重要性和游客满意度均低,是次优发展指标。5-散点分布式的提供游客想获得的知识,15、17-块状场所式的与环境协调度、提供游客想获得的知识都位于该象限,目前不用关注;

4)测评指标位于第四象限时,说明这类指标的重要性高而游客满意度均低,是急需改进和关注的重点。6-散点分布式的介绍森林公园独特的资源,7-线性游览式的景观易于到达,13、14、16、18-块状场所式的景观易于到达、景观易于察觉、造型美观、介绍森林公园独特的资源都位于该象限,这些指标应作为龙架山后期重点关注改进的内容(表2)。

3 优化建议

3.1 巩固基础科普类型,关注特色景观形式

一般来说,解说牌等散点分布式景观是保护地中最普遍的科普景观类型,具有对环境破坏小、造价低、小巧简明等多方面优势,从龙架山游客的满意度评价来看,散点分布式也成为了满意度最高的一种景观类型,然而该类型也存在景观设置无序、科普内容随机、形式单调等诸多问题,本次研究发现生态道德文化长廊与赏花基地成为了游客最为满意的两种景观形式。前者通过设立一个主题,有序的、有逻辑的让游客在行进的过程中,不自觉了解到许多科普知识,后者通过极具观赏效果的优势吸引游客眼球,游客大量聚集于此,在游玩赏花的过程中自然学到了许多科普知识。因此这两种景观形式可作为保护地中科普教育景观规划设计的参考,进行特色科普教育景观打造。

3.2 增强景观可达性,有序串联各景观节点

通过游客对指标重要性的打分,可看出景观可达性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块状场所式的科普教育景观得分普遍偏低,也是因为可达性较差的原因。通过现场调查发现,龙架山的块状场所式景观形式十分丰富,如植物专类园、温室大棚、生态种植基地等,且具有一定的数量规模,但往往可达性较低,未与龙架山内主要的游线道路串联,游客往往不会选择单独前往,应规划开发新的游览线路,将各科普教育景观有序串联,形成散点分布式为基底、线性游览式与游步道结合、块状场所式穿插期间的合理空间布局(图3)。

图3 保护地科普教育景观合理的空间布局图Fig.3 Reasonable Spatial Layout of the Science Education Landscape of Protected Areas

4 结论

森林公园发展历史悠长、内涵丰富,在森林公园开展科普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实地勘察与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和IPA法,首次以科普教育景观规划设计为研究内容,对贵州龙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龙架山景区的科普教育景观进行评价。龙架山科普教育景观主要分为散点分布式、线性游览式、块状场所式三大类型。其中散点分布式综合得分最高,是保护地中科普教育景观的主要类型。建议在规划设计保护地科普教育景观时应以具有特色、游客满意度高的散点分布式为基底,线性游览式与游步道结合,块状场所式穿插期间的科普教育景观空间布局形态。

猜你喜欢
散点森林公园象限
勘 误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高血压个体家庭连续自测收缩压特征描述与分析
人定胜天
森林公园游记
小学美术教材重组整合策略初探
龙架山森林公园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冲击波散点和定点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