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提升农村贫困治理能力的路径探索

2020-09-02 06:49刘建平
西部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

摘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受阻,医疗卫生扶贫、驻村帮扶机制在疫情防控下经受考验。就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贫困治理的影响而言,其消极影响体现在产业扶贫增收困难、就业帮扶受阻、驻村帮扶机制受疫情短暂不利影响:积极影响体现在医疗卫生扶贫成效在疫情防控下得到充分检验、疫情防控下农村贫困治理短板显现。后疫情时代提升农村贫困治理能力,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政策的衔接,加强产业间的协作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农村贫困治理能力;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1-0013-03

后疫情时代特指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复工复产之后所面临的特殊时期。受疫情影响,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受阻,医疗卫生扶贫、驻村帮扶机制在疫情防控下经受考验。虽然疫情给当前的农村贫困治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也检验了已有扶贫成果的成效。同时,也启示我国在后疫情时代,农村贫困治理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产业之间的协作,强化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的融合治理,加强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农村贫困治理能力。

一、我国农村贫困治理进入新阶段

(一)脱贫攻坚进入全面收官阶段

截止2020年2月底,全国已有601个贫困县宣布摘帽,179个贫困县正在退出当中,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脱贫攻坚进入全面收官阶段。但进入全面收官阶段不代表脱贫攻坚任务的结束,全国目前还有52个贫困县没有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未脱贫人口大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当下,要坚持精准扶贫,把目光聚焦到还未脱贫的地区,尤其是“三区三州”(“三区”是指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藏区及南疆的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四地区;“三州”是指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以更有力的措施、更精准的实施方案,集中力量解决未脱贫地区和未脱贫人口的贫困问题。

(二)积极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当前我国正处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逐步实现二者的统筹衔接。精准扶贫解决的是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安全住房、基本医疗有保障)的标准,其目标在于实现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来的,同样是解决“三农”问题,但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在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下的必然选择,旨在推进乡村整体的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二者战略内容和目标的差异上,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优先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进而提升农村贫困治理能力。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贫困治理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1.产业扶贫增收困难

首先,农畜牧产品销售困难。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大部分地方实行交通管制,除了紧缺和生活急需物资运输之外,其他物流运输、公共交通基本停运。这一举措对有效防止疫情扩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给贫困地区农畜牧产品的销售造成了很大影响。一是疫情防控期间,各地进一步加强了畜禽养殖管理,禁止活禽(畜)交易和宰杀,造成养殖户经营收入受损。二是交通管制期间,农产品大量积压,线上线下销售受阻。春节期间本应是农产品需求量最大的时候,但受疫情影响,一方面是城市农产品供不应求,一方面是农村农产品销售受阻,农民增收困难。

其次,乡村旅游扶贫的进程阶段性受阻。根据2016年发布的《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设定的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国以乡村旅游扶贫为重点的贫困村旅游经营收入达100万元/年,贫困人口年旅游收入超过1万元/人。但2020年初疫情爆发后,乡村旅游景点纷纷关闭,错过了春节假期这个黄金时间,直到3月份才开始复苏,为了将复工复产和防止疫情扩散同步推进,多地采取了限流、降价、免票等措施,贫困人口靠乡村旅游增收困难,乡村旅游扶贫的进程阶段性受阻。

2.就业帮扶受阻

據国务院扶贫办统计,2019年全国有2729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外务工,这些家庭三分之二左右的收入来自外出务工,涉及三分之二左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大部分行业停工停产,且与就业扶贫有密切联系的产业扶贫也在疫情防控期间受很大影响,导致春节假期结束后本应外出务工维持家庭正常开支的贫困劳动力务工增收困难,由此可能引发贫困户家庭外债增加且无法按时还款,甚至可能出现已脱贫贫困户返贫现象。截止2020年3月13日,全国25个省份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1690.12万人,参照去年规模,仍有1038.88万人等待就业,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压力大。就业扶贫成为疫情防控期间受影响最大的扶贫举措,也是复工复产后,贫困地区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

3.驻村帮扶机制受疫情短暂不利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受到较大影响。

首先,疫情期间驻村帮扶工作人员到岗率受影响。疫情防控最严重期间,恰逢春节假期,而且大部分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都是由县级机关选派,疫情爆发时不在贫困村,导致部分驻村干部无法按时到岗,驻村帮扶机制运行受到一定影响。直到今年2月底,国内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分区分级推进基层工作,扶贫工作人员陆续返回工作岗位,驻村帮扶机制才得以逐步恢复运行。

其次,疫情期间驻村帮扶工作任务加重。疫情爆发前,驻村扶贫干部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工作内容是帮扶贫困人口和贫困村脱贫。疫情发生后,驻村工作队变成了防“疫”队、战“疫”队,工作对象是整村村民,工作内容是宣传和贯彻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指示,防止疫情在辖区内扩散。这期间,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仍要时刻关注贫困户的生活状况,尤其要加大对贫困确诊患者的资助力度。由此可见,疫情防控期间,驻村工作人员的任务更加艰巨。

(二)积极影响

1.医疗卫生扶贫成效在疫情防控下得到充分检验

“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村级卫生服务机构新增1.4万个,为贫困地区新配备医生1.4万名,大大提升了农村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疫情防控的守护者。此次疫情爆发后,农村因為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医疗卫生基础相对薄弱,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村级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机构虽不具备新冠肺炎疫情患者的治疗条件,但他们要深入防疫一线,发现、筛查患者,并及时上报患者信息,同时,承担着农村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任务,他们是农村疫情防控的前哨,是农村疫情防控的一道坚固防线。

其次,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疫情防控的宣传者。疫情防控需要全体人民的配合,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利用自身医学特长,向村民介绍国务院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心知识,提醒村民做好个人及家庭的防控举措,这对防止疫情在农村扩散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2.疫情防控下农村贫困治理短板显现

首先,农村贫困治理人才缺乏。在此次疫情期间,贫困地区农村出现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就地成为防“疫”队、战“疫”队。二是返乡年轻人成为农村疫情防控的家庭宣传员和监督员。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以其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治理经验,帮助贫困地区顺利推进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工作。返乡青年主要包括外出务工人员和在外就学大学生,这个群体能够通过网络途径及时了解疫情的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估,及时规劝家人合理应对疫情防控。试想,如果没有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返乡青年离乡后,农村基层治理如何推进?农村贫困治理谁来治?归根结底,农村贫困治理需要培养本土的治理人才,这些人才不是短时期内的应急举措,而是扎根在农村的、长期服务农村治理的人才。

其次,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客观方面,虽然近年来,贫困地区乡镇和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但相比于城市而言,农村公共卫生设施不齐全、公共卫生人才短缺、诊疗水平落后等现象突出。主观方面,贫困地区村民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尤其是部分高龄村民,一方面对疫情知识了解甚少,另一方面又不愿配合基层工作人员的防控工作,加大了基层治理难度。因此,要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除了硬件设施、人才、技术等外部条件的改善之外,还要提升村民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提高防控疫情的自觉性。

三、后疫情时代农村贫困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径

农村贫困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和力量来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其内容既包含涉及政策衔接的顶层设计,也包含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启示我们,要从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政策的衔接、加强产业间的协作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几个方面提升农村贫困治理的能力。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精准扶贫战略推进过程中,从顶层设计把方向,到加强基层党建助力农村扶贫,党的领导为新时期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党和国家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针对贫困地区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精准施策。

首先,基层党组织是贫困地区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疫情爆发后,各地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中央指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驻村干部坚守疫情防控阵地,农村驻村工作队就地成为防疫队、战疫队,冲在贫困地区疫情防控的最前线,践行了党员的初心使命,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疫情防控的组织保障。

其次,在党中央的统筹安排下,各部门加大对贫困地区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其中,交通运输部门增开公路和铁路专线,解决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用工难和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的问题;金融机构重点加强贫困地区疫情防控金融服务,扶持扶贫产业和重大扶贫项目的复工复产。因此,我们要坚定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克服痰情对扶贫工作的不利影响,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强化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的融合治理

疫情防控期间,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产业增收困难,给我们的扶贫工作提了个醒,在遇到类似突发事件时,如何保障贫困人口的正常生活成为后疫情时代扶贫工作面临的挑战。

首先,转变过度依赖收入端为扶贫和救助标准的划分方式,重视支出型贫困家庭的社会救助。支出型贫困是相对于收入型贫困而言的。过去对精准扶贫对象进行识别的时候,由于贫困人口规模较大,扶贫任务重,主要依据收入端设定标准,重点针对静态贫困现象。而现在过度依赖收入端为扶贫和救助标准的划分方式是不科学的,重大疾病、子女教育、突发事件等原因形成的支出型贫困越来越成为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也使传统的社会救助效果大打折扣。新冠肺炎疫情属于突发事件,且造成感染者因病产生重大开支。类似这样的突发事件、重大疾病、子女教育等原因形成的支出型贫困越来越成为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后疫情时代,我们要更加重视支出型贫困家庭的社会救助。

其次,以精准为目标导向,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在政策制定方面,明确社会救助认定范围、部门责任、资金使用范围等,贯彻精准扶贫的精准性。在政策实施上,践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工作规程,加强社会救助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加强产业之间的协作

疫情防控期间,贫困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均受到很大影响,产业增收困难。为尽量降低疫情对扶贫产业的影响,有些地方通过加强产业之间的协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降低了疫情期间贫困户的经济损失。例如快递行业、互联网与农业产业之间的合作。疫情防控期间,农村地区交通管制严格,农村农畜牧产品销售受阻,即使在本村范围内也销售困难。但快递行业因其特殊性被地方政府特许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营业,一些贫困种植户和养殖户自发地与快递公司及农村淘宝站结成帮扶对子,通过线上网络平台宣传和下单,线下快递运输,寻找农产品销售出路,开辟了农村产业扶贫的新路子,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疫情期间贫困户的经济损失,走出一条以产业融合降低突发事件风险的路子。

(四)加强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加强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新冠肺炎疫情提醒我们,农村贫困地区的居民同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一样,有着对生活富裕、身体健康、公共安全的美好向往,随着农村脱贫攻坚的推进,贫困地区居民对身体健康和公共安全的需求更大。因此,加强乡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为此,我们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推动农村医疗卫生扶贫与乡村卫生振兴的有效衔接,完善乡村公共卫生体系。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服务,加快补上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是人民健康的守门人,也是农村的短板。一方面,乡村卫生振兴在农村医疗卫生扶贫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治理要求,其中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就是乡村卫生振兴的关键。另一方面,乡村振兴通过发展产业、促进乡村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为加强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硬件和软件上的支持,推动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见证了农村扶贫工作的成效,也发现了农村贫困治理中的薄弱环节,更找到了未来农村贫困治理的重点,掌握了后疫情时代农村贫困治理的方向,为提升农村贫困治理能力,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刘建平(1987-),女,汉族,重庆奉节人,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精准扶贫、红色文化。

(责任编辑:马双)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