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引领下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20-09-02 06:55王金宝
文教资料 2020年17期
关键词:实践教育全面发展立德树人

王金宝

摘   要: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现代化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改革的初衷和发展方向。如何实现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大课题。立德树人的实现,需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实践教育等结合,使立德树人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融入教育改革之中,实现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 立德树人;实践教育;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所谓“立德”就是强化人的思想政治修养,“树人”是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概括起来就是提高道德修养、文化修养、纪律修养和信念修养,培养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立德树人观念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理念,将立德树人融入学校教育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进一步明确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谁来培养人,反映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培养诉求。立德树人的目标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信念的新一代建设者与接班人。在新时代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基本向度,对于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德树人的时代意义

学校的核心职能在于教育,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培养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德智体美勞全面发展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立德树人观契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价值引领,既立足于当下又着眼于未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本质,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人”,是致力于按照国家、社会、个体相一致的发展诉求与价值准则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是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是关键;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人才是关键。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决胜阶段,我国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人才,其中包含善于治国理政的党政管理人才,也包含科技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的培养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以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通过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是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指明方向,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创造条件,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时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是立德、求学、明志的关键阶段。学生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既影响个人的发展,又影响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发展。学校教育必须围绕以人为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向度,教育、引导、服务学生,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境界、科学文化水平,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立人先立德,学生的健康成长与道德修养联系密切;立人先立志,学生的成长成才与理想信念联系密切,只有有道德、有理想的全面发展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担负时代使命,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立德树人与教育的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教育大会时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地位,他强调要“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对于学生未来价值观走向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学生教育过程中,要以思想教育为核心,教育学生努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高尚的思想情操,教育学生将道德楷模、时代先锋、英雄人物作为榜样,牢固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加强学校教育中的法治教育与纪律教育,大到法律法规、社会规则等,小到校规校纪、班级纪律等,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方向引领性作用,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融合,需要结合我国文化传统与现实国情,一方面在学校办学方向上肯定立德树人的作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养学生、塑造学生。另一方面在教育目标方面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学生自我成长角度明确立德树人的价值,要修德、守功德、严私德、提高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修身养德。将立德树人与教育相融合,首先,学科体系需以立德树人为指导,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平衡立德树人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系,将人才培养放在优先位置,开展教育教学和考核评价。其次要优化教师体系。教师既是学问之师更是品德之师,教书育人的重点是以高尚人格感染学生,以学术造诣启迪学生,做科学理论的宣传者,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做学生成长的指导者,使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使言传和身教相统一,重视教育理论与技术创新、完善科研体系建设、制订科学发展规划,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明确人生目标、匡正失范行为、澄清模糊认识,实现育人目标。

课程教学作为践行立德树人目标的最直接途径,将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教育作用,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尤为重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远程教学的优势,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德树人平台,使课上与课下德育教育相得益彰。实践教学可以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通过制订方案、强化引导,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立德树人文化。教材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领有着直接的作用,教材的编写必须遵循“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要求,在教材中融入立德树人内容,发挥教材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作用。想要更好地发挥教材中立德树人内容的育人作用,在教材编写方面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最新成果,立足于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需要,构建完整的教材体系,深入推进立德树人与教育的融合。

三、立德树人引领下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第34个教师节的讲话中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校教育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做,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立德树人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结合是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积极深化教育创新改革,转变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传统教育模式,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要发挥立德树人的引领作用,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营造立德树人的教育氛围,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德育观念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提高学生的理想修养,以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名人故事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国家;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信念修养,增加学生对祖国和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将立德树人内化到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将立德树人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结合,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尤为重要。立德树人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实践教育的结合,有利于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深化学生对立德树人内涵的认识。实现两者的有效统一,需要加强学生的全面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在对学生进行系统知识传授的同时,积极发展德育、体育、美育、实践教育,使学生在更新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锤炼出优良品质、健康体魄、高尚的情操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加强德育,需要在学生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踏踏实实修好品德;加强智育,需要在学生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求知问学、探索真理;加强体育,需要在学生体质健康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在体育锻炼中增强身体素质、享受运动乐趣、磨炼毅力意志;加强美育,需要在学生人文素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养成一定的审美意识;加强劳育,需要在学生劳动能力、劳动精神的培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诚实劳动、辛勤劳动的品质,具备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立德树人,既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又是教育的趋向目标,是教育发展的灵魂。正所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应作为教育事业的主线,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并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教育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基于立德树人目标设计教学、开展教学、评估教学。教师围绕立德树人目标教学,学生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学习,才能凝聚力量,取得实效。践行立德树人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还需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一方面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并且在爱国主义情怀培育上下功夫,通过教育,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培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品学兼备人才。

立德树人引领下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加强学生社会能力培养,通过教育,学生具备沟通、决策、执行能力与处事方式,使学生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做一名实用型人才。在创新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样重要,为了使学生具备与时代同步的创新能力,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動手实践、创作、展示的广阔平台,营造创新氛围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立德树人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结合,要求学校营造文明自由的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获得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时增强积极性、创造性,学会感恩,懂得自立自强,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习惯,不断拓宽知识体系和视野,成为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人才,促进立德树人目标早日实现。

在教育领域,有效的方式从来都是融合的。对于学生而言,立德树人犹如植根与土壤的根茎,德智体美劳则好似一朵花的五个花瓣,立德树人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本来就是一体的。国家的发展需要有道德、有理想、有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基于立德树人战略目标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首先需要明确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主阵地是基层学校,其次需要深入认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立德树人落地生根,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一个较为整体的要求,在教育工作中,学校应致力于培养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人才,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更多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多元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辉.优化德育课程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J].中国德育,2018(04).

[2]刘吉林.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J].人民教育,2017(19).

[3]成尚荣.德育课程:攀登道德、思想高峰的基石[J].江苏教育,2019(07).

[4]刘芸.立人先立德,上好德育课——天津市以立德树人为本创新德育课程体系实录[J].天津教育,2018(08).

[5]邓金河.提升教师队伍,服务立德树人[J].四川教育,2019(01).

[6]佟会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与实践[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

猜你喜欢
实践教育全面发展立德树人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