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任务型教学法促进独立学院的高级英语教学

2020-09-02 06:55陈相云
文教资料 2020年17期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独立学院

陈相云

摘   要: 高级英语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设置的核心课程,面临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和以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特殊条件。在独立学院高级英语课程中尝试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有效增强独立学院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 独立学院;高级英语教学;任务型教学法

一、独立学院的高级英语教学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可是,高级英语这门课“高级”在哪里呢?这是值得每一位任课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材的选用、师资的配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成果的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因素。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教育部于2003年3月重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有如下描述:“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1]可见,《大纲》建议高级英语课程应着重强调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对教学方法(阅读和分析)、教学内容(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和教学目标(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都做了方向性的指示。由此可见,高级英语的“高级”在于“能力要求高”“教学内容难度高”及“教学目标设定高”。随之而来的,当然是对学生和教师的高要求。以此为参照,各外语专业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台了不同的举措。

作为高等教育单位的新成员,独立学院于近年内发展迅速,虽为新生事物,独立学院高级英语课程的设置仍然应该基本遵从《大纲》的指示,但独立学院不同于其他普通本科高校,有着显著的特点,是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此外,生源基础较差,应用技术型办学定位鲜明是独立学院的闪亮标签。那么,独立学院的高级英语课程怎样上才能既达到《大纲》的要求,又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呢?接下来,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二、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始于1979年,N.S.Prabhu在印度进行了一项强交际法的实验(Bangalore Project),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设计成了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那么,如何理解“任务”呢?Skehan 在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语言学习认知法》)一书中归纳出了“任务”的五个主要特点:1)意义是关键;2)要解决某个交际问题;3)与现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動有关联;4)完成任务是重点;5)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2]。Willis(1996)将任务型教学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阶段(pre-task)即任务准备阶段,任务环阶段(task-cycle)即任务实施阶段,后任务阶段(post-task)即任务验收与提高阶段[3]。前任务阶段:包括任务的导入及真实语言材料的提供,主要起热身的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在这一阶段,学生在为完成任务做准备的过程中,熟悉相关背景知识,领会课文大意,了解课文结构。任务环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对前任务阶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报,展示任务成果。同时,为了促进其他任务完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采用问答、结对活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可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多种途径对语言进行积极加工,感受语言形式承载的意义。后任务阶段:又可称为语言焦点阶段(Language focus),包括语言点分析和有针对性的语言练习,注重语言意义和语言形式的平衡,包括对任务完成情况的反思。

可见,任务型教学法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只带两只耳朵来上课”行不通了,学生必须手耳脑并用。“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理念会大大减少传统课堂教学的单调乏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在反复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不再只是机械地灌输字词句和语法知识,制定目标、设计任务,把学生融入学习过程中,是减少统管全局的导演,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可使用的材料更宽泛了,教学方式更加自由了,同时,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绝对权威,还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员,师生之间互动互学,共同建构高效课堂。

任务型教学法赋予教师组织者和激励者的新角色,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提高能力为宗旨,在某种程度上响应了《大纲》对教师和学生的高要求。如果师生默契配合,就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丰富教学内涵,实现教学目标。在实践层面,任务型教学法强调“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其毕业之后顺利踏入工作岗位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课堂教学实践示例

1.学情分析

笔者执教于华南某知名高校的独立学院,教学对象是本校外国语学院三年级的两个班,共72人,现在大三第二学期;我校选用的教材是由邹为诚和郭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综合英语教程》(第三版)第六册。在此,笔者将展示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处理课文Topic F: Barbie Dolls and US Fashion Culture, Unit 2, Subject 1的过程。本篇课文的主题是芭比娃娃与美国时尚文化的关系,难度中上,学术性较强,在结构和用词方面是很好的学术论文写作模本。

2.任务设计

笔者为课文设计了八个任务(T1-T8),分别交给各个小组完成。这些任务有的是关于背景知识的,有的是有关文中某个细节的,有的是对课文的拓展。具体任务如下:

T1:Investigation on 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deci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buying clothes

T2:Presentation on Barbie

T3:Presentation on controversies Barbie has aroused

T4:Presentation on feminism

T5:Presentation on civil rights movement

T6:Presentation on five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

T7:Presentation on five symbols of Chinese culture

T8:Discussion on which should be the national dress for Chinese women, Qipao or Hanfu?

3.任务环节

(1)前任务阶段

引入话题:

教师使用有关芭比娃娃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芭比娃娃话题的兴趣,逐渐引导学生思考芭比娃娃给自己或周围人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帮助学生对芭比娃娃的影响建立起初步的感性认识。

深入话题:

教师将话题进一步深化,引入社会学这一概念,概述社会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预测芭比娃娃可能引发的相关社会学话题。接着,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研究规划;然后,各个小组分享研究规划,教师对各组研究规划进行评讲,指出优点和不足。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芭比娃娃这一话题的理性思考。

分配任务:

教师阐明各个任务的具体要求,并分配任务到各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一个任务。但T8稍有不同,要求每个小组都要参与,届时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一次大约三分钟的演讲。

(2)任务环阶段

了解影响大学生服装购买决定的因素:

负责T1的小组展示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阐释该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分析回收问卷之后的各项数据,得出结论。然后,教师请学生们对此份问卷的设计进行评价(哪些地方是合理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为什么,如何改进),并对该组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及结论的合理性进行讨论。这个任务既加深了学生对社会学及研究方法的认识,又帮助学生意识到了个体对服装的选择实际上受到许多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继而激发学生追问这些内外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教师随之将这种疑问与课文的主题“芭比娃娃对女性的影响”关联在一起,自然地将他/她们领进对课文的探索。

补充背景知识:

负责T2的小组展示芭比娃娃的发展历程及家族谱系。虽然学生都见过芭比娃娃,也能说出它的一两个家族成员或朋友的名字,但大部分人都不了解这个玩偶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今天的形态的,也不清楚这个玩偶牵涉哪些社会关系。通过这个任务展示,学生意识到诸多社会和文化因素都对芭比娃娃的形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决定了对芭比娃娃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的设计,为课文讲解做了扎实的铺垫。

讲解课文:

教师以课后练习Task 2为参考,将课文分为六个部分,并对每一部分功能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出阐述,然后依次讲解这六个部分。具体讲解以课后练习Task 1的问题为线索,将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并适时挑出难词、难句,进行举例解释和练习巩固。在教师讲解过程中穿插T3(相关小组展示芭比娃娃引起的争议,让学生了解芭比娃娃不仅是个玩具,还会引起来自不同人群的不同解读)、T4(相关小组展示女性主义对女性现状和地位的认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课文中女性主义者对芭比娃娃持批评态度)、T5(相关小组展示民权运动的背景和政治目标,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课文中芭比娃娃的生产者Mattel Toys, Inc.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将黑芭比投入市场)的展示,这三个任务都与文中的细节相关,如不做额外补充,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玩具娃娃会引起人们如此不同的反应和态度。这一过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既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又开阔学生的视野,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辨力。

拓展课文:

负责T6的小组展示美国文化的五个象征(芭比娃娃早已被视为美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通过分享,可以增加学生们对美国文化其他象征的了解;负责T7的小组展示中国文化的五个象征,许多外语专业学生的中文素养并不高,这个任务可以适当帮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并尝试用英语讲述和传播中国文化。最后,各个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演讲完成T8,展示对汉服和旗袍之争的认识和立场,这个任务一方面可促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服饰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深化他/她们对服饰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复杂关系的认识。

(3)后任务阶段

教师总结任务的完成情况,从切题程度、材料组织、展示方式、语言质量等方面给予评价、提出建议;由于课文是基于作者的一次调查研究改写而成的,语言的学术性特点较为显著,因此,教师在此阶段还需要帮助学生识别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学术英语写作;讲解课后练习,巩固课文里学过的新词汇、新句式。

学生撰写单元心得,总结自己的感想、收获和反思。从上交的心得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提高了他/她们的学习兴趣;语言知识得到了系统梳理;在查找资料、组织材料、展示成果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和沟通,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均得以强化;知识面扩大了,对服饰与社会文化因素的互动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经过三个任务阶段的综合训练,语言应用能力提高了。

四、结语

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拓展课文主题的边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解决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的现实难题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任务设计不合理、学生语言精确性难以顾及、重口语轻书面、词汇语法边缘化等现象。

英语教学没有固定模式,也没有哪种教学方法可以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根据董丽秀等人对中国知网1995年(检索到的最早的相关论文发表时间)至2010年9月期间与高级英语教学有关的期刊文章的统计,在高级英语课程中使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包括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型学习模式、语篇整体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文学引路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文体学模式、文化教学体系构建及与其他课程体系契合等模式。教学方法包括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合作学习法、问题式教学法、修辞教学法、讨论式、启发式和课堂辩论式等方法[4](93)。面对如此丰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每位高级英语任课教师都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对以上模式和方法进行选择、裁剪和重组,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特點、切实有效的教学途径,笔者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期待未来会有更多、更深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3]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Marlow Essex: Longman, 1996.

[4]董丽秀,李长江.高级英语教学研究综述[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本论文是校级教改课题“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级英语》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任务型教学法独立学院
任务型教学法在韩国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