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暴力的危害及防范

2020-09-02 06:25陈海忠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1期
关键词:暴力语言教育

陈海忠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1-0007-02

教师的语言暴力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的开展中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运用带有负面影响的语言表达方式。具体的语言内容带有蔑视、谩骂以及诋毁的性质,导致学生获得不适的主观感受,最终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名誉等受到伤害。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语言暴力,也是一种精神伤害,它给学生带来精神上和心灵上的创伤远比皮肉之苦更痛。

教师的语言暴力与日常教育中的批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批评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严肃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维度的教育,批评的目标在于及时指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适当的改正建议。与语言暴力不同的是,语言暴力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而批评是出于爱护学生的目的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教育。而且,语言暴力的产生大多与教师的个人情绪有很大的关联,大部分教师在出现语言暴力情况时,往往是为了发泄个人的不满情绪,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对学生造成伤害。

一、教师语言暴力的总体概述

教师语言暴力是教师自身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种不恰当的方法,正是由于方法的不恰当,才会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伤害,下文首先针对语言暴力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诱因进行简要分析。

(一)基本内涵

所谓语言暴力,是指运用不文明词汇谩骂交流对象,或者用带有侮辱性质的语言表达内容与他人进行交流,对对方的心理和精神造成巨大伤害,或者受到伤害的体验。而具体到教育语言暴力方面,主要是指教师在面向学生开展教育教学以及日常的沟通交流中采用极端的、缺乏尊重性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从而造成学生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关于产生这种状态的具体原因,一方面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和教师的地位相对而言还是不够平等的,教师处在更高的位置上,承担着教育学生的责任,这种地位上的差异使得教师从主观上感受到一定的优势,其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占据了一定的主动权,当教师有了这种优越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出现障碍和问题时,才可能产生语言暴力。

(二)教师语言暴力的主要诱因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上来说,导致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出现语言暴力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限制。中学教师所接受的教育层次通常是师范学院的普通本科学历,虽然教师在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由于其个人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个人的综合素质未必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层次上,当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出现抗拒教育或者管理的情况,教师就有可能由于个人情绪控制能力不佳或沟通方法不到位导致语言暴力的出现。这无疑是利用教师的语言威慑力达到管教目的的一种不良方法。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说,当教师利用语言暴力的方式进行沟通,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度降低,这更不利于后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修复,那么进一步达成有效沟通的目标就更不容易实现。学生若是在主观上已经形成对教师的恐惧或偏见,则会给语言暴力问题的解决带来更大的阻力。第二,学生正处在心理逆反期。从本文探讨的初中阶段学生自身的角度上来说,虽然教师主观上的语言暴力是一种错误的教学沟通方法,但学生本身的年龄阶段和心理发展状态也更容易让他们与教师产生冲突,且由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面对冲突的解决方式如果不恰当,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或者心理上受到过大的打击。这种现象就更加要求教师要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注意方式方法,尽可能运用科学的沟通方式规避语言暴力的产生。

二、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造成的危害

教师语言暴力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要想找到缓解和消除语言暴力的有效方法,就需要首先对教师语言暴力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了解。

(一)导致校园师生关系的恶化

师生关系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与教师会发生非常紧密的联系,现阶段倡导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从师生地位的角度上来说,更加重视两者之间的平等。从教师的角度上来说,在处理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时,需要尊重学生发展中个体的意志,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说,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语言内涵的理解。如果教师使用语言暴力,则会直接影响师生之间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关系状态。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在他们的初始印象中是指导者和可信赖的人,当教师出现语言暴力的情况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感就会发生危机。学生主观上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愿望会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而被抑制。

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危机。这一点主要是指部分学生在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时,可能会出现模仿教师的负面表达方式的情况,影响学生之间的正常沟通。另外,教师的负面评价不仅会影响遭到语言暴力的学生的心情和状态,其他同学对于他的评价也有可能由于教师的负面评价而受到影响。这会影响原本稳定和谐的同学关系,使得遭受语言暴力的学生在学生群体中受到更加不公平的待遇。学生主观上在班级中的生存压力会更大。

(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开展在内容范围和深度上不应当仅仅局限于知识内容的教学,针对学生的心理層面进行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非常典型的体现出教师在学生的个人成长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而且精神引导和启发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更为广泛和深刻的。一旦教师出现语言暴力的情况时,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会深入到精神层面上。当这种语言暴力的情况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长期出现,会多方面对学生造成影响,例如,学生的精神状态,饮食状态都会受到影响,从学生的个人生长发育的角度上来说,这也是非常严重的一种情况。

当教师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的语言对学生说话时,学生作为心理承受能力正在建设和加强状态下的群体,自尊心会受到直接的打击。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教师心目中的形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教师过于坚决的否定对于学生来说会造成精神上的摧残,引起学生对自身的认同度下降,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学习能力和积极性都会下降,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语言暴力从根源上来说,比体罚还要严重。确切地说它是一种严重的人为“精神摧残”。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一生的人格尊严、心理健康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坏影响,语言暴力对学生心灵的戕害,往往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很快弥合的。语言暴力虽然在产生时的作用时间是相对短暂的,但对于学生造成的影响却具有显著的持续性,这种持续的心理伤害不仅不容易被抚平,严重时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心理障碍。

三、语言暴力防范现状分析

针对于教师已经出现的语言暴力问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关于语言暴力的防范工作,现阶段的工作开展中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典型问题。

(一)教师缺乏认知

通常情况下,教师对自己实施的语言暴力问题并没有一个主观上的主动认知意识,也就是说,部分教师在实施了语言暴力后并没有从主观上意识到自己对学生实施了语言暴力。这与教师长期以来的语言表达习惯和对语言暴力本身缺乏正确的认知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另外,教师即使能够在现实中对语言暴力的现象形成一定的认知,在自身如何防范语言暴力的产生方面,教师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这种主观意识上的缺失,给教师语言暴力的防范帶来了客观上的阻碍。分析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一方面与教师的自身文化背景和基础教育层次有关联,另一方面也与学校方面的组织学习培训的力度不足有关。

(二)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

在面向学生的教育工作中,不仅不同的学生所适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可能存在差异,批评教育的力度和方式也会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在面向学生实施教育时,通常都采用的是批评指正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但从长期的作用发挥效果上来讲,存在一定的欠缺。尤其是对于一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直接进行批评的方法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性格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从教师自身的角度上来说,采用激烈的语言表达方式批评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自身素质的局限性和不足,而真正的说服教育的效果也无法达成。

(三)缺乏激励式的交流

在具体的沟通方式上,除了言辞激烈的批评方式,针对自信心不足或者遇到困难和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鼓励也是激励他们改正错误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对于经常遭受失败挫折的学生来说,具有权威性的教师的鼓励对于学生改正错误有非常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但目前大部分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习惯于采用批评指正的方式,而并不重视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缺乏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

四、教师“语言暴力”的防范

(一)加强教师的培训,扎实有效地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培训教育在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倦怠”是制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瓶颈,长时间的教学工作,非常容易使人沉溺于旧的方法方式,拒绝接受新鲜事物,有时甚至明知不对但却故意为之。通过开展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自我修养水平,并且帮助教师认识到语言暴力的危害,引导教师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正确方法。

(二)批评教育是教学开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但教师为了真正达到批评的目的,需要在方式方法上进行重点控制

语言暴力在现代教育中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这从多地推出的教师禁言政策就可以看出。教师的评语在现代教育环境下也都逐步向激励式的语言表达方式转变。但想要在教育中完全消除批评的方式是无法真正达成的。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批评的切入点和方式方法。例如,如果学生的性格本身比较开朗活泼,教师就可以采取相对直接的方式指出学生的错误,而对于心理状态敏感内向的学生来讲,批评的方式就应当尽量注意委婉,态度也应当轻柔,切记不要用辱骂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总的来说,教师应当明确批评只是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方式,并不是要对学生造成伤害,教师只有领会了批评的艺术,才能通过批评的方式说服学生从思想上进行转变,达到教育的目的,尽量避免出现语言暴力的情况。

(三)平等对待学生,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

从孩子的个人成长角度来说,正处在成长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呵护和鼓励,无论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教师都应当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积极给予鼓励和肯定,从小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在对孩子进行激励时,教师应当结合不同性格的学生在激励方法和激励力度上进行合理的控制,针对学生出现错误的严重程度,建议将激励与批评两种沟通方法进行有机结合,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质量。

(四)加强对教师语言暴力的规范和考核

语言暴力在很多时候都是隐藏在教师与学生日常维度上的沟通交流中的。大多数时候,即使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存在语言暴力问题,往往也无法及时发现和更正。为了提高语言暴力的杜绝效果,学校方面可将语言暴力纳入到教师日常道德行为规范的考核项目中,积极利用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监督作用,针对教师日常教学以及与学生交流中存在的语言暴力问题进行相互监督,并且从语言暴力的定义出发,规范语言暴力的界定标准,对于学生来说,语言暴力会影响其学习状态和学习情绪,对于教师来说,这也折射出了其个人素质水平上的不足,合理规范的考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学会给孩子一个公平公正且具有鼓励性质的批评和引导方式,避免应用语言暴力与学生进行沟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其个人的性格塑造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暴力语言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反性别暴力
“暴力”女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暴力云与送子鹳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向暴力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