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9-02 06:29陈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2期
关键词:带状疱疹

陈刚

【摘要】 目的 分析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实验组患者使用万乃洛韦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使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对比两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神经痛减轻时间(2.43±0.41)d、止疱时间(4.37±0.39)d、结痂时间(9.56±1.34)d均短于对照组的(4.38±0.51)、(6.03±0.62)、(12.15±1.5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4%,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5.7%;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27, 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06, P<0.05)。结论 针对带状疱疹患者采用万乃洛韦进行治疗, 能够明显加快患者的痊愈速度,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关键词】 带状疱疹;万乃洛韦;阿昔洛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2.064

带状疱疹属于感染性皮肤疾病, 发病率较高, 发病速度快, 具体表现为神经疼痛, 并且疼痛时间最长可达30 d以上,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1]。如果对带状疱疹病毒没有免疫能力的儿童感染带状疱疹, 则会出现常见的水痘症状。成年人也属于带状疱疹的常见发病群体, 特别是在夏季和秋季发病率最高, 随着年龄的增大, 带状疱疹所带来的疼痛程度也会较为严重[2]。带状疱疹的发病部位常见于胸部、腹部以及腰部, 部分患者的三叉神经也会受到带状疱疹的影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带状疱疹具有一定的亲神经性, 可能会潜伏在患者的体内, 一旦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 就会使病毒大量繁殖, 最终导致患者的皮肤和神经产生炎症[4]。选择本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接收的7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万乃洛韦在带状疱疹中的治疗效果, 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接收的7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实验组男16例, 女19例;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48.74±10.12)岁;发病部位:胸部10例, 背部7例, 四肢12例, 腰部6例。对照组男20例, 女15例;年龄22~65岁, 平均年龄(49.63±13.07)岁;发病部位:胸部7例, 背部5例, 四肢15例, 腰部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维生素B1、维生素B6以及维生素B12辅助治疗, 在局部皮肤破损处涂抹阿昔洛韦软膏, 3次/d, 在涂抹药物时需戴上手套之后进行涂抹, 如果用药处发生灼烧感、瘙痒感受需要及时停药。对照组给予患者阿昔洛韦, 口服0.2 g/次, 5次/d, 或者0.4 g/次, 3次/d, 治療时间为10 d。实验组给予患者万乃洛韦, 口服0.3 g/次, 2次/d, 治疗时间为10 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完全康复:治疗10 d后患者所有临床症状消失, 皮肤表面70%以上皮疹消退;有效:治疗10 d后患者各项症状严重程度明显减轻, 皮肤表面50%左右皮疹消退;无效:治疗10 d后患者皮疹症状没有减轻, 甚至出现加重情况。总有效率=(完全康复+有效)/总例数×100%。

1. 3. 2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良反应包括排便次数增加、口干、头晕、恶心。

1. 3. 3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包括神经痛减轻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神经痛减轻时间为(2.43±0.41)d、止疱时间为(4.37±0.39)d、结痂时间为(9.56±1.34)d均短于对照组的(4.38±0.51)、(6.03±0.62)、(12.15±1.5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297、13.4078、7.5898, P=0.0000、0.0000、0.0000<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完全康复12例, 有效20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患者治疗完全康复8例, 有效15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65.7%。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27, P=0.0088<0.05)。见表1。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发生1例大便次数增加, 未发生头晕、恶心及口干症状,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1/35);对照组患者发生2例恶心, 2例头晕, 3例口干, 未发生大便次数增加症状,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7/3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06, P=0.0241<0.05)。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病毒性皮肤疾病, 能够潜伏在人体内部, 容易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被激发, 进而导致人体内部的神经节出现发炎或者坏死的症状[5]。当病毒在人体内逐渐发酵后会随着所潜伏的神经转移到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区域, 使人体皮肤表面出现带状疱疹[6, 7]。患状疱疹后患者会出现身体乏力、持续低热症状, 疱疹皮肤表面会有明显疼痛或者灼痛的感觉, 部分患者也会伴有神经痛的感觉。如果带状疱疹发病在眼睛, 会出现失明或者面瘫症状, 发生角膜炎或者结膜炎[8]。头部带状疱疹也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 会让患者出现脱发、瘢痕。如果发病在老年患者中, 会使患者长期处于头痛等后遗症的影响下, 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在治疗带状疱疹的过程中, 经常使用抗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 其中万乃洛韦就是常用药物之一, 能够明显抑制带状疱疹病毒的活跃度, 并中断病毒的合成和复制, 最终达到抵抗病毒的效果[9]。万乃洛韦的治疗效果较为快速, 口服万乃洛韦后能够快速分解出抵抗病毒的成分, 提升人体内部对病毒的抵抗能力。万乃洛韦的水溶性较好, 因此以口服的方式服用即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生物利用率可以达到65%, 治疗效果理想。

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与患者身体内部的免疫体系有紧密的联系, 当患者身体免疫力下降后无法有效抵抗病毒, 造成细胞免疫失衡的状态, 加重患者神经和皮肤的损害程度[10]。当患者出现带状疱疹后不仅需要按时服用药物, 同时也应当做好与其他人隔离工作, 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的症状。同时, 护理人员也应当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 让患者多食用蔬菜及水果, 多补充维生素, 鱼、蛋类制品以及奶类制品也能够为患者的身体补充充分的蛋白质。带状疱疹患者自身也需要按时休息, 提升自身免疫力, 长时间熬夜或者疲劳状态可能会出现带状疱疹反复发作的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神经痛减轻时间为(2.43±0.41)d、止疱时间为(4.37±0.39)d、结痂时间为(9.56±1.34)d均短于对照组的(4.38±0.51)、(6.03±0.62)、(12.15±1.5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4%,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5.7%;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27, 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06, P<0.05)。

综上所述, 针对带状疱疹患者采用万乃洛韦进行治疗, 能够明显加快患者的痊愈速度,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参考文献

[1] 董东, 何小亮, 皮肖冰, 等. 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30例臨床疗效评价. 吉林医学, 2017, 38(10):1918-1920.

[2] 陈敏, 邓莹沛. 万乃洛韦对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抗感染药学, 2017, 14(2):370-371, 383.

[3] 张朝晖. 万乃洛韦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探究.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33):89-90.

[4] 杨玉良, 陈文峰, 刘雪梅. 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15):2062-2063.

[5] 由长辉. 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0):142-143.

[6] 刘林. 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2):112-113.

[7] 王越海, 张建青, 丁娟. 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对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中国医刊, 2016, 51(1):102-105.

[8] 马莉, 樊燕鸽, 梁新娜, 等. 医护一体化管理联合心理干预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的应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9, 25(10):795-797.

[9] 刘良, 易军, 严张仁, 等. 自拟滋阴活血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92):210, 212.

[10] 桂星花, 马朝阳, 高英, 等. 火针联合电针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及对其血清IL-4、TNF-α的影响. 辽宁中医杂志, 2019, 46(11):2399-2404.

[收稿日期:2020-02-17]

猜你喜欢
带状疱疹
有一种“切肤之痛”叫带状疱疹
大部分带状疱疹是累出来的
关于“缠腰龙”的四大误区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带状疱疹疫苗 你了解吗
警惕“缠人”的带状疱疹
哪些人需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亲历者口述:带状疱疹是最疼的病
带状疱疹会传染吗?
热门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