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语文能力考查的命题策略

2020-09-02 13:04包洁
关键词:语文能力

包洁

摘   要:语文试题的编制,除了要在内容上能真正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还要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基于真实语文能力考查的命题可采用如下策略:创设情境,真实体验;搭建支架,降低难度;运用变式,转变思维。

关键词:考试评价;语文能力;命题策略

考试在整个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考察当前的初中语文试卷可以发现,素材过于老套、形式过于固化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保证试题在内容上能够真正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在形式上又能够稳中有变、推陈出新呢?笔者以为,试题的编制除了要关注考生学过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还要采用恰当的命题策略。

一、创设情境,真实体验

语文知识的考查,若不能在情境中进行,只能是导向学习的机械记忆。所以,试题的编制要强调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激活语言积累,运用语文知识。

例1   2022年是沈从文诞辰120周年,某剧组想拍摄一部有关沈从文先生的电影,以此纪念从文先生。导演在湘西边地物色了四个十五六岁的当地少年,想选择其中三位本色出演书中提到的小水手、虎雏、绒线铺里的女孩子这三个角色。请你根据下列表格中的材料判断这三个角色分别适合谁来扮演,并选择其中一位简述理由。

命题者创设了拍电影的情境,并以导演选角色来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的判断和辨析,旨在考查学生真实的理解能力。学生如果没有看过这本书,没有读过这些情节,自然无法准确答题。

例2   近期,光明中学初三(1)班准备开展“我是上城小导游”社会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面文字来自班级海报。阅读这段文字(略),根据拼音填写词语,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2)某同学撰写的解说词(略)存在一些问题,请指正。

(3)北方来的教师旅游团将于本周到上城区参观浏览,请你以小导游的身份,写一段欢迎词。要求:使用一句古诗文名句、一种修辞手法,语言连贯得体,100字左右。

(杭州市上城区2019年中考一模试卷)

“我是上城小导游”这样的活动,很多学校都在开展。这样的情境创设就非常接地气,非常真实。这样生活化的题目,学生在做的时候也会有很好的体验感。此外,这道题涉及的考点还很多,既考查了字词,又考查了语法,还考查了应用文写作,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二、搭建支架,降低难度

从命题的角度来说,支架的搭建,有助于学生利用支架来解决问题。搭建支架,一方面可以降低试题难度,另一方面也能使命题者的意图更加明晰,从而更科学、更真实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3   仿照示例,给甲文写一段批注。字数100左右。

[文本 阅读批注 【甲】范纯佑,字天成,范仲淹长子,苏州吴县人。性英悟自得,尚节行。方十岁,能读诸书;为文章,籍籍有称。父仲淹守苏州,首建郡学,聘胡瑗为师。瑗立学规良密,生徒数百,多不率教,仲淹患之。纯佑尚未冠,辄白入学,齿诸生之末,尽行其规,诸生随之,遂不敢犯,自是素学为诸郡倡。 【乙】皇祐元年,何正臣与毛君卿俱以七岁应童子科。君卿之慧差,不及正臣。时皇嗣未生,上见二人年甚幼而颖悟过人,特爱之,留居禁中数日。正臣能作大字,宫人有以裙带求书者,正臣书曰:“关雎,后妃之德也”。上尝以梨一颗令二人分食,君卿逡巡不应,上奇之,问其故,对曰:“父母在,不敢分离。”上大喜,以为皆能知其大义,翌日御便殿,俱赐童子出身。 【示例】何正臣年纪虽小,但是非常聪明,他给宫人题的字是“关雎”,来自《诗经》,一方面体现自己熟读经典,知识渊博,另一方面借这首诗歌歌颂“后妃之德”来赞扬宫人。所以深得皇帝的喜爱。可见他不仅智商高,而且情商也高。 ]

(杭州市西湖区2018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这道题考查的能力点是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但题目不是简单地设计成“请结合内容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而是巧妙地搭建“如何做批注”学习支架,并提供批注的范例。这对学生而言,就是降低了答題的难度,明确了答题的方向。

例4   诗人常借“花”这一意象来抒发情感。请参考示例,默写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相关诗句(连续的两句),并分析诗中相关意象的作用。

示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借凋零的杨花这一意象来抒发内心的悲凉。

(杭州市之江实验中学2019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考查诗词中意象的含义,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如果像这道题这样提供范例,搭设支架,学生做起来就不会有陌生感。

搭建支架多见于综合性学习题和阅读题中。在支架的帮助下,阅读题目的设计就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阅读内容的深度和厚度也得以更好地体现。

三、运用变式,转变思维

所谓“变式”,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试题进行合理转化,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先的一些试题就会显得过于保守,也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势,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运用变式,适当改变出题的方式,改变提问的方式,创新答题的形式,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高阶思维。

例5   甲、乙两文分属《世说新语》中的“言语”和“方正”门。请结合两文内容,分析这样分类的原因。

甲文

荀慈明与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文

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与共棋。王手尝不如两道许,而欲敌道戏,试以观之。江不即下。王曰:“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尔。”傍有客曰:“此年少戏乃不恶。”王徐举首曰:“此年少,非唯围棋见胜。”(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杭州市之江实验中学2019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的题目。平时我们在考查文言文的故事内容时,一般直接问 “本文写了哪几件事”或“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但是这道题的设计很巧妙,同样是考查这些知识点,但是命题者却换了个方式来设计。换个问问题的角度,让学生的思考多一道弯,而考查点其实是一样的。

运用变式设计考题,使题目变得更灵活,也使语文能力的评测更真实。这给很多教师专门教给学生答题套路的错误做法敲响了警钟。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特别是PISA阅读测试理念的推广,如今的教学与测试都着重于实际应用及情境化考评,着重于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和运用技能,考查学生利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策略的改变也终将影响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
国学积累:语文写作教学路径的多元探寻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把准语用点,让课堂彰显语文味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语文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地位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巧用课堂生成 推进语文实践
《海伦·凯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