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神山、雷神山看传染病医院未来建设

2020-09-03 08:45李强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传染病医院

文/本刊记者 李强

国家陆续出台的传染病医院建设规范不仅对于智慧医院的顶层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而言是重要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所有人对于疾病的观念转变和升级,即在治疗的同时重防疫。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缓解,全国各地驰援湖北医疗队陆续有序撤离,这看似平淡的场景却凝结了数以万计医务人员的艰苦付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除了担当抗“疫”主力军的医务人员,还有一个群体不能忘记,那就是承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及方舱医院的建设者们。他们默默无闻地献计献策,通力协作,同步多地作业,成就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速度”。

由于收治患者的特殊性,传染病医院对环境及设备的要求相较普通医院更加严苛。为进一步聚焦疫情下传染病医院建设中所涉及到的软硬件特点和疫情后“平战结合”的思考,《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专访疫情中传染病医院建设方的中元国际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孙文章和江森自控医疗行业负责人张凯,以为医疗和建筑行业未来发展带来一些探索性的洞察。

孙文章:传染病医院是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传染病的预防及突发公共事件。中国的传染病医院设计在早期相对比较薄弱,以2003年的非典为临界点,当时用7天建成了小汤山医院,并在其后出台了传染病医院的设计规范。目前,中国的传染病医院共167 家。

根据不同传染病的医疗特性,传染病医院的分区布局有所不同,但必须设置“三区两通道”。“三区”指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区域之间的空气按不同压力等级,由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单向流动;“两通道”指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医护走廊和病房之间还会设置缓冲间,保证医患分流。病房和医护走廊之间有特殊的双层传递窗,两侧的窗口无法同时打开,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这些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很多针对传染病医院的建设规范以及疫病防治要求,这不仅对于智慧医院的顶层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而言是重要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所有人对于疾病的观念转变和升级,即在治疗的同时重防疫,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资源到疫情防控体系的持续完善中,不断提高传染病医院在日常防控中的重要性。

在医疗建筑设计领域拥有长达20年的积累,担任几十项重大工程相关设计负责人。

孙文章:施工难点主要包括:交付紧急,留给各参建方的工期都很短,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和设备供货单位等。

同时,本次疫情恰逢中国的传统春节,很多生产厂家都已放假,材料、设备的供货也是巨大挑战。

针对方舱医院的改造,由于改造场所通常是体育场馆、展览中心或厂房,也给施工带来了额外的难度。首先,由于方舱医院是临时性的改造,施工过程中不能破坏原有建筑,至少尽量降低对原有建筑的破坏。其次,大部分改造场馆楼层都非常高,因此现场施工和安装的难度比普通医院的改造更大。最后,也有部分厂房因闲置时间较长,自身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除了传统的改造内容之外,可能需要对门窗、墙体和水电进行改造。

应对方法主要是需要各方组织最精干的团队,打破项目常规设计程序、施工组织方式。

其中,总部、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弱电等各设计专业同步设计、各专业边设计边给其他专业提供资料,在确保本专业图纸准确的同时,又能与其他专业协调配合好,避免“错、漏、碰”问题的发生。

同时,总承包单位及医疗专项施工单位同步进场,同步施工。专项施工单位包括:净化专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防护专项(CTA、DR);污水处理站专项;医用气体专项(压缩空气、真空吸引、氧气等);弱电智能化专项(呼叫对讲系统、信息设施系统、门禁系统、远程会诊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视频监控等)。

孙文章:科学规划,高效指挥:在中央统筹部署下,各级主管部门组织了专家团队对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进行了科学周密的筹划,充分考虑疫情防控现实需要,保证了后续建设过程的顺利开展。

多方合作,众志成城:为了实现短时间的交付,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均采用了场内场外同时施工的作业模式。各参建方在接到通知后,都派出了最精干的团队,第一时间赶赴施工现场,通力协作,同步多地作业,成就了这两所医院的“中国速度”。

张凯:从建筑空间布局的角度,必须严格实施医患分区,区分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交通动线。

从暖通空调设备的角度,送、排风系统的各级空气过滤器应设压差监测、报警装置,确保空气按不同压力梯度由半清洁区向污染区单向流动。

从污物处理的角度,清洁物流和污染物流应分设专用路线,污水进入化粪池之前要先进行消毒和预处理,再流向污水处理站。

为确保传染病医院各系统之间的整体性,江森自控在设计解决方案时,特别设置了医院综合指挥中心,整合病房的护理呼叫和负压检测等功能,实现统一指挥调度,保障前线医护人员避免不必要的接触,严防感染。

十余年专注智慧医院的规划与建设领域,深度参与众多类型医疗项目的咨询、设计、施工和运营。

张凯:作为智慧医院的建设者,江森自控提出了基于建筑侧系统集成建设理念BWSI(Building Wide System Integration)的“五步法”,即通过基准对标、需求评估、辅助设计、集成交付、竣工调试,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院,实现医院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呈现。

医院综合指挥中心是传染病医院智慧化的一个典型场景。与传统的安防指挥中心不同,综合指挥中心在安防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全新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把医院内以及不同医院间的数据打通,实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调度。

以泰康同济(武汉)医院为例,江森自控作为医院弱电系统工程总包方,特别设置了医院综合指挥中心,整合病房的负压监测和护理呼叫等功能,实现统一指挥调度,保障前线医生避免不必要的接触,严防感染,此前江森自控也在第一时间支持医院改造以收治轻症患者的紧急任务。

医院综合指挥中心还可支持多院区的联动。例如:可通过综合指挥中心调度救护车资源,同时,基于医院间的数据共享,在本院急诊科抢救资源饱和后,及时调度院前的救护车与兄弟医院、医联体间的联动抢救能力,提升救治效率。救护车通过5G技术将患者既往病历以及当前心电图、血样分析等生命体征信息实时回传到医院,为院内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将院前救护车上的患者救治信息与院中急诊科抢救团队无缝衔接,实现零时差抢救,大大增强了抢救效果。未来还可联动患者家中所对应的家庭医生终端的数据,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这也体现了人(患者)、空间(家、救护车、医院)和建筑(医院专业的建筑系统等)的互联互通,呈现医疗服务的智慧化。

张凯:从提高医治效率的角度,大数据、预警平台等数字化技术将更好地实现医院资源之间的共享,做到物尽其用。例如前文中提到的医院综合指挥中心,可以更加高效地指挥救护车的调度。

从降低传染风险的角度,人工接触操作将进一步由智能化系统所代替,降低感染风险。例如:医院产生的医疗垃圾可使用物流机器人处理;污水处理所需的药剂量可根据住院人数远程监控、自动调整等。对必需的人工操作,也可以通过定位追踪、固定行走路径等方式避免不必要的非医疗感染风险。

从减轻非诊疗投入的角度,患者的就诊流程优化将逐步由人工引导转变为由软件实现。例如,医院的弱电智能化系统可对院内人流进行智能分析,提供最优的就诊流程,从而改善患者体验。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在不拆改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智能化系统及信息化技术实现流程转化,为常规慢病患者的治疗和取药提供专门的流程和通道,保障他们的健康与安全。

张凯:实现从“平时”进入“战时”状态的快速切换是平战结合医院的一大挑战。特别是在传染病疫情期间,医院必须从空间划分上避免交叉感染,在流程上要开展三级预检分诊层层把守,设备上需要设置负压病房确保空气单向流动。建筑科技则通过实时监测、系统联动和高效执行,赋能医院克服重重挑战,高效“变身”就位。

以医院的楼控系统为例,它如同建筑的“智慧大脑”,针对传染病医院的负压病房,可实时监测房间的负压数据,确保区域间压差满足标准,从而抑制污染空气传播,保障空间安全;可根据住院人数的动态变化,实现对污水处理所需药剂量的远程监控与自动调整,从而减少人为操作,降低感染风险;可与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联动,一旦该系统中出现医护人员报告有疑似传染病患者,楼控系统将自动增大新风换气频率,并联动安防门禁系统,保障确诊患者的原地隔离原则,防止病毒扩散。

未来,围绕“平战结合”,楼控的改造和升级将成为医院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包括楼控系统在内的其他建筑科技在医院的应用,都将始终围绕“人、空间与建筑科技三位一体”的原则,通过建筑科技推动资源使用的优化和空间效率的提升,最终改善人们的体验。这也是江森自控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核心理念。

与此同时,大数据、预警平台等将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之间的联通共享,通过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医院内部和医院之间更加精准的资源调配,进一步提高平战结合的效率。

猜你喜欢
传染病医院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ВРЕМЕННАЯ БОЛЬНИЦА ЗА 10 ДНЕЙ!10天建成 火神山医院交付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
丹东第一医院简介
宠物可能带来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