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医院转型启示录
——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发展纪实

2020-09-03 08:45刘文生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二院阜阳市专科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这是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贵强极力推荐的传染病转型医院发展典范;这是少有的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独立收治确诊患者并成功实现“零死亡、零感染”的传染病医院;这是一家市级医院,也是全省唯一一家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这是一家转型了30年却仍未停止转型的医院——这就是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阜阳市二院”)。

在2020年之前,作为一家地市级传染病医院,阜阳市二院并未引起社会和行业的过多关注。而经历今年初这场新冠肺炎战“疫”后,它一“战”成名。

身为该院院长的韩明锋,却并没在意这些标签。他说,他和同事们所做的只是在历史的积淀和前辈们铺就的道路上带领医院继续沿着传染病“强专科”和其他各学科“大综合”的发展轨道前行。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阜阳市二院的转型之路已默默地走了近30年。30年总会留下一些印记,值得今天正在新建或谋求发展的传染病医院描摹,看到阜阳市二院走过的路,就能看到自己未来的路。

厚积薄发

作为安徽省阜阳市市属的三级甲等医院和全省唯一的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阜阳市二院拥有编制床位1800张,实际开放床位1300张,年门急诊量40余万人次,住院量5余万人次。全院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分为一院两区:传染病区和综合病区,实现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门诊及住院全部分开。其中传染病科室及人员数、业务收入,以及年出院病人数均占全院的1/3。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阜阳市二院先后被指定为阜阳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和安徽省重 型/危重型患者四大医疗救治基地之一,承担着皖北地区阜阳、亳州两地1700多万人口的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

截至3月4日,医院先后开设六个确诊普通病区和一个重症/危重症病区,共收治全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5例,治愈出院155例。另收治亳州4例重症患者,也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100%。无死亡病例,无医务人员感染,成功实现了阜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收治、全治愈、无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的‘两全一无’”目标。同时,在全省收治新冠肺炎医院中,该院收治的确诊病例最多,重型/危重型病例最多,治愈出院的最多。全省治愈的首例危重型病例率先在该院出院,全省首例恢复期血浆抗体疗法率先在该院实施,全省首批应用托珠单抗治疗的患者率先在该院受益。

阜阳市二院防控工作取得如此成就的关键是什么?纵观医院抗击疫情工作整个历程,记者总结出以下几点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是多年积累,经验丰富。医院作为以“强专科、大综合”为特色的安徽省唯一一家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多年来先后参与“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新甲流、恙虫病等突发重大传染病救治,并多次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传染病救治诊疗经验。

如医院结合SARS、手足口病等传染病诊疗方案和以往临床救治经验,率先在全国提出了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早期预警征象和高危人群界定,组织一线医务人员认真执行,密切观察,这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有助于关口前移、干预措施的组织和实施,从而可以减少重型/危重型病例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务院督导组和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的充分肯定,被全省推广,部分建议被编入《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二是多学科联合发力。医院组织呼吸、感染、重症医学、产科、儿科、护理、影像、检验、院感等各专业高级职称人员组成院内专家组,参与重型危重型病例会诊和救治工作。

阜阳市二院根据以往传染病(流感、禽流感和手足口病等)的防治经验,结合武汉早期死亡病例的具体情况,把老年人和具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确定为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的高危人群,在病情观察时给予重视,并通过多学科协作,为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提供了保障。

韩明锋告诉记者,疫情期间新冠肺炎患者出现很多合并症和并发症,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急性阑尾炎、应急性精神障碍、面神经麻痹、脑梗塞、分娩和儿童患者等,需要相关专业专家的会诊和协助处理。

“全院外科、妇产科、儿科、心内科、心理咨询、神经内科等学科专家等全程待命,随时调配,保障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有效救治和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整个疫情期间,全院共组织专家会诊200余场次。”韩明锋说。

三是科研与创新。该院广大一线医务工作者在全面做好临床救治工作的同时,还积极与上级医院科研团队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其中研究发现:托珠单抗能控制和改善重症COVID-19患者的病情,是救治新冠肺炎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该研究成果于今年4月29日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

在救治过程中,阜阳市二院还迅速组织专家共同制定了普通型病例和重型病例的临床路径,及时有效地规范和指导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

阜阳市二院有1500多名职工,此次投入抗疫一线的有700余人,医院前期大内科、大外科照常开诊,后期还派出人员驰援武汉。相比大部分传染病医院需要综合医院全面进驻、全力支持的常态,阜阳市二院独当一面的突出表现令国务院督导组专家称赞不绝。

在专家们看来,阜阳市二院有如此表现说到底在于其具有强大的综合学科,在于其实施了“强专科、大综合”的发展模式。而这一发展模式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起于30年前的转型。

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阜阳市二院建于1972年,前身为阜阳行署传染病医院。20世纪80年代,医院医疗设备条件远远落后于经济和人口发展,大量患者看病难、住院难,一人患两种以上疾病,常被医院间相互推诿。肝炎产妇临产不让进产房,肺结核、肝炎患者合并阑尾炎或其他急腹症都要转院,加之肺癌患者逐年增多,部分患者须转外地进行手术,给患者带来很多困难。

“当年阜阳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特别盛行,易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没有肾病科和血液透析就无法解决问题,所以当时迫切需要在传染病治疗基础上,发展其他学科。”韩明锋回忆。

1984年,阜阳市二院时任院长周质胜果断地提出医院要走以传染病学科为主的“大专科”和兼发展其他有关学科的“小综合”之路。实际上,在数年前任副院长期间,为方便患者,周质胜就有了提高医院综合医疗服务能力的设想。

自此,阜阳市二院在种种困难和较大阻力之下,走上了以“大专科、小综合”为特色的转型之路。内科、外科、骨科相继建立,此后又陆续开设五官科、妇产科和儿科等。

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的阜阳市二院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及社会的赞誉和支持,发展愈发驶上快车道。20世纪90年代,兄弟单位络绎不绝地参观学习更加坚定了医院的改革方向。1997年,医院在全国专科医院中,率先按照综合医院标准,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成为以“大专科、小综合”为特色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后经原省卫生厅注册,成为“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阜阳市传染病医院”,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在韩明锋看来,医院转型发展也是对大环境变化作出的主动应对。

他分析,传染病医院不向综合发展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如果没有财政大力支持,很多医院难以生存。进入新世纪后,各类疫苗纷纷问世,传染病疾病发生明显变化,以往的传染病基本得到控制,急性传染病发病率极大下降,留给传染病医院的空间只剩下肺结核、肝炎、艾滋病等少数几个病种,且病人越来越少。这就倒逼医院发展其他学科,否则医院将面临较大生存压力。

“当然,上海、江浙等地传染病医院受政府支持力度比较大,生存问题并不大。”他补充。

二是传染病患者需要多学科诊疗。传染病患者有儿童,需要儿科支持;有些病情很重,需要呼吸机治疗,这要求医院发展重症医学科;有些患者是孕产妇,发展妇产科也就势在必行。

实际上,在承担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实践中,阜阳市二院认识到“强专科”需要“大综合”学科协作与配合。如2006年医院在收治安徽省第三例、阜阳市首例人禽流感患者王某某时,由于其已怀孕2个多月,救治过程中出现难免性流产,立即需要妇产科协作行人工流产;出现呼吸衰竭,立即需要呼吸科协作行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同时还需要ICU24小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再如,2008年手足口病防治中,医院面对的均是儿童,甚至有不少是婴幼儿,除感染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外,必然需要儿科支持。

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阜阳市人口密集,患者较多,其间阜阳市二院收治重症病例51例,近半数为孕产妇,一旦出现呼吸衰竭,将直接威胁母亲和胎儿的生命。

“出现严重呼吸衰竭,就直接在病房上呼吸机,对病房进行消毒后,进行剖腹产手术。手术需要呼吸、感染、重症、麻醉、妇产、儿科等学科参与,这就显示出发展综合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否则仅依靠外院人员支援会面临协调和贻误时机等难题。”对发生在10年前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救治,韩明锋记忆犹新。

综合学科的快速发展使阜阳市二院实现医患双赢,业务收入和诊疗量在全国传染病专科医院中名列前茅。2011年初,医院成为全省首家通过三级甲等评审的传染病专科医院,这意味着医院实现从“大专科、小综合”到“强专科、大综合”的跨越,也意味着医院成功走出一条“以专科带动综合、以综合提升专科”的传染病医院发展之路。

“大综合”渐成

在前不久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中有一例重型病例,突发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经多学科专家会诊,须立即连夜行外科急诊手术;另一例与家庭和亲戚等多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接触的留观临产孕妇,在入院留观的第二天即在医院产科生产,母子平安。

在阜阳市二院收治的155例确诊患者中,有26例重症患者,4例危重症患者,此外有亳州转送的4例重症患者,这些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大多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不仅需要强有力的重症医学科来救治,更需要多学科专家实时会诊,共同制定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救治方案。

这不仅得益于医院感染病科的强力支撑,更离不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妇科、产科、新生儿科、外科等“大综合”多学科的相互支持,在相关非传染病学科的配合下,重大传染病的救治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传染病强专科建设得到提升。

在一次次重大传染病救治过程中,传染病强专科也促进和提升了大综合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如医院儿科原是隶属于内科,为内儿科,2008年的手足口病救治,锻炼了一批医务人员,其业务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同时添置了小儿呼吸机等一批重症儿童救治设备,促进了儿科发展。当年7月,医院建立起专门的儿科,虽然学科独立建设时间较晚,但随着技术和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儿童常见病乃至疑难病均能救治。再如,在2009年以来危重甲流感孕产妇患者救治过程中,医院为满足需求,建立了新生儿室,配备新生儿暖箱、蓝光治疗仪、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仪、微量注射泵等设备,还添置高级多功能常频和高频呼吸器、床旁血气监测仪和24小时脑电监测仪、床旁彩超和CRRT等设备等,并率先使用呼吸机救治重危新生儿,诊疗技术得到快速提高。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又为医院提供了建立中医科和康复科的需求与机遇。“强专科”促进“大综合”建设的效应十分明显。

此外,医院在不断提高危重救治水平过程中,也促进了各学科同步发展。

“我院在多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过程中,意识到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是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关键环节。”韩明锋介绍,医院从2005年开始筹建重症医学科,不断选派年轻医疗技术骨干外出学习,外科ICU发展到现在从8张床位增加到16张。2010年,医院又设立了10张床位的传染病ICU,包括2间负压隔离病房。2018年,医院又建立了拥有30张床位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危科症病区(内科ICU),目前全院共有小儿呼吸机24台(套)、成人呼吸机30余台(套)、ECMO一套,各类急救设备配置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近15年来,通过三个ICU,医院共抢救各类危重症传染病患者近千例,其中手足口病危重患儿186例,甲流感危重病86例,麻疹重症肺炎、重症病毒性脑炎等74例,其他传染病346例。此次成功救治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34例,大大提高了危重症传染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医院的综合诊疗技术水平,促进了各学科同步发展。

阜阳市二院的实践证明,传染病专科医院除要做大做强专科外,还必须要建立一批强大的综合学科作为支撑,如此方能适应新时代重大突发传染病医疗应急救治工作的需要,传染病专科医院也才能步入良性发展规道。

晋升省级中心

“传染病医院发展最终方向还是要定位传染病治疗相关的学科,如呼吸、消化、重症医学、儿科、感染病科。这些学科应该作为传染病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韩明锋对学科建设深有体会。他强调,传染病医院不能和综合医院一样,各个学科都要建设,要有重点。重点就是要围绕重大传染病和突发传染病的处置进行建设。

他表示,传染病种类很多,但最难控制的是呼吸道传染病。本世纪以来,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已数次侵袭人类,所以传染病医院学科建设要特别围绕呼吸道疾病进行。

针对此轮公共卫生临床建设,韩明锋基于阜阳市二院建设发展经验,给了看法和建议。

他认为,大规模建设传染病医院,国家应该有一个指导性文件,要根据各地人口和医疗资源进行规划建设,不能搞一刀切。传染病医院床位规模、预留用地大小也要根据当地人口数量谨慎规划,政府要作出合理判断。

“现在都在建传染病医院,国家提出平战结合,平在什么地方,需要提前谋划。”韩明锋说,一定要把传染病医院内科病房和外科病房全部建成具有传染病收治功能的病房。现在病房中间只有一个走廊,新建内外科大楼可在两边增加两道外走廊。如此一来,一栋楼就有三个走廊,中间是医务人员通道,外边两个是患者通道。外走廊和家里阳台类似,平时可以作为患者活动空间。

他还建议,新建传染病医院要预留应急用地,传染病暴发后可临时建立“方舱医院”及一些慢性传染病需长期住院患者所需要的休憩疗养园。此外,医院建设都有地下停车场,可把输送、排风管道提前建好,供氧系统、负压系统、新风系统都预留好,疫情发生后可作为方舱医院收治患者。“这轮建设中,这些因素都应考虑进去。”

这轮基建热潮也为阜阳市二院带来发展契机。韩明锋透露,医院曾争取过安徽省传染病医院的牌子,但省委省政府后来研究决定,要在全省建立3~4个省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阜阳市二院就是其中之一。阜阳市二院新院区即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阜阳)占地230余亩,目前前期各项工作正在进行,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动工建设。

猜你喜欢
二院阜阳市专科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〇一所
浅析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实践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阜阳市星级酒店空间布局及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创新驱动再造二院
关于二院一次方程(组)的几点认识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阜阳市纤检所组织召开市内大商场负责人座谈会
热烈庆祝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成立57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