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白袍点墨”为例谈材料作文快速审题技法

2020-09-03 02:14张延芳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0年7期
关键词:做学问作文题比喻

张延芳

临近高考,各地纷纷进行仿真模拟考。最近,2020届盐城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落下帷幕。對于语文,我们比较关心的是作文考了什么,怎么考的,学生面对这道比较新颖的作文题表现如何?对于这道“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的借物喻理类材料作文题,有必要谈谈材料作文的快速审题问题。

一、材料作文“白袍点墨”的审题

这道材料作文题的出题方式与历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出题方式是比较接近的。首先是给出一个源自生活的名言——“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然后,对这一名言进行解说。通过分析,材料的核心意思是白净的袍子上如果不慎沾上墨迹,那么,最终是无法洗干净的。注意不要钻牛角尖,有同学非要从可以洗掉,或者洗不掉也无所谓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背离了命题人的意图,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当然,要写好此文,重点是理解白袍和墨的比喻义。那么,它们比喻什么呢?请看第二句,第二句是反问,引导学生从“为人处事做学问”的角度去思考。那么,为人的“白袍”喻指什么呢?“墨”是什么呢?同样,我们要思考处事、做学问的白袍和墨的比喻义。具体写作时,可以从为人、处事、做学问三个角度中选一个写,也可以综合起来写。如此,可以写为人要洁身自好,惜誉如金;做事要慎始如终,不忘初心,或遵守道德底线;做学问要守得住寂寞,抵得住名利的诱惑,等等。

通常,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学生是能够看出命题者意图的。但是实际上,我看到一些学生的审题出现较大偏差,就此题来说,有写“近墨者未必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真诚待人”的,等等,五花八门。因此,必须重视审题指导。

二、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的技法探讨

一则材料总是有侧重的,耐心地研读便会发现命题者的意图。不说前几年的江苏卷“智慧”这类材料作文,就是2019年江苏卷的“和而不同”,也是给出了审题方向的,“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明显强调的是协调融合、共存相生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在拿到材料作文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快速审题。

1.掌握常规审题方法,综合运用

我们在教学作文时,肯定会教学生一些审题立意的方法,如提取关键词法、抓关键句法、由果溯因法、由物及人法、分析关系法、多向辐射法,等等。我们要让学生在面对一则材料作文的时候,在通读、认知和分析材料之后,能够快速确定用哪种审题方法。如材料作文“白袍点墨”,首先应该找到关键词“终不可湔”“永远也洗不掉了”。还要发散思维,这里虽说的是白袍,写作时不应该只围绕白袍,应该突出其所比喻的品质、行为或者思想。当然,还可以用分析关系法,白袍和墨有什么关系,没有墨的白袍是什么,是干净、本真、纯色等,而墨的黑是沾染、污迹、丑陋等。分析它们的关系之后,我们就明白不应该让白袍沾上墨,那么,思维再深入些,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立意。后面的“为人处事做学问”是提示我们写作的方向。当然,学生在审题时思维可能会走向另一面,写白袍有墨又何妨这样的立意。如果是写作高手,写“人以白袍罪点墨,我以点墨贵白袍”,也许能得到有些教师的肯定,但这是在冒险,毕竟材料的最佳立意是防微杜渐,不是墨贵白袍。

2.紧抓材料涵义积极性,有的放矢

语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性和思想性。在越来越注重人的思想、素养以及道德品质提升的教育中,我们的作文教学肯定要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因此,在材料作文快速审题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培养学生发现材料中积极的一面。如“白袍点墨”这则材料作文就是通过永远也洗不掉,让学生明白在为人、处事、做学问等方面,不能没有道德底线。 作文的立意,不能有违普世的道德观、价值观。

审题时,明白了材料的核心意旨,还要注意材料或明或暗的要求与限制。就如这则材料,暗示我们写为人处世、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内容。那么,写人与自然中的防微杜渐、对自然敬畏、呵护等行不行呢?我认为这样的话,就偏离了命题者想让你写的方向。因此,还是要有的放矢,并力求命中靶心。

总之,精准审题是写作的生命线,作文不求反弹琵琶出奇制胜,而应该稳扎稳打稳中求胜。

猜你喜欢
做学问作文题比喻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教师是做学问的
买椟dú还珠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比喻
做学问像爬山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
“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