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颅脑外伤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护理中的效果探讨

2020-09-05 07:07黄珍柳
医药前沿 2020年14期
关键词:预见性外伤颅脑

黄珍柳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广西 河池 546400)

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因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通过准确建立机械通气,可及时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维持机体重要脏器血氧供应,达到治疗目的,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2]。相关研究表明[3],在颅脑外伤重症机械通气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降低治疗耐受性,需加强有效护理干预,提高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颅脑外伤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护理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我院2018 年1 月—12 月收治的84 例颅脑外伤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开展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12 月收治的84 例颅脑外伤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2 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20 例;年龄最小的是9 岁,最大的是90 岁,平均年龄(68.32±2.3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19 例;年龄最小的是10 岁,最大的是89岁,平均年龄(68.35±2.4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性护理,包括气道湿化、气道插管、雾化吸入等。研究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工作

对缺少机械通气管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加强培训,促使其掌握颅脑外伤重症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比如在对患者进行搬运、翻身过程中,需至少2 人配合,其中一人扶助头部及气管插管,其他扶助下半身;在交接班过程中,注意交接气管插管深度,避免管道脱出、误入气道情况等。

1.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需多和患者眼神交流,平时和患者沟通过程中,注意面带微笑、态度温和、语气和蔼,指导患者自我放松、深呼吸方法,提高患者对呼吸机耐力,防止呼吸机疲劳。对于重症患者,因长时间缺少和患者家属沟通,缺乏安全感,对此,护理人员需及时予以患者心理安慰,每天在适宜时间段播放音乐,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1.2.3 镇痛镇静护理

采取预见性镇静护理方式,依据Ramsay 评分标准,调节患者镇静药物使用量。采取采取丙泊酚静脉推注方式、持续泵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予以预见性镇痛治疗,每隔4 小时进行Ramsay 评分,针对评分结果,调节用药剂量。如果患者意识清醒、烦躁状态,重新评估,予以镇静处理,维持Ramsay 评分分值在2-4 级[4]。

1.3 评价标准

(1)住院期间客观指标:评估、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客观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2)镇痛镇静评分:①镇静评分。采取Ramsay 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分值范围1 ~6 分,若分值为5 ~6 分,表示镇静过度;分值为2~4分,表示镇静效果较好。②镇痛评分。采取BPS(行为疼痛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镇痛情况,从面部表情、上肢运动、通气依从性进行评估,每项0~2分,取各项分值总和,分值越低,代表镇痛效果越佳[5]。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研究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组间对比差异值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客观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客观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镇静镇痛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Ramsay 评分、BPS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镇静镇痛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镇静镇痛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Ramsay 评分 BPS 评分研究组 42 3.32±0.57 2.62±0.31对照组 42 5.13±0.75 2.94±0.40 t-12.108 4.098 P-0.000 0.000

3.讨论

机械通气是重症科重要的治疗措施,重型颅脑外伤是重症科一种常见疾病,该类型患者意识障碍、咳嗽反射消失,无法自行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发生呼吸道堵塞,再加上颅脑损伤后,并发神经性肺水肿,通过机械通气,保证呼吸通畅。但是患者因受侵入性操作影响,容易发生严重应激反应,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避免不良刺激所造成的风险,需保证有效机械通气同时,予以镇静镇痛预见性护理,对于减少患者身心不良经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6]。

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颅脑外伤重症机械通气中,以人为本,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前人经验,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和患者病情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采取预见性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Ramsay 评分、BPS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通过采取预见性护理,评估患者的状态,予以针对性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机械治疗依从性,降低机体代谢及耗氧量,通过计划性镇静措施,每天在唤醒时中断镇静治疗,直至患者清醒,减少机体药物蓄积,防止过渡镇静,纠正患者的呼吸衰竭状态,促使患者以良好状态接受拔管处理,减少通气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在颅脑外伤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达到良好镇静镇痛效果,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更好保障治疗安全,提高临床效果,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预见性外伤颅脑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