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2020-09-06 13:25杨露
南风窗 2020年18期
关键词:湛江普惠农户

杨露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到今年年底,中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

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而这其中,也离不开金融资本赋能乡村的推动。对于建设银行这样的国有大行来说,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效的创新金融服务,是实践普惠金融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农村最大限度释放生产力。

到乡村去,从城乡融合共生的视角,用大场景、大连接、大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是金融赋能乡村的使命情怀。近日,建行广东省分行在建行大学的统一部署下,在全省启动了2020年度“金智惠民—乡村振兴”学子暑期下乡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在深入中国乡村肌理的过程中,了解乡村,读懂中国。

联动县域政府,服务农业产业

一位耄耋之年的抗战老兵,在湛江麻章区迈合村村委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大榕树下,意气风发地唱起了当年战斗的歌,温情与感动并存。随后,学子们与两位老党员促膝长谈,聆听他们讲述入党经过及抗战年代的个人经历。

“来过农村,才觉得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建行大学的学子下乡的活动,一群学生走进广东湛江农村,探访抗战老兵,还详细了解了火龙果的种植产销、产业政策等,看到了那些世代生活在土地上的农民生活以及发展状况。

湛江在广东算不上富裕,然而它有着自己的特色—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渔业发展条件,水稻、热带水果、蔬菜、水产业、养殖业都比较发达,红橙、火龙果、土猪一号等都是这里的特色农产品。现阶段,湛江农业企业发展进程逐步加快,亟需乡村金融的支撑。

建设银行湛江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如泉对记者表示,“目前,农村现存金融服务的需求和痛点主要有几个方面,农产品亟需更多的渠道打开销路及打响品牌,涉农企业亟需资金转型及扩大生产,县域政府缺乏乡村振兴资金监管的抓手,乡村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新农村及城镇化的建设亟需资金。”

这些年,建行广东省分行在推进乡村振兴,尤其是扶贫工作中一直坚持产业为先。2017年,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刘军就曾与韶关、南雄市领导一起到下惠村开展扶贫工作调研,发掘下惠村“米香粘”稻谷的核心产区优势,形成了将龙头产业、农户、银行等相结合的产业扶贫模式。那次“造血”扶贫的效果立竿见影,带动了全村产业发展和农户生产积极性。

刘如泉认为,建行湛江分行拥有五个县域支行,在增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能力时,必须要结合湛江县域发展的经济特色。那么,银行如何更好地与县域政府形成合力,为县域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信贷及综合金融服务?

数据显示,近年建行湛江分行紧抓农业龙头客群,通过信贷金融支持涉农企业,累计向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投放贷款170余笔,5.2亿元,用于向当地虾农、渔农购买原材料,大大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在湛江,农业早已开始摆脱之前的个体单种、单卖的简单模式,逐渐进入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着重表现为“公司+农户+银行”模式,县里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大的农业龙头企业以及产业园的建成,使得当地农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既然农民不愁产品出路了,规模种植就能实现,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

除了服务龙头企业,建行还创新以现代农业评价体系为核心的“现农贷”产品,精准服务不同类型的农业小微企业客群,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从广东全省范围来看,2019年“万小企扶万农户”帮扶农户数量从原计划3000户增加至了4000户。2020年,建行将继续进一步提供帮扶政策,支持乡村小微企业群体。

近年来,湛江所有的行政村都覆盖了“裕农通”,它作为建行专门为农村客户打造的一款普惠性的金融产品,是运用了互联网思维搭建的个人金融业务的有效尝试,扩大服务半径。今年4月,建行湛江分行还开立了广东省首个农业农村现代化资金专用账户,在疫情期间助农保供,持续服务农业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 2020年上半年,建行广东省分行共布放 2.2 万裕农通服务点,服务 25.8 万农户,发生交易笔数35.7 万笔。

教育直接影响着农民的观念、眼界和能力。技术和文化上的落后使得农民对金融服务接受起来并不容易,并且即使有致富的想法,农户对信贷现状也很不了解,不会利用信贷工具发展生产力,有相关途径却没能充分利用。

近日在湛江迈合村,“建行大学·裕农学堂”正式揭牌成立了,它是建设银行助推乡村金融工作实施而打造的乡村教育金融赋能新模式。此前,建行大学已经展开了多次“金智惠民”的工程培训,创新推出工人线上线下培训项目,“裕农学堂”则是“金智惠民-鄉村教育”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为农民普及文化、金融知识,打造普惠性乡村教育平台,让他们更易于接受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中国年轻一代必须关注的问题。湛江一行,学生们走基层、访农户,跨过泥泞的山路,踏过夏日暴晒的土地。被关在象牙塔内的他们,有了更多了解社会的机会,尤其是对于没有到过农村的学生,更是一次对乡土中国的最真实体验。

金融科技,助力消费扶贫

这些年,建行广东省分行在善融商务扶贫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在消费扶贫层面与多个地方政府达成了银政合作,加速政府及扶贫商户参与善融消费扶贫,建立起一套生产端和消费端的数字化的新体系。最新数据显示, 2020年6月末,善融扶贫消费交易金额达1.9亿元。

建行汕尾市分行对记者表示,农村信贷发生的变化,一是借款主体由传统的农户向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二是信贷需求由传统农业生产主体的资金需求向规模扩大再生产、农村消费等需求转变。

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要顺应农业农村经济的深刻变化,提高金融服务的技术与数据应用能力。在汕尾,除了大米、薯类、蔬菜等传统产业,还有青梅、荔枝等岭南特色水果以及茶业、南药、水产等特色产业。为此,建行汕尾市分行围绕着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能力,来支持涉农经济体和农户发展经济。

今年以来,建行广东省分行积极探索“直播+消费扶贫”新模式,开创银政搭台、企业唱戏、农户收益新局面,充分利用总行的善融商城小程序直播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创新了扶贫助农创新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直播变成了新农活,而数据变成了新农资,让农产地和市场连接更加紧密了。

长远来看,直播的方式有利于引领农民从新商业模式中获益,把当地农产品接入了更广阔的市场,不断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数字化潜能”,还有利于农村补短板和培育高素质农民,同时也为乡镇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建设银行汕尾分行对此深有感触,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农业电商平台、创新营销网络和服务模式,建行提供了‘善融商务等电子商务平台,对接农村特色品牌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建行的金融科技优势,‘善融商务电子商务平台为涉农企业拓宽销售渠道。”

在汕尾下乡的学子们,则亲身感受了农产品是如何从田间地头到达消费者手里的。他们同时感叹,在直播平台的推动下,消费产业链正迅速缩短,也让人窥见中国消费范式变迁的背后,农业产业创新和银行服务创新的活力所在。

通过这种方式,学子们对平日报告上的农业数据有了更多理性的认知和更为直观的感受,并促使他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当地农产品的实际生产情况,获得更多启发。

此外,建行广东省分行在全省范围内还不断创新扶贫消费场景,先后推出“扶贫招商会”“乡村新闻官合作代言”“网点扶贫港湾”等,构建了“带上员工做公益、带着客户做公益、带动机构做公益、融合业务做公益”的新格局。

从消费扶贫的角度来看,更长远的是要为一个地区的农产品做品牌推广,打造农业的新生态,帮助农户了解和掌握农业数字化和信息化能力。建行的普惠金融战略就是如此,以互联网思维,运用好平台经营模式,不断提高数据资产经营能力,打造金融新生态。这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力变革的机会,也是当今中国正经历的数字化变革的生动写照。

普惠金融,衔接乡村振兴

在新的经济环境中,亟需打造与之相适应的新金融体系,让大众感受到金融的温度,让丰富的金融资源在开放、共享中实现新的价值和效用。一直以来,建行广东省分行都在把扶贫济困、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首要责任担当。

从建行的大金融扶贫体系来看,形成了以“信贷扶贫创新、普惠金融延伸、电商扶贫先行、移动金融覆盖”为核心的可持续金融扶贫模式。在大行中,建行率先将“普惠金融”明确为全行发展战略,从精英银行向草根银行转变,这对解决农村地区“融资难”“融资贵”“偏远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有着极大的意义。

对于建行而言,助力乡村振兴是一场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攻坚战。在“普惠金融”的春风吹拂下,金融的力量正走向更广阔的田间地头。

实施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全方位提升的系统工程。不仅要着眼于农村产业升级,还要综合推动农村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从各个方面惠及农村个体。这就对建行的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了加大普惠金融精准扶贫支持力度,建行广东省分行持续推进“万小企扶万农户”普惠金融精准扶贫活动,在今年还要落实好全省4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全面完成结对帮扶全省1万户贫困农户、捐赠帮扶资金1亿元的三年活动目标,并组织爱心企业走进貧困村开展产业支持、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志愿服务等扶贫援助。

我们看到,建行大学学子下乡实践的内容正是从学子的角度来回应这些要求,包括“金智惠学”线上培训,裕农通服务体验推广,送金融服务上门,开展县域机构跟岗,参与“劳动者港湾”社区服务,与当地党团组织部门积极对接,组织交流活动等。

得益于普惠金融模式创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建行广东省分行精准扶贫贷款(国标)余额为107.92亿元,向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发放个人类贷款8亿元,“万小企扶贫农户”普惠金融精准扶贫帮扶全省贫困户累计近5000户,还加大了消费扶贫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行为较多具有低回报性、长期性。支持乡村振兴不能简单用存款“一浮到顶”、贷款“一降到底”的粗暴手法。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风险可控,来保障银行资金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刘如泉根据湛江建行的经验表示,应积极寻找让利与盈利之间的平衡,要差别化、阶段化、精细化参与到企业及产业生命周期,提供完善的综合金融服务,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亦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建行汕尾市分行则从贷款风险流程管理方面总结了经验,一是要运用大数据手段,把好客户准入关,审慎选择涉农客户;二是加强辖内风险排查、监测及预警,防止出现风险事项;三是强化涉农信贷过程性管理,做好涉农信贷结构调整,拓宽风险缓释措施,加强逾期及不良贷款管理。

对于建行而言,助力乡村振兴是一场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攻坚战。在“普惠金融”的春风吹拂下,金融的力量正走向更广阔的田间地头,为“三农”发展注入更多活水,找寻更多乡土价值。

猜你喜欢
湛江普惠农户
湛江美术
湛江鼓舞角逐“山花奖”
漫步湛江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