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自由全面发展之内在逻辑

2020-09-06 13:23邝子云
各界·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

邝子云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我国前进发展的精神指导,也是我国的社会主义信仰。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多处涉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容,深入解释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为人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前提,是实现最终共产主义下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初步精神指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归属。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始终遵循着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明确两者内在逻辑对牢固社会主义精神信仰,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全面发展;以人为本

中国人民还有信仰吗?根据2018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统计,中国目前约两亿信教人员,这约占总人口七分之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迷信从客观来说充实了自身精神世界。对于宗教信仰来说,马克思也绝非排斥的,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列举了在政治解放完成的国家,宗教生机勃勃的存在,宗教信仰是一种世俗存在而不再与政治相联系。信仰一般包括原始信仰、宗教信仰、哲学信仰,这种精神依托是种塑造个人的无形的力量,良好的信仰是人生路的指明灯催人前进。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为人民提供了积极良好的社会主义信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看来,推动历史的四个因素分别是人的物质资料生产、再生产、繁殖、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发展,四因素的中心都是由人参与的。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立足于人并为之提供发展的前提。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

(一)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人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要使这种异化成为不堪忍受的力量……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这里的异化指的是分工造成的私有制从而造成的一切不平等的现象,要消灭这些现象消灭一切的不平等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但在这之前也必须是在物质基础极大丰富的前提下才能存在的,只有国家富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有物质保障。国家这一整体在黑格尔看来是理性的统一决定了市民社会,但实质上却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通过国家将统治者利益称为国家利益。马克思认为国家的存在相反是由市民社会决定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还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代表的是普遍大众的集体利益,以民主集中制为中心构建一套合理的政治体系。坚持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根本政治制度,充分保障人民的政治参与,保障国家民主原则。这与西方财阀操纵下的政治体系形成鲜明对比。固然在最后一切阶级一切国家都需要被消灭,才能达到共产主义而实现全人类解放,但在实现共产主义之前为了保障集体利益,国家是必要存在的。

(二)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人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环境

社会是自由平等的社会,自由是衡量社会是否先进的指标,也是使得人全面发展的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平等关系被资本所扭曲。个人劳动不再属于自己,劳动成果属于资本家,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掩盖了生产率极大上升后对人本质的摧毁。马克思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如今社会主义社会,人人都是劳动人民,人与人之间没有了本质上的对立。倡导自由平等的社会是给人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道:“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他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自然,才产生出来的,都只是由于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性、人的感性的丰富性……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自由平等的环境让人充分发挥自我的感官能力,感官能力的充分发挥越能获得更多客观实在的感性材料,为理性思维的转化提供实践基础。

个人不可能脱离整个社会单独存在,社会之所以称之为社会是因为人的存在,没有人的存在社会一切都没有意义。在原始社会虽然人人关系是民主平等的,但是生产力落后人不可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进入奴隶和封建社会后阶级等级制度严格,这必然导致下层人为实现自由的斗争出现。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上表面宣扬“自由和平等”但实际上掩盖不了资本对人的划分,也是一种阶级社会反而体现出只有“金钱才有自由”。共产主义是实现消灭一切不平等的社会最高形态,只有这种形态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人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立足点

从宏观上讲,人类本质的如何体现?首先最基础的是人的自然属性,自然赋予人的原始本能。“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对自然的直接作用满足人的吃穿住行,也正是这样的原始本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产生,为人的未来发展创造基础物质条件。人对自然探求过程不断加深,在这过程中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社会,这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存在于社会的人,脱离了社会群体讨论个体人性往往会陷入唯心主义,否定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单讨论个体的自由会忽视集体的自由,而集体自由得不到保障就不能保障每个人的个体自由。例如社会主义法律存在的是为了规范社会而保护全体人民的最大利益和意志。人的精神属性换句换说就是人的意识存在,意识是人固有的存在区别于动物的最大本质。意识构成了人的类本质,通过精神意识自我控制、自我判断、自我调节,这就使得人能自為地存在。有了人的参与,社会将不会像自然界一样发展,而是会随着人的意识、行为实践发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的是一种和谐的个人信仰。敬业讲求人尊敬工作爱工作,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体现人类本质的现实基础。人的劳动既满足了自我升华,又使得社会生产力发展,敬业则体现的是人对劳动的尊重。

二、人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归宿

在马克思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交融,在交融的中再借鉴人类普世精神文明内涵,孕育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最基础的物质方面阐述。社会主义不止要共同富裕,还对国家社会各方面都有要求,如民主程度、司法完善、公共体制保障等。马克思通过对德国现实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展现出对人自由发展的构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也正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第一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的产物是我国前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初步探索。

(一)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

自由是个广泛的概念,从类别分可分为经济自由、法律自由、人格自由等,这里的自由是指拥有各方面的自由意志。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赞成“消极自由”:一个人规定不能做什么的自由,也就是有限制的自由。自由主义把自由和自由的条件分开看待,一些没有自由的限制是因为自由的条件没有达到,并不能说不自由。这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经济不平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西方的萨特存在主义认为人应该是自由选择的产物,正是由于人的自由选择,人才造就了自己的本质。人在生下来就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所有现存的事物都是人们自由选择的结果。萨特认为人的存在与自由是不可区别的,存在便有了自由。而自由不是其他什么例如成功、达到目的等这种狭义的说法,而是指选择的自由,只有拥有自己的选择才算是自由,没有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存在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人主体自由的学说,忽视社会客观存在关系。萨特倡导哲学知识化时代化,仿佛是在完善马克思主义,但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观念,片面夸大个人的实践自由。约束的个人自由如果仅仅是靠“自己的自由不能妨碍他人的自由”这样的理念,那自由也不再是真正純粹的自由。例如基于这种理念,在资本主义国家新自由主义从经济理论来看待政治,反对国家干预,为私有制和西方价值观辩护。

马克思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的自由思想没有专门概念说明,但其著作中的“个人自由”“自由发展”

“自由王国”“自由个性”等都有对自由发展的思想。这里的人的自由是与自然与社会相联系的,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时,人与自然应是和谐相处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有时间和空间,生产力低下的时期人是奴隶于自然界的,人的依赖关系为低级形态下的,工业社会过后成为自然的主宰,大大解放了人的时间和空间,人成了自然的主宰。从原始社会简单对自然的作用到现代社会过度的自然开发,生产力水平如今已经远远达到目前人类需求,但人类还是不断索取自然资源,加之环境破坏污染使得自然界报复人类。这并没有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力快速发展但也要为破坏环境付出沉重代价,所以现在也还没与达到马克思所说的实现“自由王国”的条件。

从社会关系角度来看,和谐文明的社会是人自由全面发展在社会层面的表现,社会成员之间没有阶级关系,因为所有一切已经自给自足,没有经济依赖。马克思在论证共产主义社会时指出只有革命的无产阶级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因为他们什么都没有,正是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人人都会是平等的。共产主义的未来,人人足够富有于是人人也是平等的。

从个人的精神层面来讲,人的能力全面发展是在德、智、体、美、劳中处处体现。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让我们看看,生活在这种状况下的工人本身变成了什么样子,这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是怎么样”。书中从饮食、劳动、教育方面展开论述,尽管生产力极大发展但个人的生活还是处在低水平甚至不及工业生产之前,生产力极大发展竟然没有改善大多数人的生活反而降低了他们的标准。因为在这样的私有制下,实现自我升华的劳动成为实现资本家发展的工具。共产主义社会下,劳动不但属于自己,劳动的形式和过程将得到最大限度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二)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指导意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充分表现为“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经济发展、行政机制优化、法律体系完善、文化建设等方面都体现出以人为理念。

社会主义本质是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优化社会主义与市场的结合,不断增长社会财富使得国家富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原来是一项经济体制,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这项经济体制上升成了基本经济制度,充分体现了在将社会财富蛋糕做大的同时也要将蛋糕分好,保障人民的利益。供给侧改革讲求供需两方良性互动,如果供给方能提供优质产品,而需求因为收入分配的不均而导致购买力下降,那也会出现问题。单独将土地纳入收入分配的要素,促进了农村宅基地建设,深化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单独将知识纳入收入分配要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环境,这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2020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着力深化开放型经济改革,激发外商对内投资活力,降低投资成本,保障安全投资。更高质量、更加规范的外资引入扩大了对外市场,扩大了就业也为人民高质量就业提供了选择。

进入新时代,国家着力打击腐败现象,反腐倡廉成为时代要求,是国家政治运行的基本保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以严肃的法律手段打击腐败现象,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2018年国家再次实行大部制改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很多政府职能上的问题,如职责不清、政府缺位、政府越位等问题,既加快了政府行政效率又保障了民众监督,更好为人民服务。2019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发布并征求广大群众意见,这是法律体系完善过程中的重要体现,而在此之前我国还未有民法典。民法典是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法律体系,涉及物权、合同、婚姻家庭、继承等内容。在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的时代,人民生活出现一系列新情况,逐步完善民法典的制定,建立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保证人民安居乐业。

家风文化的建设是为了构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处于家庭中的人员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现代化的生活使得传统的家庭生活发生改变,这将进一步引起家风的变化。面对与传统不同的情况,需要注重家风建设,为社会和谐,为人的成长提供优秀的软环境。网络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一大重要领域,网络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是违法犯罪新的滋生地。2020年3月1日,国家开展净网行动,保障人民享受正常网络权益,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犯罪、网络暴力、舆论造谣的打击,为人民提供正能量的网络文化平台。

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落实地越全面越深刻,社會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就会越多,社会的活力也会被激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越多反过来也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基础,为探索真理的大众提供精神指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践行标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归属,两者是统一而互相促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6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6.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

[5]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M].人民出版社,1995.

[6]许慧琴.扬史之正气,净党之肌体——浅析习近平对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12):6-9.

[7]张燕.新时代背景下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1):223-225.

[8]沈广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哲学探微——基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103-109.

[9]黄聘.李辉.马克思人性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7-12.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