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歇后语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

2020-09-06 13:46田沛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文化意象结构形式艺术表现力

摘    要:本文以前人对歇后语研究的丰硕成果为基础,着重从歇后语在文学作品中的分布及其独特的表现功能和歇后语的本体特征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两个方面来探讨歇后语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歇后语;结构形式;修辞手段;文化意象;艺术表现力

一.歇后语在文学作品中的分布及其独特的表现功能

本文对辽宁地区的典型文本进行了大量的语言事实调查。对其中所存在的歇后语进行了语料收集。以下为被调查文学作品中歇后语的分布情况:(调查地区:辽宁;调查对象:辽宁作家群;调查的文本体裁:小说、散文;调查作家的出生年代:20——80年代)。

被调查作品的体裁及其中歇后语的使用情况:

被调查作家的性别及其作品中歇后语的使用情况:(总人数:30)

被调查作家出生年代及其作品中歇后语使用频率的对比分布情况:(总人数:30)

运用歇后语的小说题材及其分布情况:(调查小说总数:26本,其中运用歇后语的小说16本,歇后语零分布的小说10本。)

歇后语零分布的小说题材及其分布情况:

歇后语运用情况:

从以上六个表的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中,可以看出歇后语在文学作品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歇后语在文学作品中的独特的艺术表现作用。

1、从歇后语在不同体裁的文本中的分布情况来看,歇后语在小说中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了散文。我们知道小说和散文在功能上是有着明显差别的。散文可以叙事但是却侧重于抒情言志;而小说较散文而言更侧重故事性,并且通过具体描写和对话,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和散文相比,小说的生活气息也更浓一些。而歇后语特有的形象化特点,决定了它在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作用,歇后语在小说中的高分布率就证明了这一点。

2、从歇后语在不同题材的文本中的分布情况来看,市井生活题材、农村题材的作品中歇后语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其他题材,而反映小资生活题材的小说,歇后语的分布为零。这表明歇后语更多地适用于以城市和乡村的普通百姓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体现出歇后语的俗文化特点;而歇后语的这种特点与小资生活题材的作品风格是不协调的。

3、从作品中使用歇后语的人物形象的身份来看,歇后语多为市民、农民和土匪所用;而且歇后语大多出现于人物对话中。歇后语贴近百姓生活,根植于百姓生活,在百姓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于战争年代中“占山为王”的土匪,作为一个出身于破产农民、手工业者的特殊群体,当然有着与农民同样的下层社会的话语形式。这表明歇后语的世俗化特征有利于描写下层人物的形象;而其典型的口语化特征在揭示人物性格、推进故事情节方面也具有独特的功能。

4、从歇后语在不同性别作家的文本中的分布情况来看,男性作家使用歇后语的频率方面明显地超过了女性作家。众所周知,男性作家的语言风格和女性作家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在一般情况下,男性作家的语言更丰富一些,表达的方式和手段也更多样化一些,这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而歇后语恰恰具有丰富多变诙谐幽默的特点,我们知道,歇后语还有很多别名,如俏皮话、谐谑语等,歇后语及其别名正反映了歇后语的丰富和幽默的特点。而歇后语的这一特点正好适应了男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丰富语言,变换表达方式手段的需要。

5、从歇后语在不同时代作家的文本中的分布情况来看,不同时代的作家(特别是出生于上世纪30—60年代的作家)其作品中歇后语的使用频率变化不大。这说明歇后语在小说创作中一直被沿用,没有断层。而且作家在应用歇后語进行写作时,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规律,适量应用,恰到好处,使歇后语作为一种很特别的语言样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歇后语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特殊的表现功能。

二.歇后语的本体特征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

歇后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具有鲜明的本体特征,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第二,具有特殊的修辞手段;第三,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象。而这三点在文学作品中都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一)歇后语的结构形式与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

歇后语的表面结构形式很简单,有人称它为“哑铃式”结构,由中间的破折号把前后的形象比喻和抽象说明两个语言片段连接起来。在整理典型文本中的歇后语语料时,会发现歇后语在使用时有的是采取了它原有的“哑铃式”结构,如:二一添作五——一半;有的则采取了“半哑铃式”结构,把破折号和后面的抽象说明省略掉了。如:鸡蛋里挑骨头(——硬找麻烦,释义见《中国歇后语词典》温端政、沈慧云、高增德编)。这种省略式歇后语,除了特别为大众所熟知的以外,大多数在使用时需要有后面的语言片段给以简单的说明。

在文学作品中,主要出现的是“哑铃式”结构,“半哑铃”结构占得比重也不小。我们调查的结果如下:

本文中出现的72条歇后语语料中,“哑铃式”结构约占 69%,“半哑铃”式结构约占 31%。

在文学作品中,歇后语的这种“哑铃式”结构或“半哑铃”式结构,可以通过短时停顿方式或是留下长久空白的方式,给读者以缓冲和判断的思考空间,实现其特殊的表达效果。

如:朱老九:“……不如就把蟹子移过我的田里去一些,这事除了你我,神不知鬼不觉,到秋后卖了蟹子,兄弟自然亏不了老哥,二一添作五——对半儿扒……”(《蟹之谣》第8章P53)中的“二一添作五——一半”,两个人做交易的时候,需要一个价格比较的心理过程。当朱老九说完了“兄弟自然亏不了老哥”一句时,这时“老哥”心里必然要自动的产生一个自己认为理想的价码。没有马上说出“对半儿扒”而是先说二一添作五作为缓冲,给对方留下一个捉摸思考,对比自己所想价格和给出价格,进行心理斗争的时间,让对方更易接受。而且二一添作五本就为除法的口诀,用“二”去除“十”,得数是五。生动地把两个人在心理打价格算盘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可见歇后语结构起到了为歇后语艺术效果的表达创造语境氛围的作用。

(二)歇后语的修辞手段与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

歇后语这种语言现象融合了许多修辞艺术,比喻和谐音是较为主要和常见的。这些特色的展现离不开语境。正如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曾指出的:“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要义,不应是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凡是切实的自然的修辞,必定是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生活的表现,为达成生活需要所必要的手段。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够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极尽语言文字的可能性,使人觉得无可移易,至少写说者自己以为无可移易。”所以要讨论歇后语修辞手段在文学表现中的作用,一定要结合语境来谈。

本文仅从比喻和谐音这两个主要的修辞手段出发,来探寻歇后语的修辞艺术表现力。根据这两个修辞手段把歇后语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喻意型,一类是谐音喻意型。下面主要从这两种主要的类型来探寻歇后语的修辞艺术表现力。

调查辽宁地区的文本中比喻和双关的使用情况表:

根据表8可以看出,歇后语中比喻手段的运用要远远超过谐音手段的运用。这是因为比喻更直观,使得表现事物和描写人物更形象生动。而谐音喻意型在人们理解起来则是相对比较曲折,但是趣味性更强,也可以起到生动的描摹事件,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如:于旺田被带到乡派出所,连夜受审,是派出所林所长亲自审的。孟乡长披了件警服大衣也坐在了旁边,只是不说话,沉着脸一口接一口的抽烟。事已至此,一脸惊恐的于旺田只好竹筒倒豆子了哗啦啦,有啥说啥,先说蟹子是替县里的吕书记养的,接着说当初朱景发咋动员自己合伙偷吕书记的蟹子而自己没有同意……(《蟹之谣》第22章P164)

把竹筒里的豆子倒出来,噼哩啪啦落地的声音像流水倾泻而下。这里借豆子被统统倒出比喻于旺田被带进派出所后,惊慌失措,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知道的事统统说出来。形象地描绘出于旺田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的反应,把一个老实质朴、胆小怕事的农民形象生动的刻画了出来。

总之,歇后语中的比喻修辞应用于语境中具有生动形象地描写人物,直观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歇后语中的谐音修辞,“言在此而意在彼”,较曲折的形象说明事物,表现人物机智、灵活的个性,诙谐幽默。

(三)歇后语的文化意象与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

歇后语中文化意象取材的大致分布情况: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生活意象的使用频率比历史文化意象的要高很多。这说明歇后语大都来源于生活,有着生活中饱有的世俗气息。小说恰恰是描摹生活的。二者恰好切合于一点。另一方面歇后语文化意象可以分为生活和历史两类。

不过,事实上歇后语中所表达的文化意象是丰富多彩的,有关于自然观的,有关于岁时节俗的,有关于婚姻家庭的,还有关于文学历史的等等。从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看出歇后语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社会根源。本文仅是经过总结,大致上把歇后语的文化意象分为日常生活和历史文化两类。从这两方面来谈歇后语文化意象与语境的完美切合。

第一,歇后语生活意象与语境的完美切合。

大多歇后语起源于生活。它们慢慢地传播开来,为人们所约定俗成,反映生活文化。如被调查的辽宁作家作品中蕴含民俗风貌的生活意象歇后语就与语境很好地切合在了一起。

如:孟昭德苦笑:“那我还能为这事送他去坐大牢啊……我听说这事之后把他找到家里,狠狠扇了他好几个打耳光,还照他脸上吐了好几口唾沫……”

这话让于水丰听得有些发怔。孟乡长是真的早知道还打了小舅子的嘴巴子,还是顺嘴胡诌卖人情?如果是后者,这当官的本事和学问可就大了,跟人家比,咱是油梭子發白,短炼(练)。(《蟹之谣》第23章P174)

该例的歇后语中出现了油梭子,这是百姓生活中炸油时常见的。油梭子即油渣。“油梭子发白——短炼”指:油出得不多,炼得不够。油梭子如果炼到火候的话就会发黄,这是歇后语本身含有的生活内容,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在文学作品中赋予这个典型的生活现象又一个意义——指人经受的锻炼不够。即例子中写到的孟昭德如何说话做事,当官,对上对下左右逢迎。于水丰见状不禁心里感慨:自己做官的经要还是掌握的不够。油梭子没黄和做官没有领会到经要是一回事,二者含义相辅相成,增强含义的精辟程度。

第二,歇后语历史文化意象与语境的完美切合

大多数的歇后语来源于日常生活,但也有一部分歇后语是来源于历史文化,它们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烙印,它们将烙印带入文学作品中,与之融合。

如:朱景发却很不以为然,在旁边又撇嘴有吐唾沫,说当官的这叫又想养汉又想立贞洁牌坊,戏作打发了。明明是不放心自己家的几亩蟹子,还成了指挥抗灾关心蟹农了。我和于老旺家的地紧挨着,谁放个屁都得匀着闻臭味,他咋不说到我的田里也看看?于旺田说,咋说人家吕书记宁可自个儿挨浇,把雨衣脱下来给咱穿,咱也得领那份情!朱景发说,他要是不上电视不登报纸,这份情你愿领就领,可他整这一套,就叫刘备摔孩子——刁买人心……(《蟹之谣》第10章P65)

“刘备摔孩子——刁买人心” 中刘备来源于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他是历史上被人们所称赞的仁义之君,而在百姓的生活中,却有了改变,刘备成了奸猾之人,传说刘备手很长,摔阿斗之时,无非做戏手段而已,孩子还没着地,就已又被抱起,显然在民间对于这位仁公,人们还是有很多的非议的。无独有偶的是,在这个片段的语境中,也是这样巧妙的安排了一个转折。吕书记本是一个好官清官,结果被朱景发误解为了一个故意耍手段收买人心的人,恰是用了被老百姓所非议的刘备作了这个比喻。可见该歇后语的用意与该语境是同出一辙。吕书记也就同刘备一样被冤枉而无处诉苦了。

综合以上的各例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歇后语本身有着它自己的生活和文化历史内涵,有着它特定的语义色彩;另一方面语境赋予歇后语具体的描述和说明对象,充分挖掘歇后语的内涵,发挥歇后语诙谐幽默、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使歇后语的内涵和语境完美地统一、交融、升华。

三.结论

歇后语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是多方面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歇后语在作品中具有形象化、通俗化、世俗化、口语化等表达效果;第二,歇后语给读者增添了缓冲和思考的空间,为艺术效果的表达创造语境气氛;第三,歇后语使文章叙事通俗幽默,人物形象鲜活逼真;第四,使歇后语内涵和语境完美的结合。总之,它们贴近生活,亲切俏皮,灵活多样,使得文学作品富有生气。

参考文献:

[1]和媛媛.A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y of Chinese Folk Wisecrack (Xiehouyu)[J].苏州大学,2005

[2] 冀文秀.《石韫玉而山晖 水怀珠而川媚——〈红楼梦〉歇后语运用的特点和效用》[J].《阴山学刊》, 1995第4期

[3] 蒋向勇.A Cognitive-Pragmatic Study of Chinese Enigmatic Folk Similes[J].湖南师范大学,2006

[4] 李金葆,梅芳.《歇后语与汉族精神文化》[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3月16卷1期

[5]李小平.《歇后语的语义结构及释义问题》[J].《忻州师范大学学院学报》,2004                                    年12月20卷6期

[6]卢伟.Semantic and Pragmatic Analyses of Humor[J].山东师范大学,2002

[7] 卢晓逸,吴叔平,施宝义,吴书荫.《歇后语例释》[M].商务印书馆

[8] 王勤.《歇后语的结构及其规范化》[J].《天中学刊》,2001年3月16卷第3期

[9] 王勤.《汉语熟语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10]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

[11]王曉娜.《歇后语和汉文化》[M]. 商务印书馆,2001

[12]温端政,沈慧云,高增德.《中国歇后语辞典》[M].北京出版社,1995

[13]严敏芬.《双关语句的语用探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6月10卷2期

[14]扬清.《论歇后语的非现实虚构》[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35卷6期

[15]姚殿芳,潘兆明.《实用汉语修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6]曾晓武.《歇后语语义关系的微观考察》[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03第2期

[17]张书红.Pragmatic Functions of Verbal Humor[J].河北师范大学,2006

[18]张淑静.《幽默的语用分析》[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98年21卷3期

[19]朱东礼,朱锡眉.《歇后语与其他特殊语言之比较》[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

[20]邹哲.《双句歇后语分析》[J].《语言研究》,04年9月24卷第3期

作者简介:田沛(1984.8—)女,汉族,籍贯:辽宁沈阳人,辽宁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师,硕士学位,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文化意象结构形式艺术表现力
花样滑冰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培养途径
关于电梯制动器电气控制及检验探讨
论《诗经》英译本中文化意象词的翻译
谈中学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现代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变形缝设置研究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浅析打击乐和音乐撼人心灵的艺术感染力
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影视翻译中文化意向的再现
四轴飞行器的结构组成和动力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