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暴力美学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体现

2020-09-06 13:46孙家齐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审美心理

孙家齐

摘    要:本文基于现有研究中暴力美学理论的阐释,分析并总结产生暴力美学的心理来源,梳理暴力美学电影的发展历程,挖掘暴力美学电影的美学意涵,进而讨论暴力美学在影视作品中的独特价值。

關键词:暴力美学;暴力电影;审美心理

一、绪论

近年来,“暴力美学”常常作为影视、游戏的热门标签,这一词汇频繁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对于暴力的审美意涵从何而来?暴力美学又是如何在电影艺术中影响着我们的观赏体验的?这将是本文探讨的主题与目的。

二、暴力的美学

(一)什么是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是一种为迎合感官体验而将暴力以美学方式呈现的表现手法,常用在影视艺术表现中。与传统美学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观念不同,暴力美学是一种来源于暴力文化的 “审丑”视角。暴力美学作品会以夸张的刻画手法、韵味深厚的画面和奇思妙想的镜头语言来表现人性的暴力面和暴力行为,但多数观赏者不会对不适而是得到满足的观赏体验。

(二)暴力美学的美感来源

对暴力产生舒适满足感的心理源于每个人的潜意识,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我们人格中包含的“阴影原型”标志了人最基本的动物属性。暴力是动物必要的生存手段,是生物进化的要求。荣格认为暴力倾向会受到自己与社会的压抑,但始终是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的本能。这解释了我们看到电影暴力场景会感到爽快的原因,它是对潜意识中的阴暗面进行一种宣泄。经过艺术化加工,暴力成为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的程度,既满足潜意识中的阴暗释放,又引发观者对暴力和人性的思考。

三、暴力美学电影

(一)暴力美学电影发展历程

暴力美学的本质是一种电影艺术的趣味和电影形式的探索。这种电影风格起源于好莱坞,在香港走向成熟,又转回西方电影学界。总体看来,暴力美学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①暴力美学的萌芽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西方年轻人带动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社会情绪及文艺浪潮。此阶段内的新一代独立电影人引发了 “新好莱坞式”风潮,对暴力元素的运用愈加大胆,并逐渐赋予艺术化加工,夸张的刻画、慢镜头拍摄手法也在此阶段内探索而来。中国电影界,邵氏电影公司的新派武侠电影也体现出对暴力美学的初探。

②暴力美学的成型期。上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新浪潮兴起,留学归来的青年导演们拍摄了大批不同于上一代中国本位粤语片而是带有个人色彩的新潮电影。该时期的电影人具有开放的视野和自觉的电影影像意识,他们重视电影表现手法的创新,追求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使电影画面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和风格化特征,尤其体现在对暴力场面的描绘上,使香港形成了完整的暴力美学电影模式。

③暴力美学的爆发期。随着香港的导演、武指及演员流向好莱坞,他们将香港武侠片对暴力的表现技巧引入到了美国。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动作片风格开始在美国好莱坞影片中蔓延,影响了好莱坞及以外的众多导演创作出带有明显个人风格的暴力美学作品,并在韩国、日本电影中都得以发展。

(二) 暴力美学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

暴力美学电邮表现手法是从吸引力蒙太奇发展而来的。作为一个技巧论形式美学概念,它能够提供纯粹的审美判断。吸引力蒙太奇的主要思想是使用离开现实、脱离情节的画面元素和组接方法,创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表意明确的电影文本,以此来表现作者的思想观念。因此暴力美学电影在创作手法中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审美特征,即主体消失(传统价值观念和等级制度被颠倒,现代主义中的个性被抹除)、深度消失(追求纯粹快感,反对深度说教)、历史感消失(历史意识淡化,记忆主体占历史描述的高位)和距离消失(艺术和生活的距离被完全划开,艺术仅作为刺激感官体验的产物)。

暴力美学电影往往将暴力行为通过武打、枪战等动作场面形式化,使其具有可观赏性。影片中的打斗场面被作为游戏和玩笑,或是将之符号化,作为与影片内容紧密相关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要素。在电影中,暴力行径可以作为正义的体现,社会的正常秩序也会被忽视,虽说是暴力形式,但会使人无不高呼为一种电影艺术,带来更强的观赏性。而今电影都乐于包含一些暴力的场面,甚至认为暴力和票房成正比。

(三)暴力美学电影与血浆电影的区别

暴力美学电影往往使用大量的血浆作为道具,因此很多人会将其片面理解为“血浆片”。血浆电影常常是指代B级惊悚电影,它的剧情通常会建立在变态虐杀的人设基础上,观众乐于看到角色惨烈的死亡并从中获得肾上腺素激升而来的快感。而暴力美学电影的元素不只有血浆这么简单,结构、形式、意图都是它的设计目标,这也是暴力美学称得上是一门美学的原因。回归美学范畴,暴力美学旨在提取媒体表现中相关的暴力元素,创造纯粹的形式主义美感,对艺术表现进行暴力化的加工。简而言之,以吓人为目的的血浆纷飞是惊悚片,而以视觉形式为目标的血浆纷飞则是暴力美学。

四、结语

如今暴力美学作品走向了一种形式主义的样板化,没有太多新的尝试。我国电影市场中仍然缺乏高水准的暴力美学作品,这与暴力美学本身的价值观导向及国内观众的接受度相关。我国的电影行业从业者对暴力美学的探讨仍处于好莱坞风格和奥斯卡学院派的现有层面,缺乏更多实验及创新。我认为对于暴力美学的探索应重新审视和发扬中国早期电影的传统之美,继承和发展六七十年代中国武侠电影的“中国特色”电影风格,为暴力美学电影探寻新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孙晓文,《世界影坛涌动着的暴力美学》[J]世界文化,2005(02).

[2]郝建,《暴力美学的形式感营造及其心理机制和社会认识》[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04).

[3] 张蜀津. 论"暴力美学"的本质与美学意味[J]当代电影,2010(10).

猜你喜欢
审美心理
论中国古典悲剧的中和之美
成都大熊猫基地中的旅游美学分析
解读设计中的儿童审美心理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观众学视阈下的国产公路电影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审美心理培养在高职绘画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音乐欣赏的审美心理与习惯培养
从跨文化角度辨析中西颜色词语象征意义
浅析多元音乐文化理念下中职生音乐审美心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