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危机后期刊将迎来新的变革

2020-09-06 13:44段艳文叶虎
中国传媒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私域期刊流量

段艳文 叶虎

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了整个社会,科技学术期刊也未能幸免,期刊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暴露出来了。疫情过后,如何快速克服疫情带给期刊的影响,直面期刊的变革,增强期刊创新动能?为此,中国新闻技术联合会副秘书长段艳文(以下简称段)于2020年3月20日通过网络专访了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虎(以下简称叶),深入探讨疫情给期刊业带来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1.期刊行业:数字化赋能变革

段:叶总好,疫情期间,许多期刊编辑部停摆,无法正常出版,您怎么看待此次疫情对期刊带来的影响?

叶:这些天我在协助期刊社用户维护系统、保障出版的过程中发现,疫情对期刊冲击的程度,与编辑部数字化水平、期刊所用系统的网络化完善度密切相关。数字化水平高,网络化完善度好,编审校排发完全网络化的期刊,依托在线网络模式,运行并未明显受到实体办公停摆造成的影响,出刊基本正常。数字化水平低,网络化完善度差的期刊,要么稿审不了,校样改不了,要么版没人排,运转被打断,网上网下“卡壳、停顿”。这些刊虽然也有自己的系统,但多数只使用了网上投稿和部分送审模块,日常工作习惯是单机单点,邮件互联,纸稿编校,手工排版或加工外包,人工上传数据库和网站发布……危机之下想将期刊迁移到网上运行时才发现,一方面自己购买的期刊系统架构简单,功能单一,断点重重,无法实现从投稿到传播的全产业链打通,全网络化支撑。另一方面编辑部平时对数字化重视不够,网络化推进不力,从主编到编辑,从编务到财务,工作方法、方式均不适应在线模式。编审排校发各个环节协同工作无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出版活动在疫情中停顿下来。

段:您认为数字技术是如何改变期刊业的?

叶:数字技术革命改变了期刊的传播形态、传播途径与传播效果,带来了期刊格局、学术话语权、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数字化赋能期刊,打头阵的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技术,主流期刊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数据,利用新技术的先进算法算力,充分挖掘这些资源、数据的价值,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数据标引、数据清洗、智能协同训练以及结构化存储,让大数据分析能力融入学术生产全流程,使学术生产流程从基于经验升级到基于数据,变成数据驱动型期刊。数字化赋能期刊,与其“全空域、全流程、全场景、全解析和全价值”的特性密不可分。“全空域”打破物理维度,突破空间障碍,让科技学术信息数据化,从问题到需求,从研究到论文,从思想到共识,从国内到国际泛在地连成一体;“全流程”打破时空维度,让期刊从论文架构、数据分析到论文写作、投稿,从论文编审到出版、传播,从互动、质疑到反馈与共识的所有流程、环节中每一个点整合起来,不间断地信息积累;“全场景”跨越学术生产的行业界别,把人类所有科学研究、创新探索与知识生产、积累与传播、增殖服务中的行为场景全部打通。“全解析”打破功能的維度,把各场景下的效果都捕获到,赋予期刊内容、社交、服务的功能。通过人工智能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预测创新突破点和方向,产生全新认知、行为和价值;“全价值”打破期刊的维度,打破单个价值体系的封闭性,穿透所有价值体系,整合创建前所未有的巨大价值链。

段:疫情是否改变了业界对数字技术和发展模式的看法?

叶:虽然数字技术快速普及,但大部分期刊依然习惯于原有模式,未做彻底变革。这次疫情危机将每一个期刊强行拉入“考场”,让业界真切感受到了数字化的威力、在线模式的价值。很多期刊人感慨地说,危急时刻期刊的数字化水平真的关乎前途命运,网络化完善度真的决定编辑部生死存亡。越来越多期刊体会到了,数字化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刻都紧迫,网络化生存势在必行。只有勇于更新自己、敢于超越自我,不断用数字化赋能的期刊,才会无惧风雨考验,化危为机,成为新一轮竞争中的强者。

2.期刊生产:智能协同变革

段:疫情如何改变了编辑部对期刊生产方式的认识?

叶:这次疫情以一种极为特殊的方式,改变了编辑们的工作习惯,参与到在线协同中。“协, 众之同和也。同, 合会也”。这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也包括不同应用系统之间、不同数据资源之间、不同终端设备之间、不同应用场景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科技与传统之间等全方位的协同。

疫情危机让编辑部深刻地体会到了期刊系统作为编辑部的主要生产工具和协同中枢,其协同能力、层级、水平的极端重要性。高质量的期刊系统让作者、编辑、审稿人、主编、编务、服务商在一个网络结构之中、一个群组之中。每个成员可以灵活便捷的组合,可以同时在各种不同的组合中。信息透明、对称,成员之间围绕任务展开工作,而不仅仅是围绕着主编指令、稿件流程来展开工作。高水平的期刊协同系统让每个个体更加独立的同时,也让个体间的协作更便捷高效,让编辑人员更具创造力,从容应对危机与变化。

段:“数据智能,网络协同”,您怎么理解期刊生产的智能协同?

叶:随着期刊进入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智能协同”将成为期刊生产、传播升级换代的关键。“数据智能”指的是打通编辑、出版、传播等不同环节间的数据壁垒,形成通用的数据调用能力,建构数据自增强回路,在学术生产、传播的数据正循环中形成“智能”。“网络协同”指的是依托期刊系统,实现编审校排发全流程的人员、数据、资源、管理和服务协同。“智能协同”的关键是重构一套先进的底层架构体系与智能逻辑,重点是面向用户需求提供的智能服务能力。目标是“让人的行为定义网络,而不是让网络定义人的行为”。前提是期刊已经较好地完成了全业务流的数字化转型,全组织架构、管理流的网络化适应,能较好地与赋能、共生和协同产生同频共振。我国当前尚处于“弱智能协同”期,期刊的智能协同还属探索性质。勤云作为期刊智能化系统的重要践行者,正在全力构建期刊系统的智能协同体系,让编辑人员更贴近作者、用户和数据库、搜索引擎等价值伙伴,让期刊与价值伙伴、作者之间边界更融合。

3.期刊传播:私域流量变革

段:疫情是如何让期刊界重新认识了私域流量?

叶:私域流量作为品牌或个人自主拥有的、无需付费、可反复利用、能随时触达用户的渠道,依托自媒体、用户群、微信号、KOC(关键意见消费者)进行辐射。疫情加速了“私域流量”影响力和传播能量的爆发。信息在疫期是刚需,人们不断通过朋友圈、微信公众号传播、获取信息。因实体消费的断崖,多个行业借助小程序、微信群、公众号、App等工具,激活多年积蓄的私域流量(用户)进行获客变现,实现“抗疫自救”,让全国人民见识了“私域流量”的能量威力。

与私域流量相对应的是公域流量,也叫平台流量。万方、知网、维普三大数据库是当下中国最大的期刊流量平台。Google Scholar、百度学术、期刊界、SciVerse、CiteSeer等学术搜索引擎帮助用户快速、免费寻找学术资料的同时,也逐步变成了重要的期刊流量平台。

“丰富的信息导致关注的贫乏”。随着学术内容的爆发,公域流量平台文献数量暴涨,无关信息干扰大、文献价值鉴别难,用户高效获取特定内容的需求不能被满足等问题凸显。单个期刊可见度、可用度和可被引用度持续降低,公域流量平台带来的红利日渐消失。主编们发现,消费者找到自己期刊的信息变得越来越难,自己生产的信息在平台的众多信息中很难脱颖而出。学术传播开始借助新媒体多方位拓展传播空间,微信、微博、社群、头条、抖音等社交媒体成了期刊主要的私域流量池子,还有组建集团开发APP软件、打造学术社交平台的,学术传播的私域流量开始昂扬成长。

段:期刊具体是如何运用私域流量的?

叶: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加持下,期刊学术传播开始从公域流量平台向编辑部网站、学科网站、意见领袖网站、“三微一端”、各类公众号扩散;向网、端、微、屏多终端转移,呈融合交叉呈现之势;传播方式从单渠道、單平台、单终端向即时、移动、互动、分享、体验、扁平转移;传播场景从被动式向服务式、体验式、互动式转换。期刊借助自主拥有的流量,通过积累沉淀获取更精准、转化率更高的传播,一个体量庞大、复杂多变的公、私域流量混合型学术传播系统开始形成。期刊私域流量传播的崛起,在挑战公域流量平台同时,还在不断孕育新的学术生态、期刊格局。

段:勤云如何帮助编辑部更好地用好“私域流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私域流量的特点与价值?

叶:勤云的期刊系统将以学科为纽带,把知网或万方学者库中的同行学者导入期刊自己的平台,让期刊与期刊界的同行作者共享更大的用户池子。期刊的某篇论文、某项服务、某个活动,将不仅针对自己的用户,也面向期刊界里的同行用户。对期刊的论文、服务、活动感兴趣的用户越多,关注期刊的用户越多,期刊影响力就会越大。

期刊在数据库、搜索引擎等平台流量获得曝光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如:关键词竞价、关键词推广等,而私域流量对期刊来说几乎免费。勤云已建立起期刊界学者与期刊用户间的柔性打通机制,让其可以共享期刊的微信社群、论坛,而期刊只需要专注于更有影响力的活动策划组织上。只要策划的好,期刊不花钱或花极少的钱就可以做全行业的精准推广,而且这个精准推广还可能会带来二次流量。

这是个互联互惠的共享时代,私域流量的运营能让期刊与作者、读者、机构建立更亲密的连接,通过分享文章到朋友圈和交流群、参与文章中的红包抽奖、评论区积赞送刊、公众号文章互推等,加速期刊私域流量的裂变与促活。而用户通过分享期刊的文章进入交流群、帮文章带来一次阅读、裂变式曝光的同时,获得抽奖红包、得到想要的期刊、参加感兴趣的活动。

4.期刊价值:产品到服务变革

段:您是如何理解今天的期刊价值的?

叶:数字化下,期刊仅靠售卖发行产品“所有权”无法生存,通过数字化加持的学术生产、信息传播和个性化服务,才能进行高质量的内容交付、价值交付,给作者(用户)创造真正价值。这是期刊价值迁移的重心、生存和发展的硬逻辑。

段:怎样更好地理解用户价值?

叶:先讲期刊学术信息生产的用户价值。互联网时代,蕴含于每个个体身上的资源、价值和能力,都被检索、发现、激活、利用和整合。期刊依托网络聚集同行用户,思考和研究作者(用户)诉求,细分用户群体,结合编辑机制和算法推荐机制,通过数字内容生产、聚合、分发体系,打造开放的内容生产模式,让用户和信息产品联接在一起,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

其次是期刊学术信息传播的用户价值。用户分享信息或进行二次传播时并不只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加上了带有用户自身感情色彩和价值观念的选择及评论。通过网络技术,信息已经嵌入到用户的社会关系中,为用户建立了连接虚拟和现实的社交关系网络。这种社交关系对于用户和期刊都具有促进作用。大数据技术将用户的阅读偏好反馈到期刊内容生产中,社交功能使用户将消息二次传播到社交圈形成话题讨论。用好每个用户在期刊学术信息中的传播价值,将大大地激活期刊的私域流量能量。

段:期刊如何面对网络环境下发展的不确定?

叶:传统期刊发展着力规模扩张和竞争,而网络环境下期刊发展模式从竞争转向共生,从规模增长转为价值增长、创新驱动增长。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下,期刊需要有双业务模式,来与不确定共处。通过创新价值空间,协同行业内外的合作伙伴,为作者、用户创造新的价值。使期刊从竞争走向协同,从你死我活走向互帮互创矩阵,共同打造中国期刊的创新发展生态。

在技术的推动下,期刊的业态和内容样态将逐渐增多,具有“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特征的四全期刊开始涌现,“期刊”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新平台、新终端、新交互、新工具不断演化迭代、蓬勃发展。期刊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跟上信息化的大潮,才能屹立潮头。

5.期刊系统:赋智赋连变革

段:疫情过后,勤云有什么样的打算与想法?

叶:多年前,勤云的期刊系统就用数字化技术打通了出版全流程的网络化,是第一家迈向移动化的期刊系统,也是唯一一个从底层数据上与方正云出版(排版、发布)、万方知識服务平台打通了的期刊系统。创造性地实现了单篇、整期排版的自动化,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的后台化,网刊发布、数据库发布的同步化。是首个审稿人AI智能推荐,整期、单篇一键发布的智能化学术生产传播平台。

春节期间,我认真观察了整个社会疫情危机下工作模式、传播交流方式的转变,仔细思考了期刊和期刊系统,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与想法。“疫后”期刊系统大概率将迎来一个加速淘汰和升级换代的风暴。编辑部将对期刊系统的赋智赋连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满足期刊的发展需求,勤云系统将立足“数字化解决方案战略”和“作者(用户)赋能战略”,以赋智赋连为核心,通过期刊的数字化赋能、生产的智能协同、传播的私域流量、价值上的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打造智能化、移动化、可视化、社交化的创新期刊平台。

段:勤云将如何帮助编辑部提高生产效率?

叶:在编审加工环节,勤云正探索打造智能化模块体系,让期刊与编审、排版、发布、数据库、社区等价值伙伴更智能、高效地协同合作;让基于大数据、AI智能形成的学术热点、前沿监测/线索收集等,与期刊系统较好嵌入,帮助编辑部把握选题方向,增强学术生产针对性;让“学术大脑”“AI赋能”,更深入地介入期刊内容生产环节,提升系统智能校检准确性、参考文献查验精确性,减少编审人员和作者的重复劳动,最大限度地实现期刊的一次采集,N次加工,多元分发,让学术生产提速、提量、提质、提效。

段:勤云将如何帮助期刊提高传播能量?

叶:在分发传播环节,勤云正探索面向期刊数据库、同行作者库、学者库和论文用户群,通过两微一端等社交手段,对用户画像个性化精准推送,提升论文分发精确性、提升算法和用户在传播体系中权重,提高学者画像吻合度,强化期刊大数据智能化水平。

在互动反馈环节,勤云正探索建构智能学术评价体系,对作者、稿件进行全网监测,推送更贴近用户的学术信息产品,同时更准确地研判学界对于学术热点的情绪反应和创新走向,精准评估。

段:勤云将如何帮助期刊提高赋智赋连?

叶:在赋连上,勤云正在探索让期刊把用户的数据、相关的物、用户的创新活动、信息流连接到一起。让学术社交行为迭代升级为学术消费行为、科学创新行为,从单一的稿件平台转变为用户黏性增强、数据沉淀的多元学术生态系统。勤云正探索用私域流量思维,强化与用户的有效的沟通,增加用户黏性和忠诚度的相关模块。通过私域流量的激活,拉近期刊和用户之间的距离,通过学术产品、期刊服务把同类人群聚集在一起,与用户建立情感互动,增强用户黏性和稳定性。强化期刊在用户面前的曝光率,提升投稿率。私域流量的拉新和运营,是与人群打交道,关键要满足他们的核心需求。而不是让用户觉得朋友圈里多了一个广告客服。私域流量转化的核心是信任,将期刊打造成一个行业KOL或专家身份的IP,经常分享专业知识、技能、行业经验,从而产生信任。期刊在用户眼里变成了行业专家,用户对期刊精神层面的认同会强化其投稿的选择倾向,最大限度提高了私域流量转化率。好品牌带来好口碑,好口碑帮助用户消除掉选择困难。品牌塑造、打造IP的过程就是用户忠诚度的强化过程。

赋智赋连将极大地提升编辑部生产效率,加速期刊智能化发展,带给学界一个完整的智能生态系统。随着科技发展,赋智赋连必将成为期刊业重要的变革驱动力,推动变革学术期刊的形态与业态,带来期刊流程优化,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移动优先,帮助期刊建好自己的新型传播平台。提供工具,让期刊学会管好用好社会化平台。同时,加强与价值链上相关公司的技术研发合作,拓展前沿技术引入渠道和方式,快速响应与迭代,让出版系统在体系架构上有超越、智能应用上有爆发。

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需要社长、主编带领期刊管理团队统一认知,加大投入、赋能员工才能做起来。转型并非易事,变革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数字化转型再难,也值得期刊为之倾尽全力,因为只有这样期刊才能拥有未来。真正的强者都是在危机中崛起。易卜生说:“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让我们直面疫情危机,在困境中找寻期刊的发展光亮,变革自我,用技术、用创新、靠生态战胜疫情,成为真正的强者。

猜你喜欢
私域期刊流量
运营私域的五个能力
私域流量白皮书:互联网下半场,中小企业如何靠私域流量翻身
私域流量白皮书:互联网下半场,中小企业如何靠私域流量翻身
私域流量
鞋品牌需要“公私合营”才能大卖
过去的一年开启了“流量”明星的凛冬时代?
期刊审稿进度表
流量大变局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