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图书出版的“私人定制”断想

2020-09-06 13:44陈晶晶
中国传媒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私人定制出版商图书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于数字图书出版业来说同样如此,以读者为导向探寻数字图书出版的发展之路是未来出版行业的发展新风向,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出版,不仅降低了出版社的成本以及风险,也是有效抓住读者的重要策略,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图书的私人定制是本问即将探讨的重点问题,望能通过笔者的经验分享,为推动我国数字图书出版行业实现更聚焦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图书;出版研究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3-086-03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3.022

本文著录格式:陈晶晶.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图书出版的“私人定制”断想[J].中国传媒科技,2020,03(03):86-88.

导语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下,数字图书出版已经具备定制化的能力。这种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按需出版的方式依托于网络技术实现。在私人定制的模式下,读者不仅能够满足阅读的实际需求,对于图书出版商来说,也能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降低出版的成本,节省自然资源,是对当下低碳环保需求的积极响应。在避免了纸质出版、对于环境以及资源的过度使用之后,数字图书出版可以直接将图书发送致读者的手机和电脑端,读者在移动终端中进行无纸化阅读[1]。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以及读书出版模式,私人定制的图书将会成为未来出版业的发展方向,以大数据作为技术支持,能够更好的挖掘读者的实际需求,为多元化的个性化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和可能。

1.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关于大数据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大数据是一种依托于网络搜索引擎而出现的新型技术,在一定时间内,大数据能够对使用者的搜索记录以及内容进行抓取以及整合。有专家将大数据定义为一种一般软件工具难以实现的、对技术可以进行捕捉、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分析方法。大数据的出现,使我们从原本的数据提取时代走入数据收集和分析时代。

大数据大的特点也是其应用广泛以及能力的体现。大数据能够处理数据的量在快速增大,大数据能够处理多样性的信息,并对数据的来源和种类进行细致化分析。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大数据体现出的是人类行为的规律性,通过大数据,我们能够挖掘出大量具有意义的总结性内容。

数据的挖掘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重要信息,对信息进行潜在分析并重新认知的过程,通过数据的挖掘,人们能够发现更多未知的信息,让潜在的信息“真相”浮出水面。在数字出版行业中对读者进行数据的挖掘,能够有效分析出读者的阅读兴趣以及实际诉求,利于数字出版行业向读者推送具有个性、有针对性的数字阅读库,对于读者来说,也会有更加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在数字图书出版的发展历程中,大数据始终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人们的阅读习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已经呈现碎片化的阅读特征[2]。随着网民以及手机终端用户的不断提升,未来数字阅读的发展前景是十分明朗的,每一位读者由于对于数字阅读都有自身的品味以及喜好,针对用戶的实际需求进行精准化的内容匹配,能够有效降低数字阅读出版社的成本。

挖掘用户的实际阅读需求和大数据技术密切相关,对于大数据以及其特点的应用,在数字出版行业已经有成功的先例,2014年3月19日,京东图书出版了《大卫·贝克汉姆》这部数字图书,选择出版这本书是基于对京东用户的大数据分析,从京东目前客户群体中可以了解到,近六成均为男性,且年龄在40岁之下,该年龄段的阅读群体均了解贝克汉姆这一明星,所以在对数字图书的出版选题上,出版社选择了这本书,市场反响也非常好。这一成功的案例对于传统的出版业来说,更需要紧紧与大数据技术进行绑定,拓宽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新空间,在网络时代争取发展机会。

2.大数据时代下图书出版数字化的问题

2.1图书数字内容的整合以及深加工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在传统出版的基础之上,数字出版要更能考虑到读者的实际需求,对数字内容进行整合以及深加工。在传统的出版行业中,纸质图书对于个体读者的关注是不够的,而且存在图书出版后资源浪费的情况[3]。数字图书能够针对读者的实际需求出版相关内容,通过数据分析详细而深入的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并将已有的内容资源和读者所需的阅读信息内容做到紧密结合。

数字图书出版对于读者来说能够实现定制化,而且通过读书内容的深加工能够进一步提升文本的生产能力。如何针对读者推出符合实际阅读需求的图书内容,是每一位数字图书出版从业者需要考量的问题,对此在传统意义上将纸质书进行数字化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站在大数据传播思维的角度,结合读者的定制化需求重新进行数字图书的内容整合以及深加工,才是大数据时代的正确举措。如果仅仅做到的是图书内容的电子化,是仍然无法为读者提供所需的精品内容的。大数据时代下,读书出版行业要做到身份的转变,由原本的图书出版商转向内容服务商,提供内容的增值以及深加工服务,这样才是符合大数据时代图书出版思维的。

2.2对图书数字化进行标准建设

数字图书对于我国来说仍然属于一个新兴行业,之前并无深厚的行业发展积累,所以在各类数字图书出版物上也没有明确的技术标准。例如,以电子书这一形式为例,国际上常用的电子书形式为PDF和EPUD格式,然而从我国当下的图书数字化展现形式上看,还存在多种电子书格式,这些不同的格式要求读者先下载与之相匹配的软件才能开展阅读,这对于读者来说是不方便的,而且这些软件功能不一,一些软件体验感不好,没有实现对读者的私人定制化服务目标。这种需要多种应用的图书电子阅读并不利于大数据的采集以及信息整合和共享,所以对于图书数字化进程来说,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业标准,让大众都能开展标准化数字阅读,这样才能够利于出版数字化的完善与构建。

2.3数字化平台建设

数字出版平台是一种能够将内容产品和营销整合到一起的过程,然而当下各大数字化平台的标准是不同的,而且平台与平台之间缺乏完善的沟通机制,一些平台存在规模小、信息不公开的特征,无法体现出各自的平台优势所在,这对于大数据信息的获取来说,是资源的闲置以及浪费,数据化的平台之间无形之中形成了“信息孤岛”的格局,这对于大数据时代进行数据的分析以及整合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数字化平台要能够做到想读者所想,按用户所需提供内容,既要注重读者的实际阅读体验,也要通过建立联盟平台的方式整合行业、实现共赢。

2.4图书数字化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传统图书出版行业不同之处在于数字图书话产业中人才储备是普遍不够的,由于数字化人才既要了解编辑内容,也要懂得素质技术,所以对于人才的要求是更高的[4]。在传统的编辑基础上,数字化人才要熟悉市场运作的特征,结合读者的需求以及数字化的特征进行出版。一些图书数字化公司对于从业人员的数字化知识培训是不够的,尤其是如何通过大数据总结和分析读者的实际需求,这方面培训的缺失会导致从业人员数字化理解能力较低。所以,对于图书数字化行业来说,需要有更多复合型人才加入,并注重对现有人员的能力提升,这样才能够为图书出版数字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2.5图书数字化版权问题

图书以数字化的形式传播,在信息传播速度上更快了,然而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版权的问题。当下,我国在数字化图书传播领域中及相关法律规定并不健全,也没有标准化的行为规范推出,所以对于作者以及出版单位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利益损失[5]。尤其在大数据时代,侵权的行为会变得更加隐蔽化,一些数字出版物的传播更加难以辨别。而且,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会不断加深大众对于网络资源免费的错误认知,所以种种侵权行为层出,对此图书数字化出版的过程中要能够通过商务以及技术上的版权保护策略,让数字化出版能够做好数据问题的管理,国家也要尽快加强对数字产品版权的保护法规。

3.大数据背景下实现数字图书出版“私人定制”的相关策略

3.1从数据获得入手,注重自身积累和外部获取

对于很多数字出版社来说,在应用大数据的过程中都有一个普遍的关注问题,即使数据从何而来?对此,出版上要做到思维层面的转变,数据的获得可以从自身获取,也可以从互联网运营商或者数据处理公司获得,无论是什么规模的出版商对于数据的获得都要找到切合自己的方式,如果没有数据资源进行出版的话,则不利于与读者的需求进行匹配。很多出版社都拥有自己的网站,这些网站都会存在一定的流量,对此,出版商可以可以通过总结读者在浏览网站的过程中搜索哪些关键词以及网络中资源的下载情况,根据用户的行为进行数据的搜集。这些数据的收集能够帮助出版商找到“铁粉”,经常使用搜索引擎并且有下单行为的读者对于出版社都有明确的购买的目的,也是该出版商要锁定的目标群体,需要针对这些读者的搜集关键词以及习惯进行整合,分析了解读者群体的实际需求所在。

除了要依托网络的数据之外,出版商也可以开设自己的微信公眾平台以及微博等等,通过公众平台中的菜单设置,以快捷回复方法了解读者在使用微信平台使用哪些具体操作,这些习惯背后是什么样的阅读诉求,通过微博互动这种及时性的沟通能够利于出版商以官方的身份与读者之间进行需求层面的互动,这些收集来的信息都可以作为大数据的重要数据决策。如果出版商并没有自己的网站或者互联网的出口,也可以通过分析长期以来的出产记录、财务记录以及管理记录等等总结哪一品类的书在市场上有号召力。这些数据挖掘的方法都是当代出版社管理者需要重视的地方,除了要对自身的数据进行挖掘之外,出版商也要放眼于外部,在整个互联网行业发展中了解图书出版的位置以及未来方向。文学作品网站、手机终端、APP等等这些移动应用,出版商都可以与之进行资源互换,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以及兴趣所在,通过总结小众化以及大众化的需求,对读者提出针对性的服务,这也是数据挖掘过程中与同业合作、资源互换的有效方法。

3.2注重数据挖掘,既要关注大众也要兼顾小众

在出版上拥有了一定数据之后,要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以及分析,了解数据所隐藏的相关信息,这也是数字图书出版实践私人定制的重要策略。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数字出版商要能够将用户划分为大众行为和小众行为两种。所谓大众行为,指的是受众会对某一领域有共同的兴趣,这也是为何在实体销售的过程中会出现畅销书的原因,也存在一部分读者对于阅读有着独特的兴趣所在,这些读者被称为小众读者。所以,从数据挖掘的角度上看,不仅要了解受众的共同兴趣,以也要能够从共性化的角度了解读者的小众需求,大众化的行为能够确保数字图书出版盈利和持续经营下去,而小众阅读却能够让数字出版商照顾到各个层面上读者的兴趣。在数据挖掘的过程中要遵循客观原则[6]。向读者的需求进行划分,每一个类别的读者出版上都要关注到其兴趣,并着力满足,不能只是为了共同兴趣选择出版的题材,只有对大众需求和小众需求都能有效满足才能够推出叫好又叫座的数字图书作品,实现与读者之间的双赢。

3.3优化出版方式,精准营销绑定终端

获取数据、了解讀者的实际阅读需求,对于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出版来说,只是实现目标的前两步,最终的营销也是非常重要的。营销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味获取经济利润,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出版商来说,也要能够学会适应时代的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所以营销能够帮助数字图书出版商找到自身企业定位,在优化出版方式的过程中,将作品作为服务社会大众的有力手段。数字图书是一种私人定制产品,在满足读者个人需求的同时,出版上也要注重和读者之间形成互相绑定的关系,这也是数字图书出版商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路径,这种绑定可以通过和读者之间建立移动终端绑定的方式实现,很多用户对于数据的使用都依托于移动终端实现,例如,在微博、微信以及专门的阅读APP中进行阅读,通过对此类移动终端中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帮助数字图书出版上更好的了解读者的需求所在,并根据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完成进一步判断。例如,数字图书出版上可以根据读者的类型化需求将数字图书内容进行打包,呈现给受众,让读者在打开app之后能够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所有内容,这种依赖于移动终端进行营销和推送的方式,能够增强读者对数字出版内容的忠诚度,而且在APP的下载以及浏览过程中,数字出版上也能进一步获取读者的阅读兴趣偏好。例如,读者在使用APP时通过网页浏览的大数据总结,发现该读者对于侦破类内容较为感兴趣,这可以在阅读中推荐更多和侦探阅读相关的内容。

对于数字出版上来说,在精准营销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和其他手机终端软件的结合,如与微信、微博形成合作关系,对于某一类粉丝向其推荐感兴趣的文字题材内容。在数据的收集以及信息推送上,数字图书出版社都要建立和互联网产品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对于读者的了解。除此之外,数字出版商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了解行业报告的方法,进行大数据的抓取以及分析,在互联网中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成本较低,可以网页调研进行合作。总而言之,合理的利用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的特征能够让数字出版商缩减生产成本,并以高质量的内容获得读者的青睐。

结语

综上所述,从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上看,数字出版以及数字出版的私人定制化将是我国传统出版业的发展新方向,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以及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图书出版行业也要抓住这一发展契机,重视读者的个人喜好以及阅读需求挖掘,通过将读者划分为不同的需求类别和层面,掌握各个层面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让读者真正成为阅读过程中的中心所在。互联网+出版的模式已经形成,数字出版要在传统经营的基础之上和互联网进行更为深度的融合,与移动终端形成密切联系,推出手机APP让受众的阅读能够更加便利。同时,私人定制的图书出版方式需要当下数字图书出版从业人员做好数据分析和整合的工作,让私人定制更加接地气,电商在大数据领域的利用是成功的,数字图书出版商也要借鉴电商企业的发展经验,以私人定制的方式绑定受众,不断丰富出版的内容以及维度,走进受众的心,以科技力量带动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走上新的台阶。

[1]杨兴煜.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J].祖国,2016(18):296.

[2]陈红艳.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数字化出版发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4):71,76.

[3]熊凌.试论大数据时代传统图书出版业的变革方向[J].传播力研究,2018(6):103-104.

[4]王晓枫.大数据背景下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困境和发展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v.39;No.240(7):95-98.

[5]范业庶.大数据背景下科技图书的出版策略[J].出版参考2014(18):27-28.

[6]刘敏.数字印刷与出版物的“私人定制”[J].出版与印刷2015(1):17-18.

作者简介:陈晶晶(1987-),女,山东,硕士研究生,中级编辑,研究方向:数字出版,大众传媒。

猜你喜欢
私人定制出版商图书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报喜鸟集团 云翼互联 实现服饰“私人定制”
高校首推教师“私人定制”,是创新还是噱头
各行各业
2006年国际消费类杂志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