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喹莫特乳膏联合电灼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2020-09-08 10:29彭家权黄建常莫丽贞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4期
关键词:莫特尖锐湿疣载量

彭家权,黄建常,莫丽贞

(东莞市中堂医院,广东 东莞 523220)

尖锐湿疣在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具有极高传染性的传染疾病。该病主要发病原因是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1、2]。目前临床中治疗该疾病方式为电灼、激光等物理治疗,或干扰素、5-氟尿嘧啶等药物治疗,抑或手术切除治疗[3、4]。本研究主要探讨咪喹莫特乳膏联合电灼治疗尖锐湿疣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东莞市中堂医院50 例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单双号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5 例与对照组25 例,使用咪喹莫特乳膏联合电灼治疗的观察组男性患者13 例,女性患者12 例,最大年龄48 岁,最小年龄19岁,中位年龄(27.65±3.14)岁,病程13 天至5 个月,平均病程(1.35±0.24)个月;使用电灼治疗的对照组男性患者14 例,女性患者11 例,最大年龄49 岁,最小年龄18 岁,中位年龄(26.38±2.97)岁,病程15 天至6 个月,平均病程(1.21±0.53)个月。组间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 5%醋酸白实验结果呈阳性;② 符合尖锐湿疣临床诊断标准;③ 对本研究药物与治疗方式无过敏史。排除标准:①患者在接受本治疗前3 个月内使用其他药物或治疗方式;② 存在出血性疾病患者;③ 哺乳期、妊娠期患者;④ 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患者在治疗期间禁止夫妻生活与禁烟禁酒,告知患者术后会有复发可能性与将会留有瘢痕。对照组患者实施电灼治疗,具体流程:指导患者将外阴充分暴露,对电灼部位实施消毒并给予局部麻醉,利用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对患者进行治疗,输出头选取手术针式,输出强度为16 伏,将患者皮损由内到外电灼清除,清除范围扩充至疣体周围3mm,清除深度达到真皮层,利用A 波手术针为患者创伤面底部与边缘止血,包扎,手术完成。手术结束后为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在患者创伤面处涂抹莫匹罗星软膏。观察组患者电灼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在患者创面愈合过程中,为患者涂抹咪喹莫特乳膏,每48 小时1 次,每次药物涂抹时长10 小时后进行清洗,1 个月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与治疗后人乳头瘤病毒载量变化;疣体数量变化与皮损面积变化;比较组间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1.4 疗效判定 5%醋酸白实验结果呈阴性,疣体彻底清除,无新疣体增生视为显效;疣体脱落50%以上,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创伤面50%以上愈合视为有效;疣体脱落50%以下,或出现增生现象,创伤面恶化视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 21.0 分析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分别行卡方和t检验。以P<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人乳头瘤病毒载量变化、疣体数量变化、皮损面积变化 经数据统计,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治疗情况良好,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组间患者治疗前后人乳头瘤病毒载量、疣体数量、皮损面积变化比较(±s)

表1 组间患者治疗前后人乳头瘤病毒载量、疣体数量、皮损面积变化比较(±s)

组别 n 人乳头瘤病毒载量(riu/co) 疣体数量(个) 皮损面积(mm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5 428.24±21.31 132.24±2.35 7.26±1.02 0.64±0.23 124.85±27.81 5.32±1.36对照组 25 429.53±17.35 265.35±2.86 7.24±0.86 1.63±0.82 123.81±28.78 12.64±3.62 t 值 0.234 179.798 0.075 5.812 0.129 9.581 P 值 0.407 0.000 0.470 0.000 0.448 0.000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25 例,显效18 例(72%),有效6 例(24%),无效1 例(4%),总有效率96%;对照组25 例,显效12 例(48%),有效5 例(20%),无效8 例(32%),总有效率6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6.640,P<0.05)。

3 讨论

尖锐湿疣男性患者易病发于包皮系带、冠状沟、包皮、尿道、阴茎、肛门周围和阴囊部位,女性患者易病发于外阴、阴道、宫颈、肛周,常见两个部位同时发生[5]。其临床症状初期为淡红或污红色粟状大小赘生物,随着病情发展表现为菜花样赘生物,伴有瘙痒与恶臭[6]。单纯利用电灼治疗尖锐湿疣虽有一定效果,但复发率较高[7],近年来,临床中广泛应用咪喹莫特,该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核苷类异环胺类药物,可有效加快病毒细胞死亡速度,是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自身无抗病毒作用,但可有效将尖锐湿疣根治[8]。电灼联合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与疣体数量及皮损面积,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莫特尖锐湿疣载量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中植被指数与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关系研究*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肝衰竭患者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及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与免疫学标志物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高人一筹
CO2激光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