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外种皮所致接触性皮炎49 例临床分析

2020-09-08 10:29刘屹球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4期
关键词:种皮性皮炎红斑

刘屹球

(靖江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苏 靖江 214500)

银杏为银杏科植物银杏树(Ginkgo biloba)的干燥成熟种子。随着银杏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为此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患者可能会逐渐增多。本研究总结我院49 例银杏外种皮所致的接触性皮炎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 年9 月~2018 年10 月期间,49 例患者均就诊我院皮肤科门诊,其中男28 例,女21 例,年龄(28 ~63)岁,均为当地农民或职业主妇,患病前有明确银杏果实或银杏叶接触、加工史。发病时间集中在9、10 月份,接触银杏外种皮后10h ~6 天,平均2.2 天就诊,否认既往药物过敏史,自诉既往食用银杏果仁亦无过敏史。部分患者曾在多家医院反复就诊,15 例之前诊断为日光性皮炎,14 例曾考虑化妆品过敏。

1.2 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方法 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手掌、手背、前臂、面颈部水肿性红斑、丘疹、斑丘疹,红斑压之褪色,部分红斑融合成片,严重者伴渗出、针尖至绿豆大小不等水疱,甚至累及躯干部,皮损大多首发于手掌、前臂,部分患者有眼睑、外阴部等组织疏松部位的肿胀。见图1。所有患者均有较明显的瘙痒,部分患者同时有不同程度灼热、灼痛感。实验室检查:32 例患者进行了血常规检测,19 例嗜酸粒细胞增多;16 例IgE 检测值升高;尿常规检测均无异常。42 例患者行欧洲标准变应原斑贴试验检测,均阴性。模拟患者实际接触情况,采用捣烂新鲜树叶,提取汁液直接斑贴患者和正常人志愿者,未发现有树叶过敏。取银杏外种皮提取物,49 例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行斑贴试验,48 和72 小时后,患者和正常人斑贴部位均阳性。14 例强阳性者有外阴和眼睑肿胀,自诉既往处理银杏果实时亦有类似症状,均较此次弱。

2 疾病治疗、转归及结果

2.1 疾病治疗及转归 根据患者接触史和既往病史,患病部位及斑贴试验结果考虑银杏外种皮接触性皮炎,所有患者均被告知避免再次接触致敏物,清水清洗接触部位,并冷敷红肿患处,轻者予抗组胺药抗过敏及对症处理,严重者加用强的松20mg/d,(3 ~5)天缓解,嘱其银杏果实加工过程中注意加强防护。

图1 患者面部、手部肿胀,片状红斑丘疹,部分融合,自觉瘙痒。双侧眼睑及外阴部肿胀(A、B、D),双手掌、手背,尤其右食指、中指、无名指红肿明显,其上密集粟粒状丘疹,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壁紧张,内容澄清,个别水疱破溃,有渗出(E)。严重者全身累及(C)。主要与接触腐烂银杏外种皮相关(F箭头处)

2.2 结果 患者中男性居多(63%),中年(41±3.45)岁居多,发病时间均在9、10 月份,均有明确银杏外种皮接触史,大多在接触(1 ~2)天后发病,以颜面部、双手等接触部位红斑、肿胀、丘疱疹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初次接触后,刺激反应不明显,再次接触后,过敏反应加重。

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银杏外种皮提取物斑贴试验示阳性,而受试者行欧洲标准变应原斑贴试验检测阴性。14 例斑贴试验强阳性患者,外阴、眼睑组织疏松部位有明显红斑肿胀,瘙痒剧烈,追问病史有银杏加工反复接触史。根据接触史、发病季节、临床表现、斑贴试验致敏原检测明确诊断为银杏外种皮接触过敏性皮炎。

3 讨论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树种,作为药用经济型植物资源,在江浙地区大量种植。银杏叶提取物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神经等系统疾病的治疗,可以作为食物的是其银杏果实,俗称“白果”,是药食两用的重要原料。在采收和加工过程中,当地农民往往待其果实腐烂后,清洗揉搓外种皮,取其带壳果仁[1]。银杏外种皮中含有银杏酚和银杏酸,这两种成分属于弱的刺激性变应原,同样条件下,大多数接触者均可能会引起刺激过敏,如反复接触也可能作为半抗原致敏[2-4]。果皮在腐烂的状态下,剥离过程中,致敏原随汁水被释放出来,人体接触后在接触部位出现皮炎症状,表现为红斑、瘙痒、肿胀、灼热、灼痛等。如清洁不及时、不彻底,残留黏附的致敏性物质接触身体其他部位也会致敏。

49 位患者以中年男性、农村居民占多,接触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灼热、瘙痒、红斑肿胀,手接触较多部位可有轻度渗液结痂,其眼睑、唇或阴囊部等组织疏松部位肿胀瘙痒,可能与其接触刺激或相应变态反应有关。树叶提取物行斑贴试验,未见过敏,可能与其树叶中所含致敏物质较少相关。而银杏外种皮提取物行斑贴试验时,患者和正常人志愿者均为阳性。初次接触即致敏,故大部分患者考虑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皮肤反应与接触物刺激强度以及接触时间相关,一般(24 ~48)小时后发病。部分患者初次接触后,刺激反应不明显,再次接触后,过敏反应加重。14 例斑贴试验强阳性患者,外阴、眼睑组织疏松部位有明显红斑肿胀,瘙痒剧烈,其发病与反复接触致敏原相关。如存在特应性体质,也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可能,Hotta 等[2]曾报告的一例银杏叶和果实致多形红斑样接触性皮炎,患者既往有芒果和漆树过敏。面、颈和前臂等接触部位肿胀性红斑、丘疱疹,伴有剧烈瘙痒。病理提示,真皮乳头毛细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表皮水肿,有海绵形成,少数角质形成细胞坏死。提示迟发型超敏反应(Ⅳ型变态反应)涉及患者发病。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药用部分的银杏叶中也含有银杏酸,而药厂银杏叶片制剂的质控标准中明确需要排除该成分。也有文献报道银杏叶中银杏黄素存在抗炎作用,能治疗慢性皮肤炎症,如特应性皮炎[5、6]。秋季是银杏果成熟采收季节,容易集中引起接触过敏,多例往往都在9、10 月份发生,此阶段遇到类似病例,需要详细询问病史,明确诊断,以避免其再次接触致敏。另外,芒果、漆树和银杏外种皮中含有同样的酚类结构,应注意此类植物或果实所致的交叉过敏,对职业暴露者应加强劳动保护,提高其防护意识[7]。

猜你喜欢
种皮性皮炎红斑
东北地理所发现PG 031基因具有改良大豆种皮吸水性的应用潜力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野生木耳致植物日光性皮炎4例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蚕豆发芽趣多多
你是否了解新生儿红斑
大红斑的特写
西瓜出苗障碍及其防止措施
动物身上长了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