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部结节型腺样基底细胞瘤1 例

2020-09-08 10:29钟庆坤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4期
关键词:溃疡面植皮基底

邵 丹,纳 猛,钟庆坤,宋 杰

(开远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与医学美容科,云南 开远 66169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5 岁,农民,长期在田间劳作。主因“发现头皮赘生物3 月余”于2017 年6 月28 日到我院就诊。患者3 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头皮黄豆大小结节,未引起重视,随后感到结节缓慢增大,形成鹌鹑蛋大小赘生物,无疼痛及瘙痒,无头昏、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活动障碍,无偏瘫、失语,自诉2 月前不慎压破后表面形成溃疡面,表面可见血性分泌物渗出,有压痛,无脓性分泌物,未引起重视,自行外擦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无明显好转,曾到当地诊所就诊,自诉诊断为皮肤感染,给予外擦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表面渗出物减少,但近日感皮损逐渐增大,渗出物较前增多,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诊。既往自诉体健。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专科:头皮可见一鹌鹑蛋大小赘生物,高出于皮肤表面,边界清楚,质硬,表面形成溃疡面,可见血性分泌物渗出,皮损触之易出血,有压痛,触之皮温正常。见图1、图2。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常规与肝肾功检查均正常。皮损完整切除并行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肿瘤位于真皮内,部分区域连接于表皮,肿瘤团块及条索由基底样细胞构成,肿瘤细胞条索呈网状分布,向腺体样分化,周围大量黏液。(免疫组化结果:CK5/6,阳性;AE1/AE3,阳性;ER,阴性;PR,阴性;CK7,阴性;CK20,阴性;Villin,阴性;CDX2,阴性;CEA,阴性;Ki67 为5%);病理诊断“结合免疫组化,考虑结节型腺样基底细胞瘤”。见图3。

诊断:结节型腺样基底细胞瘤。

2 讨论

基底细胞癌发生转移率低,比较偏向于良性,故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基于它有较大的破坏性,又称侵袭性溃疡。基底细胞瘤多见于老年人,50 岁以上多见,很少发生在30 岁以下者。男女发病数基本相等(本病例中患者为55 岁女性);多见于室外工作长期日光暴晒者,好发于身体的暴露部位,尤其是面部较突出的部位,主要在眼眦、鼻部、鼻唇沟和颊部多见,而非暴露部位少见(本病例中患者为农民,长期在外劳作暴晒)。

基底细胞瘤其损害多为浅表性皮疹。开始是一个皮肤色到暗褐色浸润的小结节,较典型者为腊样、半透明状结节,有高起卷曲的边缘。中央开始破溃,结黑色坏死性痂,中央坏死向深部组织扩散蔓延,呈大片状侵袭性坏死,可以深达软组织和骨组织。

基底细胞瘤根据发育成熟的损害通常可分为下列几型:结节溃疡型、色素型、硬斑病样或纤维化型、浅表型、其他罕见型(瘢痕性基底细胞瘤、纤维上皮瘤、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等),以上各型中,以结节型最多见,损害一般为单个,黄豆大小,浅褐色或淡灰白色透明状,质硬,表面常有少数扩张的毛细血管,轻微外伤后易出血。结节通常缓慢增大,中央凹陷,常形成糜烂或溃疡。溃疡基底部呈颗粒状或肉芽状,易出血并覆以浆液性分泌物或棕色结痂,故典型的皮损为缓慢扩大的溃疡周围绕以珍珠样隆起边缘,呈腊样或珍珠样外观的小结节,参差不齐并向内卷起,此即所谓侵蚀性溃疡。溃疡时愈时破,并向周围或深部侵袭,边缘可继续扩大。严重者破坏局部软组织和骨骼,造成毁形。(本病例中患者起初为黄豆大小结节,随后皮损逐渐增大,而后形成溃疡面,溃疡面触之易出血,患者到我科就诊时已形成溃疡面,且表面可见血性分泌物渗出。)基底细胞瘤根据组织病理可分为未分化型和分化型两大类,未分化型又分为实体性、色素性、浅表性和硬化性四种,分化型又分为角化性、囊性和腺样等。此外,临床上所见色素型基底细胞瘤,有大量黑素。临床上结节溃疡型者,可分为实体性、角化性或腺样基底细胞瘤。硬斑病样或纤维化性基底细胞瘤中,结缔组织增生显著,瘤细胞往往呈窄细的条索状排列。在浅表型基底细胞瘤中,可见瘤组织呈蕾芽状或不规则状增生,附着于表皮的下面。

该病可通过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免疫组化诊断及分型,临床上损害发展缓慢,边缘呈珍珠状或堤状隆起,一般没有炎症反应,多发于面部和颈部是其特点。通常早期的基底细胞瘤难与老年性皮脂腺增生、角花棘皮瘤、鳞癌、寻常疣及传染性软疣鉴别。该病根据瘤体的大小、发病部位等具体情况可采用放射治疗、外科切除和化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本病例中该患者已采用全层切除后植皮,见图4、图5、图6、图7,且术中送冰冻切片提示周围无扩散的癌细胞,后期患者恢复效果较好。)

本病例根据临床病史的确不能排外基底细胞瘤,但患者皮损特点未位于好发部位(面部),且患者未引起自身重视,故导致长期误诊,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本病例误诊的原因:① 患者自身不重视疾病的严重性,对疾病认识不足;② 早期皮损无自觉症状;③ 当地医疗机构未仔细检查病人,详细了解病史;④ 未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当疾病诊治效果不佳时,未给予患者行更进一步诊疗措施(如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等);直到皮损破溃及渗出时,患者才到我科就诊,我科通过详细询问其病史,结合临床体征、皮损特点,给予手术切除+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后进一步明确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措施(采用全层切除后植皮),术后一个半月可见植皮组织成活,血供丰富,组织生长良好。见图8。目前患者随访两年,未诉不适,无新发皮损。

图1 患者头皮可见赘生物

图2 皮损触之易出血,部分切除作病理检查

图3 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

图4 术前确定切除范围

图5 术前测量皮损大小及植皮范围

图6 从腹部取皮植皮治疗

图7 术后注意加压包扎观察植皮处血供情况

图8 术后一个半月可见组织血供丰富组织生长良好

猜你喜欢
溃疡面植皮基底
疼痛护理管理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不同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分析
烧伤植皮手术及其注意事项
二期植皮联合VSD与传统打包技术修复慢性创面的疗效比较
蒙脱石散可治口疮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治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