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江河湖海润泽苍生

2020-09-08 00:15林越陵蒋守国黄凯
档案与建设 2020年7期
关键词:水利厅淮河太湖

林越陵 蒋守国 黄凯

2020庚子年,注定是一个人类大考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浓雾尚未散去,大江大河的汛情又迅猛袭来。太湖告急,长江告急……

拥湖跨江滨海的江苏,因水而兴,与水共生,世世代代也与水进行着不死不休的斗争。新中国成立70年,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将治水兴省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洪涝兼治、蓄泄兼筹,全面推进防洪治涝工程建设,掀起20世纪50、70、90年代和新世纪四次大规模治水高潮。淮河流域治理、太湖流域治理、长江干流治理,使得江苏大地风调雨顺、苍生安澜,江苏实现了从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的历史性跨越。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淮河,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古代曾与长江、黄河、济水齐名,被称为“四渎”。江苏境内的淮河流域主要分属淮河下游地区和沂沭泗地区,面积3.86万平方千米。黄河夺淮后,淮河流域水系紊乱,河床淤塞,洪涝灾害频发。

作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的起点,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淮河洪水治理。早在1950年10月14日,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政务院会议,讨论制定修建淮河入海水道工程规划,绘制了治理淮河的蓝图。1951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表明了新中国治理淮河的坚定决心。

在江苏省档案馆的库房里,治淮档案记录了治淮工程的建设过程,也承载着新中国成立后,江苏人民千军万马大决战,兴修水利为人民的“治淮精神”。据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记载,1955年8月,苏北治淮指挥部在《淮河入海水道工程计划任务书》中明确了江苏境内淮河治理原则:“下游江苏部分利用洪泽湖蓄洪和蓄水兴利,洪泽湖以下加大排洪能力,以入江为主入海为辅。整理入江水道扩大入江泄量,在灌溉总渠与废黄河之间开辟入海水道,以保证苏北地区的安全。在目前尽量利用淮水,将来引用江水的原则下,扩大现有灌溉面积,增加水稻种植范围。”淮河治理工程也不断依此由纸上规划变为现实成果。

在这个规划下,江苏大地淮河流域,诞生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大型水闸——三河闸;119万民工仅用85个晴天,开挖出长168千米、河底宽60—80米、堤顶宽8米、堤顶超高1.5—2米的苏北行署治理淮河第一仗——苏北灌溉总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大经典工程之一、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工程。

随着这些水利基础设施的落成,但见江淮大地三河闸如“天湖锁钥”,蓄水似“固得于池挂碧空,烟波浩渺有无中”,排洪呈“滔滔巨浪归江海,滚滚狂涛走巨龙”,站在闸桥上凭栏远眺,满眼“白蟒化龙龙戏水,吞去吐雨万花中”的壮观景象。淮河入海水道形成“河成、堤成、林成、绿化成”的绿色风景带,实现了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的交叉,满足了入海水道泄洪和京杭运河航运的双重需求。淮河入海水道与淮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等工程联合运用,使得旱涝无常的里下河平原变成了“风调雨顺”的大美水乡田园。

让太湖水美民生安澜

位于南京市上海路的江苏省水利厅档案室里,保存着太湖流域治理“两河一线”的工程档案,包括规划、勘测、设计、建设过程等,一应俱全。

太湖,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江苏境内最大的湖泊,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太湖平原一带,更是留下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著名谚语。

江苏地区太湖流域位于太湖西北部,东与上海接壤,南与浙江为邻,总面积1.96万平方千米。由于境内湖东地区的水网圩区为蝶形洼地,是长江江苏段比较低洼的地区,易遭洪涝、台风等灾害。相传,早在4000多年前,治水祖师夏禹就奉舜帝姚重华之命,开始了太湖水患治理。他开凿了三条主要水道,沟通了太湖与大海的渠道,将洪水疏导入海。为此,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禹治水于吴,通渠三江五湖。”

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治理太湖,实现“太湖水美、民生安澜”的新太湖生活,江苏先后开挖太浦河、望虞河,兴建环太湖大堤,逐步建成“两河一线”工程。

据档案记载,望虞河全长60.8千米,兴建于1958年冬,既是连接太湖与长江,将太湖流域洪水引入长江的主要排水通道,又是流域水资源供需调度的主要通道。1992年,水利部门对望虞河原有河道进行拓浚整修,2006年4月竣工。太浦河全长57.6千米,始建于1958年,是太湖经黄浦江的入海通道,1978年11月,太浦河部分河段续建。“两河”的建成,不仅使太湖有了入江入海通道,显著提升了太湖防洪减灾的能力,更对流域航运和水文环境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说望虞河、太浦河起到的作用是“通江达海”,那么,环太湖大堤就是筑起了一道“安心防线”,让临湖而居的百姓无水患之忧。环太湖大堤全程282千米,涉及江苏、浙江两省,其中江苏段全长234.54千米,工程主体包括加高加固太湖大堤、新建或加固各类口门控制建筑物、铺设堤顶防汛公路路面等。工程于1991年冬开工,2005年底竣工。2020年3月,江苏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流域综合规划》《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及修编的《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文件,启动环湖大堤(江苏段)后续工程,加高高程变低的堤坝,修复加固缺损的堤岸,以巩固和提升堤防安全度和防洪标准,增加太湖防洪调蓄和水资源调控能力,保障太湖大堤安全运行。工程计划工期约一年,预计一年后,新的环太湖大堤将成为一道更加坚固完善的防洪屏障,一道堤实、生态、岸美、路畅的亮丽风景线,一道真正护佑民生的“安心防线”。

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工程前期规划、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招投标以及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建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工程档案。这些档案种类繁多、价值高、技术性强,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水利主管部门,省水利厅把档案作为水利基础设施工程的“身份证”,高度重视水利设施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以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工程档案收集归档的“加法”为出发点,制定了《江苏省水利厅水利科技档案资料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水利科技档案归档制度》和《江苏省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明确规定水利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进程要与工程建设进程同步。按照《水利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坚持“工程档案不验收,工程不得验收;工程档案不齐全,工程不能评为优质工程”的原则,明确专人管理责任制,从工程建设前期工作文件材料,到工程建设管理文件材料、施工文件材料、监理文件材料一一落实归档管理,建立全流域全过程闭环档案管理系统,把住项目档案收集归档关,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成套性,使档案管理由被动接收转为源头把控。与此同时,牢固树立“创一流工程,建精品档案”的观念,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指导和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业务水平。经过多年努力,江苏水利工程档案初步实现了形成规范化、归档程序化、整理标准化、管理制度化。

让滚滚蛟龙“温柔”东归

1995年和1996年,长江连续两年发生大洪水,接二连三的灾害,使得江苏境内长江干流险情不断。1996年8月31日,长江洪水高潮水位超过8米,远超太湖不到4米的警戒水位。在洪峰的侵袭下,镇江谏壁闸8号孔出现崩塌。谏壁闸是长江水经大运河进入太湖的水利枢纽工程,如果不及时排除险情,滚滚江水将使太湖流域苏锡常地区成为一片汪洋。危急情况下,相关水利部门及时查阅了谏壁闸兴建时的全部档案,确认了谏壁闸闸底结构及坚固程度,针对性地组织抢修部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抢险措施。可以说,谏壁闸的工程档案为及时排除险情提供了可靠依据。

这个水利工程档案利用的典型案例给时任江苏省副省长姜永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8年6月10日,江苏省档案局在常熟召开全省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会议,他专程到会,并以此为例讲述水利工程档案在防洪关键时刻为领导决策发挥的重要作用。

现代治水,最基本的思想与大禹治水的理念仍然一致:疏导洪水,给大水一个去处。江苏境内长江江段总长达到432.5千米,强堤固坝,让江水顺势“温顺”东归是治水的核心要义。

为了更好地防御洪峰,疏导江水,1997年12月,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江海堤防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决定用3—5年时间完成江堤达标建设,把江海堤防建设成高标准防洪屏障。1998年冬,全省高标准江堤达标建设工程全面开始施工。

省水利厅保存的长江干流治理档案中,记录着江堤达标建设的标准:长江江苏段主江堤按1—2级堤防标准建设,设计水位为:南京站10.6米,镇江站8.85米,江阴站7.25米。主江堤堤顶高程超设计洪水位:左岸南通市九圩港以上2米、以下2.5米,右岸常熟市福山港以上2米、以下2.5米,沿江城市段2.5米,港、洲堤防堤顶高程比主江堤低0.5米。主江堤堤身断面:堤顶宽度不小于6米,迎风坡比1:3,背水坡比1:2.5,港、洲堤防堤顶宽度 5—6米,迎水坡和背水坡比与主江堤相同,堤身渗径长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的,背水坡需加筑戗台。堤后有沟塘的地段,要填塘固基。取土困难的堤段,可采用兴建浆砌石或混凝土结构防浪墙来满足超高标准,防浪墙净高不得超1.2米,埋置深度不得小于0.3米。迎水坡护坡可采用干砌块石、灌浆块石、混凝土结构,块石厚度不得小于30厘米,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12厘米,要从最低水位或滩面护至堤顶,与防浪墙或堤顶路肩衔接,背水坡铺设草皮护坡。堤顶防汛公路宽度不得少于4.5米,宜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有渗漏的堤段,采取灌浆或插塑防渗措施。险病临堤穿堤建筑物要加固或拆除重建。大中型建筑物按一百年一遇洪(潮)水位设计,二百年一遇至三百年一遇洪(潮)水位校核;小型建筑物按洪(潮)水位设计,按一百年一遇洪潮水位校核。

江堤达标建设工程由沿江8个省辖市作为建设管理单位负责组织施工。整个工程分为土方工程和建筑物工程两个部分,于1998年冬开工,2001年冬基本完成土方工程部分,2003年底基本完成建筑物工程部分。其中,8个单项工程,5个达到优良,3个合格;306个单位工程,172个达到优良,134个合格。工程竣工后,长江江苏段防洪标准由二十年一遇至五十年一遇,提高到五十年一遇至一百年一遇。

长江江苏段左右岸线总长804.5千米,易崩塌区段有60多处,累计长度达到450千米,占岸线总长度的一半以上。为防止江岸崩塌,省水利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施长江护岸工程。这是长江江苏段干流治理中另一项重要工程,也是一项需要持续建设的工程,不仅可以保护长江江苏段干流重点节点,控制分岔河道分流比,稳定河势,进而保障主江堤安全,更可以保障沿江两岸企业的码头、港口和取水泵站的基础设施安全。

省水利厅的档案显示,为了保证长江护岸工程的质量,省水利厅于2000年5月起试行《江苏省长江水下平顺抛石护岸工程质量验收办法》,规定水下平顺抛石护岸工程中特有的块石质量、数量及施工块石覆盖均匀度:块石比重不小于2.4t/m3;不得使用易水解石、风化石;块石含泥量不得超过1%;块石粒径应在设计范围内,具有良好级配,不宜过大或过小,不符合设计要求粒径的石料不超过5%—10%。

长江江堤护岸工程的建设,使得南京、镇扬两个河段江岸崩塌基本得到控制,河势基本稳定;南京、扬州、镇江、泰州、常州、苏州、南通7市经过应急治理,河段两岸崩塌的严重局面得到控制,与两岸江堤形成的完整防洪体系可防御1954年型洪水。

作为一项需要持续进行的治理工程,长江江苏段的护岸工程一直在持续推进中。

伴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提档升级,江苏水利工程档案工作也不断精进,由做好“加法”升级到做好“乘法”。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江苏水利档案人深深体会到,水利工程档案不仅牵涉到农业、工业、交通、生态环境等直接关联的行业,还与电力、机械设备、建筑等多个专业有着紧密联系,是以水利为中心的一系列学科、专业的信息综合,记载了人类的水利思想、理念、技术,是储备水利工程技术经验的载体和手段,更是水利建设的潜在生产力。为了更好地开发水利工程档案资源,发挥水利工程档案在工程管理中的结构性作用,省水利厅建立了厅办公自动化档案管理子系统,将全部档案目录录入厅局域网,方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远程查阅,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資源共享。同时,省水利厅还先后编写了《全宗指南》《省水利厅组织机构沿革》《全省基建基础数字汇集》《1949—2004年抗洪救灾资料汇编》《江苏省水利科技进步奖汇编》《江苏省流域性水利工程管理汇编》《江苏省解放以来受灾抗灾统计汇编》等汇编资料。这些资料为适应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农村水利向城乡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也为领导决策、制定防汛抗灾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70年来,被江河湖海环绕的江苏,在淮河流域治理、太湖流域治理、长江干流治理的成果中,享受岁月静好的安宁。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人民齐心协力,一个个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工程拔地而起,在江苏大地筑起了防洪保安的“钢铁长城”,使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江苏真正实现了“水为利时家国兴”。

未来已来,远方不远。新时代水润江苏建设已步入新的征程。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一切行为得以有效开展的基本手段和合法依据,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的基础支撑作用和工具价值、证据价值将日益凸显,也必将成为维系水利事业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结构性因素。沉静在档案馆室中的水利工程建设档案,将成为江苏水利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助推器,在打造平安之水、生态之水、文化之水、发展之水中彰显档案力量,让江河湖海润泽苍生!

猜你喜欢
水利厅淮河太湖
淮河
美丽的地方
省委对他做出免职决定后,这个厅长还突击提拔干部
太湖边的橘子
赞东太湖
险渡淮河
太湖“开渔”迎丰收
广东省水利厅原巡视员彭泽英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投鞭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