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媒体的科学传播实现路径

2020-09-09 07:23钟文希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科学传播实现路径自媒体

钟文希

摘 要:随着信息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媒体生成,拓宽了科学传播路径。自媒体视域下,改变了大众在科学传播的被动信息接收角色,实现“传受一体化”的双向科学信息传播模式,推进科学传播的创新发展。对此,本文深入分析自媒体下科学传播主体的变化,提出自媒体的科学传播实现策略,旨在实现科学信息的有效性传递。

关键词:科学传播;自媒体;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0-00-02

自媒體下,微信、微博等软件的生成,拓宽了科学信息传递路径。自媒体为科学工作者以及科学爱好者提供了崭新、宽广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科学工作者以及科学爱好者科学信息的传递、分布、分享、交流等。同时,自媒体平台中,科学信息谣言也随之生成,对科学工作者以及科学爱好者科学信息获取形成一定的危害。新时代背景下,科学传播应借助自媒体技术,实现科学信息的传递,拓展受众面对科学信息的接收渠道,并且净化自媒体平台,防止科学谣言的进一步传递。

一、自媒体下科学传播主体的变化

(一)科学工作者仍然处于重要地位

与传统媒体传递科学信息一样,在自媒体平台环境下,科学工作者在科学信息传播中仍然处于重要的地位。科学工作者遵从科学素养,依托于大众媒体平台向受众面传递科学信息内容。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在自媒体平台传递的科学信息模式,属于双向交流模式。科学工作者借助自媒体平台传递科学信息,受众面在接受科学信息中,能够反馈科学信息,科学工作者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针对性的回应,实现双向科学信息交流模式,不仅拓宽科学信息传递范围,更提升科学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二)科学爱好者参与主体比重加大

在科学信息传播领域中,不仅科学工作者参与到其中,许多科学爱好者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并且成为科学信息传递的一员。相比较传统媒体,自媒体平台加大了科学爱好者科学信息传递模式,为科学爱好者获取科学信息、发布科学信息、传递科学信息、分析科学信息提供可能性。在自媒体平台中,通过科学主题社区、论坛、博客等平台,借助对话框、朋友圈传递科学信息,科学爱好者能够融入其中,加强线上线下科学信息的传递。可以说,自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平民性,为科学爱好者参与到科学信息传递中提供可能性。

(三)传统媒体地位弱化

自媒体视域下,弱化了传统媒体对科学传播功能,公众借助自媒体平台能够达到科学信息的有效性传播。在传统平台中,科学工作者传递科学信息,大都会受到自身知识以及专业思维的限制,使一些科学信息传递不能够被公众认可。而在自媒体平台中,科学工作者能够借助网络平台获取相关的信息数据,借鉴一些良好的科学信息传递模式,优化自身科学信息的传递,使自身科学信息传递得到人们认可。可以说,自媒体平台为科学工作者科学信息传递拓宽良好路径的同时,提升科学传播质量,根据受众面需要实现科学信息的有效性传递。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自媒体平台科学信息传递呈现一定的优势,但也不能够忽视传统媒体信息传递模式,应实现两者的互补,推进科学信息线上线下传播模式。

二、自媒体的科学传播实现策略

(一)树立自媒体科学传播思维

自媒体推进科学传播的有效性,需要树立自媒体科学传播思维,推进科学传播模式向自媒体工作反向发展,以此优化科学传播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科学传播。首先,意识到自媒体传递科学信息的价值,明确自媒体平台中科学传播主体性地位,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促进科学信息在自媒体平台的有效性传递。只有意识到自媒体科学传播的迫切性、必要性、重要性,才能促进自身思维观念的转变,以此推进自媒体在科学传播工作中运用。其次,重视自媒体科学传播平台的构建,实现科学传播的多元化模式。整合自媒体平台软件,包含微信、微博、博客等,将科学信息内容在这些平台中进行传递。例如借助微信平台、公众号,构建科学信息公众号,定期发布科学信息,满足一些科学爱好者从微信中获取科学信息的需要;针对微博、博客平台,加强科学信息的传递,进而拓宽科学传播渠道。最后,在自媒体平台中传递科学信息,重视与受众面交流,加强信息反馈,在线解答受众面疑问,增强人们对科学信息的获取、思考、分析力度,从而需要较多的受众面参与到科学传播以及讨论活动中。

(二)加强政府自媒体监管力度

针对自媒体平台信息资源参差不齐,政府应发挥工作职责,加强自媒体平台的监管力度,净化网络平台,为科学爱好者、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科学信息交流平台,减少、遏制不良科学信息的传递,进而提升科学信息传递力度。首先,政府发挥工作职能,根据网络科学信息传播模式,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揭露一些恶意的科学信息传递模式。其次,加强宣传力度,普及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使更多的人们融入科学信息获取、传递行列中,实现科学信息传递面的拓宽。最后,相关部门根据科学信息传递模式,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针对违反科学的信息传递模式,其个体以及组织应受到一定的惩处,为人们获取科学信息提供良好的平台,进而推进科学信息的有效性传递。

(三)提升大众科学素养

自媒体下的科学传播模式,实现科学传播的“传受一体化”,需要公众的参与,以此提升科学传播效率。而在此背景下,公众的科学素养高低直接影响到科学信息传递、传播水平。因此,应不断提升大众科学素养,增强科学信息甄别能力,避免伪科学信息的传递。在提升大众科学素养中,一方面,增强大众信息甄别能力,科学工作者发挥工作职责,借助先进信息技术优势,制作短小信息识别、筛选视频,在自媒体平台中进行传播,大众通过观看视频,能够提升自身信息甄别能力、辨别能力,识别“伪科学”信息;另一方面,加强大众科学精神的培养,在自媒体平台中,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增强大众科学认知能力,以自身力量融入科学事业中,促进科学信息的传递。同时,加强科学信息导向,鼓励一些热爱科学信息的人士参与到其中,定期开展科学交流、科学讨论等活动,加强科学研究、讨论,满足人们对科学信息传递的美好夙愿。

(四)提升科学工作者自媒体工作能力

在自媒体平台传递学科信息中,科学工作者作为其中信息传递的主体者,其信息素养关系到科学传播效度、质量。因此,重视科学工作者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升科学工作者自媒体工作能力是必要的。首先,身为科学工作者,应与时俱进,通过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自媒体运用能力,并且灵活地运用自媒体传递科学信息。其次,身为科学工作者,应运用自媒体中的信息资源,拓宽自身专业化能力,提升自身科学信息传递广度,以优质的信息传递模式,为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总之,科学工作者应重视自媒体技术、信息、思维的运用,推进自身科学工作模式的转变与升级。

三、结语

研究自媒体的科学传播实现路径十分必要,其能够实现科学信息传播的双向交流模式,提升科学传播的有效性。因此,自媒体视域下,重视科学传播,拓宽科学传播路径,并且从树立自媒体工作思维、加强政府自媒体监管力度、提升大众科学素养、增强科学工作者自媒体工作能力四个维度,进而实现科学传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晶.“信息通信技术”在新媒体科学传播中的话语建构[J].外语学刊,2019(3).

[2]王大鹏,等.网络自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新动能——以“网红”科学家为例[J].新闻记者,2018(10).

[3]徐晓恩,施楼韵.新媒体科学传播亲和力的话语建构研究——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金华分社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8(9).

猜你喜欢
科学传播实现路径自媒体
大学的科学传播:瓶颈与路径初探
大学的科学传播:职责与优势
基于传播学五要素分析“互联网+科技馆”发展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