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研究
——基于普惠金融政策背景启示

2020-09-10 08:22张晓鸥
吉林金融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信用风险小微

张晓鸥

(吉林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疫情冲击导致我国部分小微企业面临经营困境,融资需求大大增加。在普惠金融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面向小微企业推出一系列的融资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是小微企业底子薄、不确定性大,使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随之增加。本文基于普惠金融的政策背景,对可能影响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要素展开研究,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控风险的建议对策。

一、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2011年,工信部制定《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本文所称小微企业,是指《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型和微型两种类型企业。小微企业贷款出现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借款人的相关影响,如小微企业营业收入、财务状况等发生相应的变化。基于现有理论和成果,可将影响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的因素概括为三方面:

(一)宏观经济因素

一般来讲,经济体系上行发展,说明宏观经济整体发展势态良好,小微企业的经济条件良好,经营状况相对良好,意味着小微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自然会下降[1],反之亦然。因此假设1:宏观经济因素对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存在着负向影响,宏观经济表现越好则说明其贷款信用风险也就相应越低;反之,宏观经济表现质量越是不佳,则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越大。

(二)贷款特征因素

一是贷款余额。贷款余额是小微企业已经清偿部分贷款之后的余额。贷款余额直接影响借款企业还款能力和银行整体面临的风险。一般来讲,这一指标金额越大,则借款企业偿还能力也就越低,同时小微企业如果在经营方面出现问题,也就更有可能发生断供问题。此外,这一指标金额越大,商业银行可能承受的风险必然增大。这一指标金额变小,则小微企业出现断供的几率将明显下降[2]。因此,假设2a:贷款余额对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存在着正向影响,即贷款余额越高,则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越高。

二是贷款利率。利率下降说明每月需要按期偿还的总额减少,也就是说企业清偿能力有所增强,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反之亦然。[3]因此,假设2b:贷款利率对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存在着正向影响,即贷款利率越高,则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越高。

三是贷款期限。贷款期限是指小微企业贷款的剩余期限,贷款期限越长,说明该项贷款业务可能发生信用风险的几率越高。[4]因此假设2c:贷款期限对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存在着正向影响,即贷款期限越长,则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越高。

(三)小微企业特征因素

小微企业特征因素包括营业收入、经营年限、资产负债水平三个方面:

一是营业收入。当小微企业有较大营收规模时,企业可偿还本金及利息能力也越强,对商业银行而言,小微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相对较低。反之,发生信用风险的几率将变大[5]。因此假设3a: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对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存在着负向影响,即小微企业营业收入越高,则小微企业贷款面临的信用风险越小。

二是经营年限。如果小微企业的经营年限短,说明小微企业成立不久,还未经历残酷的市场竞争,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和经营也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就会越高[6]。假设3b:小微企业经营年限对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存在着负向影响,即小微企业经营年限越长,则小微企业贷款面临的信用风险越小。

三是资产负债水平。小微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是影响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7]。资产负债水平越大,小微企业的经营杠杆率越高,则其小微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也越高。假设3c:小微企业资产负债水平对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存在着正向影响,即小微企业资产负债水平越高,则说明小微企业贷款面临的信用风险越高。

二、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变量设计

本文因变量选择贷款分类指标表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即如果小微企业贷款为正常贷款,则取数值1;如果小微企业贷款为违约贷款,则取数值0。自变量是指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其中,宏观经济因素选择GDP年度增速作为衡量指标X1;贷款特征因素选择贷款利率、贷款剩余期限、贷款剩余金额作为衡量指标X2、X3、X4;小微企业特征因素选择营业收入、经营年限、小微企业资产负债率作为衡量指标X5、X6、X7。

(二)实证研究模型构建

根据本次研究提出的具体要求,构建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

其中,α即为模型中常量通常被称作“截距”;β1-β7指的是模型变量所对应系数;ε即为此模型中随机误差。

(三)研究样本与数据

本文选择建设银行、平安银行以及杭州银行三家银行从2015年开始连续五年期间面向小微企业开展的信贷业务有关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分析。

(四)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通过SPSS(16.0版)开展Logistic回归可知,本次回归分析拟合度高达67.9%,可见宏观经济、贷款特征、企业自身特征三方面因素的确能够对此类企业贷款信用风险作出解释。

此外,从本次研究分析校验(F检验)所得数值结果分析,本次研究建模之后进行F检验所得结果为582.31,Sig.所得结果为0.000,未超过5%,可见在此水平下,本次研究建模显著性理想,宏观经济因素、贷款特征因素及小微企业特征因素中,至少有一个因素对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存在着显著的影响。

表1 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Logistic回归分析的F检验

最后,从本次建模研究进行T检验所得数值分析,对于小微企业来讲,本次研究提出的宏观经济、贷款特点、企业自身特点三方要素的确会显著影响其贷款信用风险大小(见表2)。

表2 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Logistic回归分析T检验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次研究开展实证分析可知,宏观经济、贷款特点、小微企业特点三方因素均对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存在着显著的影响。第一,从GDP年增速为宏观经济指标分析结果看,对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即GDP年度增速越高,宏观经济状况越好,则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越低。第二,对于小微企业来讲,贷款特征因素的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贷款余额都正相关于其贷款信用风险,三个影响因素数值越大,风险越大。第三,小微企业特征因素的营业收入、经营年限对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小微企业的营业收入越高,经营年限越长,则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越低。同时,小微企业特征因素的资产负债水平对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小微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越高,则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越高。因此,商业银行应基于普惠金融实际,从三方面防控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

(一)及时了解宏观经济政策

商业银行放贷给小微企业之前,必须全面把握和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并对此趋势变化做出正确判断。当央行货币政策制定发生的变化,明确把握政策出台背景及宏观经济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当前商业银行多数组建了宏观分析专门工作团队,负责定期对国内外整体经济变化趋势展开研判。当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导致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出现巨大波动时,商业银行可通过早期详尽的政策分析迅速给出应对预案,避免小微企业贷款损失。

(二)加强贷款的事前、事中及事后风险防控

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及贷款余额等贷款特征因素对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有着显著的影响,防范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需要在贷前,贷款过程中以及贷后三个阶段均开展有效的风控工作,特别是有效防控贷款特点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在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前要进行审查,需考虑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及贷款余额等对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的影响。在小微企业贷款发放后,商业银行需要对小微企业贷款进行管理。商业银行特别需要关注贷款余额。

(三)强化准入门槛,把控借款人的整体资质

营业收入、经营年限以及小微企业资产负债水平等借款人特征因素都会显著影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须建立更高的准入门槛或加强资质管理,确保小微企业整体借款资质良好。

根据商业银行现行规定,所有小微企业如果要向银行申请贷款,首先必须提供关联材料,客户经理在将资料送审之前必须首先进行全面有效的贷前调查,对提交的所有信息、资料包括证件等进行真实性验证。此外考虑到当前还没有针对虚假资料提交的管理和监督制度,所以部分营收较差不符合贷款服务所提出要求的企业,为得到低息大额信贷甚至不惜造假。所以,客户经理不应仅凭小微企业所提供的资料以及上报的收入数据制定贷款决策。还需通过税收、公积金、社保等方法核实小微企业营业收入情况。

小微企业本身信用水平高下会直接影响其还款意愿。商业银行当前对小微企业开展贷款业务,比如前期申请处理时,主要通过查询央行构建的征信系统中信用情况把握借款人征信。而借款人过去的借款如果只来自于非金融机构,其违约情况并不会计入上述系统,进而无法全面把握企业违约风险。所以客户经理需要加强直接访问调查或客户调查等方法,全面把握借款企业的负债状况。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信用风险小微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全球宏观经济短期内的两条主线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小微企业借款人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扩大需求: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选择
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测度的不确定性DE-KMV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