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

2020-09-10 07:22庄辉谊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共同体内涵

庄辉谊

摘要:文章结合农村小学师资及地域的特点,剖析了打造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阐述了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并提出了塑造共同愿景、立足问题解决、强化课例研究和区域研训共享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打造策略,及对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一些困惑和思考。

关键词:共同体 内涵 实践策略

“学校只能从内部发生变革,学校从内部发生变革的最大原动力就在于教师作为专家,构筑起亲和与合作的同僚性。”佐藤学教授把学校改革的中轴设定在教师作为专家培育的“同僚性”上。教师必须与同事一起,以设计创生性的教学计划为核心,共同建构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以及情境的知识,分享教学的体验,讨论课堂教学的资源,形成专业学习的“共同体”,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构建平等多元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生态系统。

我校地处农村,名优教师稀缺,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缓慢,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地域偏远、名师引领欠缺的现状下,学习共同体这种消耗资源比较低的组织模式就非常契合农村实际,能更好、更快地推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一、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在教育理念的发展进程中,将学校的发展改进分为研究发展取向和场地为本发展取向。两者的具体方向有所不同,研究发展取向认为,学校发展是一种被动过程,这种过程主要需要外部力量的加入来进行转换。而场地为本取向模式下学校的改进拥有了话语权,而且改进过程可以根据学校的文化背景和自身的地域特点,体现学校改进的“校本性”。而“专业学习共同体”就是学校提升自我改进能力的一种尝试。我们立足本校、本区域教师队伍实际,合理搭配资源,组建各类团队,确立共同理念和目标,共担责任、共享经验、协同学习,促使教师专业水平和学校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

1.塑造共同愿景,构建学习共生体

共同的愿景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基础。当群体成员拥有真正的共同愿景时,这个愿景就会紧紧将他们联系起来,从而使群体拥有更强大的向心力。我们通过青年教师“中国梦——我的教育梦”的演讲,唤起他们教育的初心;结合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征集,使教师的个人愿景与学校的理念、目标契合……在自愿加入、平等对话、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各种目标一致、内容形式各异的团队应运而生:“一师多徒,一徒多师”模式下的“青蓝结对”团队,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一群爱好阅读的教师“搭伙”成立以“读书·品书·评书”为主题的“溪山研学社”;注重小课题研究的“欣苑科研坊” ……

各种团队搭建了丰富的教师专业化学习的平台,教师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源,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共生同长。

2.立足问题解决,锤炼实践协作体

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发展的源头活水。而协作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共同体成员之间通过协作学习与交流,可以使整个学习共同体的效益增大,实现“1+1>2”的效果。

学校今年开始在数学、英语、语文、科学四门学科陆续推进“关注差异,分层推进,小組合作,探究互动”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改革实践进程中,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如我校生源薄弱,能力差异大,层次如何划分?分层作业布置后,因为不同学生作业不一致,如何进行反馈?组内优生整体数量不足,组间差异现象如何改善?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改革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在同学科的教研组共同体中讨论,在跨学科研学社共同体中分享,经历实践、交流、反思、共识、团队再实践的协作循环推进模式,不断研究,不断改进。

将教学难点和热点问题作为共同体学习和解决的主题,源自教师的内需,通过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动态的交流思想、交换观念,自身的经验体系、实践能力不断得到重组和建构,最终促使共同目标的达成。

3.强化课例研究,锻造专业发展体

要推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课例研究是关键。教师的专业首先是课堂教学,学校应该制定细化的校本研修制度,为课例研讨打好基础。如教师每年最少执教一节公开课,积累课例研究经验。任何一名教师关起门来教学是不可能从内部变革学校的。学校是教师团队同心协力实现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场所。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必须开展日常的教学研究,必须充实教学后的反思。学校从今年开始,制定了“人人公开课,月月研究课”的相关研修制度,每次安排两小时左右的课例研究讨论时间,研讨的对象从“教师如何教”转向关注“儿童怎么学”,促使教师观念从“教的专家”向“学的专家”转型。另外,规定了人人必须发言参与课例讨论的制度,哪怕用一两句话陈述自己的感想,激发每个人的研究意识。课例研究的深入,聚焦“教育实践力”,强化教师群体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

4.联合研训实践,打造区域共享体

为了更好地推动共同体成员专业的发展,在学校内部“读书会”“研学社”等平台团队日趋完善后,应适当地从外部引进教育专业技能方面的竞争和培训,让每个教师都有“本领恐慌”意识。

从提升教师专业培训的数量、层次及学校经费综合考虑,我们联合附近同区域的学校以大团队模式建立共享学习平台。如两校联合的“同读书,共分享”阅读交流会,轮流聘请专家为我们导读解惑;根据区域各校名师分布特点,我们分别组建了数学、语文、英语和科学四门学科的三个“学科基地校”,以三校联盟的方式开展上述学科活动。虽然农村地区小学整体名优骨干教师资源匮乏,但多个学校联合后,各学校的优质师资共享,外聘专家共享。同时,我们还组织区域“青年教师赛课”“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区域内学校共同学习、同台竞技、共同研讨。

三、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反思

对于农村地域而言,薄弱的学习资源需要构建共同体合作学习、共同提升。打造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提升教师素养的行之有效的举措。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要求教师群体之间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在以往的教学实践合作学习中也有体现,两者区分并不明显。所以,要更好地促进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发展,需要做好对应的制度规划,建立评价体系,同时需要不断总结、反思和改进,为后续共同体建设提供借鉴。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不仅教师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模式能更好地促进教师深入学习、研究反思,更快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对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探讨与实践,希望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的提升发展带来更多的启迪。

参考文献

[1]王京华,韩红梅,崔鑫.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教师团队建设实践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8(2).

[2]李秋石,夏晓烨.顶岗实习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式——兼述农村教师学习共同体[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8):86-89.

[3]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变革系列——教育的挑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共同体内涵
爱的共同体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