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2020-09-10 07:22胡清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运用策略

胡清

摘要:创造力是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必要能力。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现代艺术教育的核心任务目标就是要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此背景下,为深入践行新课改教育指导精神,文章以陶行知先生著名的生活教育思想和“六大解放”思想理论为基础,分析其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进而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详细论述如何运用陶行知著名教育理论,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论 小学生美术 创造力培养 运用策略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和“六大解放”思想(解放学生的眼睛、双手、大脑、嘴巴、学习空间、学习时间)对国内外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按照陶行知的教育观点,艺术教育的核心在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尤其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而言,艺术教育要从学生的基本特点出发,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更新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引导学生大胆、自由地想象和联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一、陶行知教育理论概述

陶行知先生指出:“所谓生活教育,是指随着生活而不断变化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原有的教育。”他认为,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教育就已出现,这种生活化教育伴随着人的发展而发展,其本质上是一种“终身教育”。他还强调,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所以其主张社会教育应增加教育对象和学习的内容,鼓励更多的人享受更加平等和广泛意义上的教育。陶行知思想的核心是反对传统的僵化教育模式,主张教育与生活、社会、学校相结合,且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鼓励学生通过教学做合一,在社会教育、生活教育和学校教育等场景下解放眼睛、双手、大脑、嘴巴、学习空间、学习时间,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获得知识,获得技能,提升综合素养。

二、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力的本质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意识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能够引导人类开拓全新的认知领域,获得新的知识成果。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能力都相对薄弱,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潜能的人。而且从陶行知先生的儿童教育学理论观点来看,大多数小学生尚不具备创造和创新能力,但他们有很强的模仿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是儿童特有的“童稚创造活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更新学习观念,能够促使他们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运用自己的童稚创造力进一步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性潜能。基于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应想方设法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让学生在生活中、社会中发现未知的事物和知识,捕捉艺术和创造性灵感,通過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做到“知行合一”。在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双手、大脑、嘴巴,给予学生广阔的自由学习空间和充足的学习探究时间,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

例如,在教学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课本中《身边的设计艺术》这一课时,可以“笔的设计”为主题进行开放式、启发式教学。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思考笔应该如何来设计,就会缺乏创造力和创新性,这种教学思维方式和方法既不符合核心素养教育时代的基本教学要求,也不能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小学生而言,笔是他们学习中的必备用具,随着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用的笔的种类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些笔在功能和外观上都体现了创新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对此,在教学《身边的设计艺术》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中应以“笔的创新设计”为主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与所想,动手、动脑、动口,积极汲取生活中的灵感,进而受到启发,大胆设计功能实用、外观新颖的笔。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和创新灵感,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小学美术课堂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汲取知识和创新源泉的渠道,社会、日常生活才是学生创造和创新的根本动力来源,教师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树立新的观念,即艺术的真谛在于创新和创造。只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使学生尽可能利用每次学习机会,动手参与创造性实践。

2.关注学生学习兴趣,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广大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征,即一旦对某件事情或某个事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就会乐于主动去探究、探索和实践。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点来看,学生的这种主动学习行为特征明显是其学习兴趣在发生主观能动作用。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根本任务和职责就是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学”和“乐”融为一体,学生只有对美术这件事真正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全身心投入创新与创造实践中。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或日常的美术教育实践中,要尽可能采用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手段,坚持教育部提出的启发式和引导式教育原则,为学生创设各种符合他们身心特征与思维发展规律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创作欲与表现欲,充分挖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真正释放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从心理学层面和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层面来看,创造性潜能即自由创新的发散性潜能。小学生学习兴趣广泛,学习欲望强,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基本心理状况出发,为学生创设有助于其创新性思维和个性能力全面发展的自由开放环境,促使学生的眼睛、双手、大脑、嘴巴实现互动,给学生留有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下解放自己的身心,并将自己的主动探究与思考结果反馈到画作实践中。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习惯

创新是创造的结果,而创造又是创新的必然前提,但其中也包含了想象或主观的成分。美术创造的艺术空间无限广阔,对于充满无限好奇心与求知欲望的小学生而言,想象才是驱动和引导他们不断创新、创造的“双翼”。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儿童的思维,必须要解放他们的头脑和身心。”从根本上来讲,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前提是解放学生的思维和头脑,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自由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在奇思妙想中获得灵感,激发他们的创新和创造性潜能。但这种想象或联想并不是让学生不切实际、盲目地想象,而是要通过真正释放学生的学习天性,让学生回归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教育的本质,引导和启发他们在小学美术课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重要性,多悟、多思考,多想、多观察。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会主动思索、探究与推敲,才能促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自己的生活与社会实践经验、认知相结合,夯实创造基础,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基本素养,并在潜移默化的扩散想象学习视域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习惯,将学生的思考与认知融入画作中,展示学生内心真实的人文世界。

例如,在教学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课本中的《生活日用品的联想》这一课时,教師可引导和鼓励学生围绕身边的生活日用品进行创新联想。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电脑画板工具在多媒体屏幕中为学生画一个圆,然后提问学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圆,你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和想象之后,答案千奇百怪。有学生回答道:“这个巨大的圆像地球,像帽子,像钟表,像饼干,也像圆圆的太阳……”紧接着,教师可继续提问:“老师明明只画了一个圆形,你们怎么能看到这么多东西?”这时,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是我们的联想和想象!”“太棒了,你们真是一个个神奇的小魔术师,你们的艺术世界中充满了无限的奇幻元素……”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自由、大胆地想象或联想,教师可自然而然地引出所要讲述的课堂主题——“生活日用品的联想”,由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激发学生的创新联想,带领学生探索丰富的艺术奥秘。在接下来的课堂讲授活动中,学生分别从“夸张”和“拟人”两方面设计关于地球、帽子、钟表、饼干、太阳的生活艺术图形。教师先为学生出示了一个太阳和地球的组合图形,让学生说说它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有的学生说太阳围着地球转,有的学生说它们都是圆的,而且都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此同时,教师可继续为学生出示一幅关于“月亮围着太阳转”的范画,并在地球和月亮上画出很多小朋友,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美好景象。这样的引导和启发能够尽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小学美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归宿。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深入理解并践行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通过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广泛渗透“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理论,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体味生活之美。通过“教学做合一”,建立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的链接,践行陶行知思想,活跃小学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朱振华.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内涵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渗透[ J ].华夏教师,2019(18):20-21.

[2]邢锦竹.爱如雨露润泽心灵[ J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1(7):60.

[3]张迎亚.陶行知“六大解放”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J ].基础教育研究,2018(14):36,38.

[4]陆燕芬.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教学做合一”渗透应用[ J ].北方音乐,2014(15):101-102.

猜你喜欢
创造力培养运用策略
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幼儿园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误区与实施途径
浅析幼儿体育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浅谈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培养富有创造力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