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阳刚”之辩到以体育人

2020-09-10 07:22邢昊天金仁在
体育时空 2020年18期
关键词:阳刚之气阳刚学校体育

邢昊天 金仁在

摘  要  通过从不同视角的分析可知,“阳刚”教育并非男性教育的专属,也不是简单的“行为男性化”,教育重点应放在精神层面。学校体育能够满足“阳刚之气”的培养要求,从而在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塑造青少年的“阳刚之气”。

关键词  阳刚之气  青少年  学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9-006-02

针对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以及教育部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404号提案答复的函》,明确将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政协委员的提案和教育部的答复很快燃爆网络,“阳刚之气”成为网民热搜和讨论的焦点。这无论是对“阳刚之气”涵义的辩论,还是对培养途径的探讨,都代表着一种广泛、深切的社会性关注。

一、“阳刚之气”无男女之别

有网友质疑培养“阳刚之气”是否凸显了性别之分?是否存在男尊女卑之嫌?央视微博回应:“教育不只是培养“男人”“女人”,更应该注重培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让身体和心智一并健康成长,才是应该被关注的[1]”。“阳刚之气”并非倡导男性中心主义,是对全体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教育培养。古往今来,中国女性对国家独立和民族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例如,古代有花木兰不惧生死、替父从军保家卫国;有为了维护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等。在近代,“鉴湖女侠”秋瑾、共产党员刘胡兰以及众多抗战女兵,面对疯狂残忍的侵略者时“举身赴国难”。在现代,“铿锵玫瑰”绽放亚特兰大奥运会;女排顽强拼搏成为感动中国的“集体记忆”;女性医护人员不畏新冠病毒“逆行抗疫”。中国女性人杰辈出,她们的责任担当和牺牲奉献写满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历史,极具“阳刚之气”。我国倡导男女平等,“阳刚之气”并非构建性别模板,“阳刚”教育不仅针对男性,而是全体青少年体魄和精神世界的双重要求与塑造。

二、“阳刚之气”重在精神

针对网友热议培养“阳刚之气”是否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让学生练就强悍的体格,身体瘦弱就是不够“阳刚”等问题。《人民日报时评》发声:“阳刚之气不是外表,而是内心”。著名的西南联大“教授天团”多是“文弱书生”,却能诠释“卓坚毅刚”。闻一多为民主救亡壮烈殉国,陈寅恪失明后继续研究和教学,所有教授都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传道授业、著书立说……他们虽然身体孱弱但是内心坚毅,外表虽“弱”却是国家和民族的柱石。周恩来同志极具人格魅力,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在见过周恩来同志后说:“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且被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评价为是“非常典雅”的外交家,可见周恩来同志的儒雅气质备受推崇。然而,周恩来同志领导上海地下工作、南昌起义、万里长征、反围剿等革命活动时都置生死于度外,晚年身患癌症依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以崇高精神、钢铁意志、高尚品德、伟大风范体现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阳刚之美”和“一身正气”。综上,“阳刚之气”绝非简单的“行为男性化”,也不仅仅是体格的强健,其是对风度修养、道德情操、品德修为等精神层面的教育培养尤为重要。

三、运动干预从体内激活“阳刚”

造成出现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现象的因素较多,网议热点倾向于学校缺少男性教师,母亲与孩子接触多和过度娱乐化影响等。实际上,作为“阳刚之气”主体的男性雄性激素不足是一个重要因素。雄性激素的代表是血睾酮,其具有促进雄性附性器官和副性特征发育的功能,对男女的生长发育均能起到作用[2]。研究表明,血睾酮快速增长期与青春期开始时间一致。男生在10~12岁之间,女生在14~15岁之间。在此期间进行速度力量练习,可使肌肉力量和睾酮共同增长并起到相互促进的良性作用[3]。因此,从人体生理角度,应在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课余体育作业中按照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科学安排适当的力量练习,以求在发展青少年肌肉力量,促进睾酮正常分泌和保证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的同时从体内激活“阳刚之气”。

四、学校体育是塑造“阳刚之气”的重要途径

“阳刚之气”的“载体”应该是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毛泽东同志曾说“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4]。可见,欲图体魄强健、学问修养、身心健康、道德智力的全面发展,体育应是先行和基础。费孝通说过:“公平竞争、光明磊落和团队意识这三种精神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基本精神”[5]。除身体教育的功能外,学校体育还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合理竞争、团队协作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趋向。学生通过运动和竞赛明白必须遵守规则才能赢得荣誉;需要放弃私欲、承担责任、团队至上;需要正视挫折、迎难而上、开启智慧、勇于拼搏;需要克服疲劳伤痛、战胜自我、坚强忍耐。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可以兼顾身体和精神层面的规训和教育,能够满足对“阳刚之气”培养的要求。

过度娱乐化信息和部分外来文化严重影响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青少年如果对这些信息甄别不足继而盲目模仿。因此,培养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自信,对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文化认同会起到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让中国人自信的文化,是中国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6-7]。各民族独具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它把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人生价值、审美情趣传达给受众[8]。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民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创造条件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正式体育课程或乡土教材内容”。民俗体育源于农耕渔猎,发展于生产生活、祭祀娱乐,其特有的地域、历史、信仰、习俗和文化差异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民俗体育项目形式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和优秀文化。民俗体育集竞技、娱乐和文化教育于一体,能提高学生锻炼兴趣,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自信,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加强身体锻炼和构建精神家园两方面为形成“阳刚之气”注入精神钙质。

五、结语

“阳刚之气”不是男性教育的专属和简单的“行为男性化”,而是要求全体青少年身体和精神的内外兼修,精神层面的教育尤为重要。运动干预能有效刺激青少年睾酮分泌,是生成“阳刚之气”的有效途径。学校体育的教育和规训能满足对青少年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培养,是塑造“阳刚之气”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央视评阳刚之气不只是男性化[EB/OL].https://weibo.com/2656274875/JFxUZ2dN0?type=comment#_rnd1617258218464.

[2]罗兴华,雷桂成等.青春期少儿运动员血清睾酮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1(01):51-55.

[3]李恩荆,刘大庆等.不同发育水平儿童少年力量素质与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与关联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03):50-57.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5]董杰.习近平总书记为何点名表扬中国女排[J].人民论坛,2016(09):38-40.

[6]陈振凯,雷龚鸣,何美桦.习近平谈文化自信[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713/c64094-28548844.html?source=1.

[7]羅贤佑.中国民族史纲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8]刘旻航,李树梅.我国民俗体育的现代功能及社会文化价值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韩国湖西大学

猜你喜欢
阳刚之气阳刚学校体育
心存阳刚之气,书写青春华章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剔除金石气中的杂质,保留纯粹的阳刚之气
康熙:阳刚雄健
觉醒
分布式电驱动商用车驱动防滑控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