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0-09-10 07:22余文华
南北桥 2020年17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余文华

【摘    要】语文能力是学习生活中一项必备的基础性技能,在新课程改革下,本着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的途径,因此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就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049

小学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点性学科,其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从未被忽视,同时语文作为母语应用性学科,在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和发展的今天,语文综合素养的水平对人们的文化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社会的深度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通过从小的培养和学习积淀来不断提高。也正是基于我国教育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这一正确认知,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又一次进入语文教育者的研究課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也从自身的角度重新对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着力点和相关措施做出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一、以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

(一)培养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来源于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兴趣作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秘诀来对待。事实上,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丰富性和包容性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学科优势,巧妙地从中提炼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疑问、情景或悬念等,赋予语文学科一种吸引力,这能让学生在接触语文知识的初始就是带着兴趣而来的,在这种有意识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所抱有的好奇的目光和探索的精神,会让他们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可以看到比教师原本想传授的知识更多,也可以收获比学生本身所期待的更广阔的语文世界和文化内容。只有建立兴趣导向,将被动的传授转化成主动的求索,小学语文教学才是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二)建立语文思维,给学生开展丰富想象的空间

语文的世界是开阔的,它包罗万象的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人生哲理,与理工类学科相比,它少了一些固定的公式,多了一种可变化性,少了一些制式化流程,多了几分见仁见智的主观色彩,学习语文知识需要建立一种包容的思维态度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与其专注于一些细节知识点的学习掌握,不如先培养学生一种宏观的语文思维,让学生能身处并感受到多彩的语文世界,以开放的视角探索其中的文化奥妙,语文所能呈现出的意境和神韵,并非是仅依靠智力方面的能力就可以获取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发散思维的空间。当然这不是学生能独自完成的,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启发。语文思维的养成不仅能让学生在进行知识探索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教学有效性提高的最佳体现。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树立开放的文学观念

语文学科涉及的很多内容都带有主观性,尤其是阅读理解、文学赏析会更加明显,语文材料中通常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思想,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层面的理解。因此,学习语文需要一种不被固有和大众观念束缚的质疑精神,这不只是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不同的观点,并对学生的提问做出合理的解释,同时对其敢于发问、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和精神给予肯定和表扬,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保持思维的独立性,建立对自我的信心,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创新思维的养成。不断质疑是学生思考的表现,而语文学习只有在深入的思考研究中才能有所建树,实现文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以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

(一)更新语文教学观念,开展教学方法创新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对于思想意识和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的小学生来说,需要教师在学习中对其做出积极和正确的引导,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导向和学习效果。因此,为有效且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使教学实践的开展时刻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学生的知识需要,并在新观念的引导下,不断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拓展语文知识的输出渠道,让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下、在新教学技术营造的生动浓厚的文学氛围和环境中,感受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以观念革新带动教学方法优化,再以完善的方法助推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充实自身语文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学科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知识内容的含量和覆盖面也是不断增加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含量,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教学能力,才能为学生描绘更加博大精深的语文知识,呈现异彩纷呈的文学世界。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是教师对于终身学习态度的践行,也是身处教师这一岗位的职责和义务所在和自我价值的集中体现,深厚的语文素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的语文素养越高,对知识的理解越深,对教学的把控也就越强。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其中问题的优化解决来丰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应在满足基本教学需要的基础上,再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语文教学不仅要依托于科学的方法,让教学活动本身遵从学科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更需要教师具备一种思想艺术的感染力和强大的人格魅力,这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得到有力的验证。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就涵盖着文学艺术的色彩和因素,在对语文的接触和研究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积累,使其转化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隐含在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举手投足之间,这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感染、思想熏陶,能让学生在对教师人格的崇拜和敬仰中主动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文学的探索,在文学的世界交流。教师人格魅力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同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更侧重于精神的引领,以此为学生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

总之,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语文思维培养和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时期,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以牢固的专业水平和深刻的思想认知为基础,依托科学的教学方法,以饱满的教学热情投入到有效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对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反思、优化完善,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