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对策

2020-09-10 07:22魏成蓉
南北桥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年级识字教学小学语文

魏成蓉

【摘    要】高效落实语文基础教育中的识字教学工作,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龄阶段、学力水平差异调整教学策略,推动识字教学的具体措施适应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实际需要。因此,面向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时,我们也要关注其中是否存在被忽略的问题,并及时反馈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年级  识字教学  现状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174

小学教育周期性较长,再加上低年级学生的入学基础较差,所以很容易造成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思维水平、知识储备以及学习习惯上的极大差异。如果教师无视这种差异,面向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策略,那么势必无法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本文就以小学识字教学为主要切入点,探究了高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状,并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与学习经历,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低龄化。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在小学整个阶段中,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变化并不十分明显,使得很多教师误以为统一化的教学策略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将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一概而论,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上未能做出阶段性的改变与创新。这也就使得教师将相似的教学策略同时面向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使用,使得高年级的识字教学方法趋于低龄化,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沉淀,学习方法难以系统化,整个教学过程趋于肤浅浮躁。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对借助游戏来进行识字学习的兴趣较大,也更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但是如果教师面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依旧用各种各样的游戏做媒介,反而会造成宝贵的课堂时间的浪费,造成学生出现学习的疲惫感。因此,高年级识字教学需要形成更具有深度和广度、更具有系统性和拓展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逐渐摆脱低龄化教学带来的不良影响。

2.尚未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如前文提到的,许多教师在面对高年级学生的时候,依旧像对待低年级学生一样,什么问题都要做到亲自给学生解释,学生犯下的错误由教师承担责任。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或许是逐渐适应和喜爱识字学习的重要过程,但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却是一种独立能力和良好习惯的扼杀。教师事事亲力亲为,高年级学生的识字习惯和方法将永远无法得到强化。比如学生在遇到一个陌生字的时候,教师一贯的方法就是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怎么读怎么写,而不培养学生用字典查阅和摘抄生词,将生词运用到简单的句子中的正确习惯,久而久之,學生在识字学习上将始终处于被动和迷惑的状态。

3.课外拓展领域受限。课外拓展是提高学生识字量极为有效的辅助过程,但是却也是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忽略的环节。一来有的教师忽视了课外阅读的价值,没有及时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推荐适合识字学习的课外书目,导致学生的知识领域十分局限,识字水平得不到显著提升。二来有的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课外拓展过程中正确的识字学习方法,使得学生的识字积累过程难以有效建立起来,学生的拓展过程阻碍重重,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二、解决小学高年级识字教学问题的针对性措施

1.构建更有深度和层次性的教学策略。想要改变高年级教学课堂低龄化的问题,需要教师认真审视高年级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以及实际学习需要,在尽可能保证教学方法适合高年级学生识字学习的同时,再进一步思考教学方法的趣味性,避免花哨的教学方法造成课堂教学深度过浅,教学时间浪费等问题。这样一来,教师才能够制造高年级教学区别于低年级教学的全新特色。

一方面,教师要逐渐提升识字教学方法的深度。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适应系统化和规律化的识字学习过程,从打好识字的拼音基础开始,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高效率、专业性的学习策略。另一方面,教师要将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调剂品而非教学的重点。趣味教学方法对于改变教学过程中严肃的氛围,调节学生紧张的情绪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高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趣味教学的“度”和“量”,为构建具有深度和层次性的教学课堂提供趣味推动力。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学习习惯。事实上,高年级学生在进行识字学习时,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不必完全向教师借力。同时,高年级学生也有了数年的学习经历,在形成独立识字、高效识字能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意识和素养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相结合,推动学生在发挥好习惯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因此,教师要摆脱“手把手”教学观点的影响,适当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调整的空间,让学生充分显露自己学习习惯上的缺陷和优势。如有的学生没有摘抄生词的习惯,而有的学生则愿意主动查阅字典积累生词。接着教师再及时参与到学生的习惯构建过程中,为学生指明克服坏习惯的方向,鼓励学生延续好习惯优势。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凭借自己的能力学习和掌握生字生词,而不必再像低年级的学生一样遇到生词难题就追在教师后面问。

3.拓展学生课外识字学习的领域。中华汉字博大精深,有时候光靠教师讲解教材,分析课文并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足够的生字生词。再加上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所以可以以现有的识字水平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学习更多的生词生字。一方面,教师要主动向学生介绍有助于识字水平提升的阅读材料,譬如《读者(校园版)》《青年文摘》等,为学生创造学习生词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拓展阅读的方法和习惯。如先根据句子的意识猜测生词的意思,在形成一定印象之后,再借助电子词典进行查找,了解准确的意识和解释,最后再将生词进行摘抄和书写,掌握基本的书写规则。借助这种方式,学生往往能够在课堂学习之外,为自己开辟出一片新的学习天地,从而不断提高词汇量,优化识字学习的过程,最终提升自己的识字和用字能力。

综上所述,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教学方法过于低龄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以及课外拓展领域尚未打开等方面。正是由于这些教学问题的存在,使得大量学生的学习基础得不到巩固,高年级难以从容高效地解决不断出现的语文学习新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形成一一对应的解决策略,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联系起来,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速度,不断完善学生的识字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挫折教育策略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6.

[2]周星宇.兴趣识字,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新课程(小学),2015(10).

猜你喜欢
高年级识字教学小学语文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