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差异性存在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020-09-10 03:54黄菊
南北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原因及对策差异化初中生

黄菊

【摘    要】社会岗位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家庭环境的差异、设备不齐全等等问题。导致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化过大。本文就这一问题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  信息技术能力  差异化  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0.103

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因为学生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出现了普遍的差异化,因此如何解决差异化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非常重要。

一、对目前信息技术能力差异性存在的原因分析

1.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并不重视。 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这门新兴课程都不是很重视,有的学校的信息技术课都只是一个摆设,信息技术老师根本没有课上,而且因为互联网的特点,信息量很大,很杂,而初中生并不能够很好的分辨,导致家长也不是很喜欢学生来学习这门课程。

2.缺少考试评比的机制。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教育行业不断完善,但是信息技术这门课并没有专门的考试和考核机制,导致学生也不重视,甚至以一种玩乐的心态来上这门课,没有投入心态在学习上,所以导致学生真正学习的知识很少,这样才造成学生之间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性。

3.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不感兴趣。因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需要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理论性,而学生之中有一部分人并不喜欢这门课程,没有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这样情况的发生,导致这一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不高,而愿意学习或者有很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会很高,所以造成了信息技术能力差异性的局面。

4.教材五花八门,不够统一。因为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发展比较快,各种类别的教材也是应时而出,各类的教材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关注点也不同,导致学生受到的教育也不同,所学会的知识也不同,这样的情况也是导致学生之间信息技术能力差异性的原因之一。

二、信息技术能力差异性的决策研究

1.教师要打破传统观念,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因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依赖于互联网的,而互联网的信息量太多太杂,这样的局面导致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所以要想改变信息技术能力差异性的局面,教师就要多多普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对以后的作用等,提高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家长会的方式,给家长进行沟通和演讲,以“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地位”为主题,让家长了解到其重要性,教师也可以根据所教授知识给学生开设一些活动,如“打字比赛、数据统计、画图整理”等活动,让家长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好处。在上课时,教师也要加强重视,要认真备课,课程前通知班级班长来上信息技术课,老师也要严格按照课程表上的课程来上,保障上课时长。

2.建立完善的考试制度,严格的考核制度。因为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在初中阶段并没有专门的定期考试,也没有成绩评比,甚至没有课上考勤等问题,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甚至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这门课时,出现聊天、上网、聊天、根本不在意老师所讲的内容,不跟老师思路走等情况,这样的情况出现,使得学生根本没有学习到老师所教授的信息技术知识。导致了学生之间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性。例如,word文字处理这一门课时,老师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考试可以设置每次讲完一个知识点一考和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一考的交叉运行的模式。考完后老师对成绩进行统计,通过班级群或者成绩单的方式公布给家长,考试时以七十分理论知识,三十分实际操作的方式来进行,在考试后,教師把考试成绩进行统计,生成成绩单。通过班级群或者给家长的一封信的方式给家长进行公示。老师还可以在课上可以设置程序比如像监控器一样的,使教师的主机可以监视和操作所有电脑,让学生跟上老师讲课思路也避免学生玩别的内容。教师也要完善上课考勤制度,在上课时,可以通过指纹打卡、点名班签字、整体点名、随机点名等方式监督学生的是否来上课,通过构建完善的考核考勤机制,减少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差异性。

3.创新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兴趣。在学习一门课程时,除了加强监督和检查之外,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生这一阶段,兴趣往往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方式让学生更喜欢上这门课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吸引起所有学生的兴趣才能真正的改变学生之间信息技术能力差异性的局面。例如,在学习《画图软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构建情景,如老师在上课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你心目中的家”这样的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所学习的知识,画自己的家,老师进行点评,对好的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兴趣。老师也可以在上课前先自己设计一副自己的家的画,如以“你心中的家”为题,教师运用今天课上所要讲的内容,如圆形工具,染色笔等工具来制作一幅画,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学习。

4.教材要统一,更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实用性。因为信息技术这门课本身的特点,和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导致现在各地学校的教材并不统一,教材的选用也五花八门,导致学生所学内容不同,或者没有教材等情况,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差异性,所以老师要选择适应情况的教材,要联系实际,或者可以自己定制教材等。例如,《Excel》这一课,教师可以以通过实际应用、以后需要、所在地区、所拥有的师资配置等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教材,或者自主设定内容制定教材,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Excel》在实际运用方面的应用,如制作表格、统计数据等的教学。对于教材发放,教师要监督保证每个同学都有信息技术教材,可以通过回收等方式保证学生的教材不丢失。教师也要及时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的新技术,自己通过补习班或者看书的方式丰富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添加到教材之中。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中,只有打破原有传统观念的束缚,给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足够的重视,才能真正的解决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差异性的问题,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章志,张红艳.南疆地区初中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及培育路径的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9,029(003):5-10.

[2]王永平.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9(14):122-122.

[3]陈晶晶.基于数字化条件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考试周刊,2019(55):141-141.

猜你喜欢
原因及对策差异化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大型企业集团差异化管控模式探索与研究
县域农村配电网规划建设现状典型性分析
大学生中长跑锻炼焦虑心理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探究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