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欠发达地区农业职业教育探索

2020-09-10 07:22李如飞邱忠成李买珍许春艳曹荣昌罗永宏
新教育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

李如飞 邱忠成 李买珍 许春艳 曹荣昌 罗永宏

摘要: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农业职业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懂农业、爱农业的新时代农业人,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主要从优化专业设置,创新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乡村振兴;欠发达地区;农业职业教育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总数为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7%,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解决了农村的贫困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中国的贫困问题。农村当前的精准扶贫,即将进行的乡村振兴,困难主要在农村,农村有大量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及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但缺乏将资源转化的人才和技术。农业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担负着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乡土人才”和振兴乡村所需要技术的培养重任,农业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及技术的精湛程度,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的成效。作为中职教育和培训基地的农业职业学校,要不断的完善自己,找准本校的师资优势、学科优势和不足,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办出特色,为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和技术基础,为地方经济助力。

一、农业职业教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

2018年3月18日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原副部长陈晓华坦言,农村首先要有“人气”,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大力培育产业新主体和新农民。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是培养乡土人才,特别是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实用人才的摇篮,是传授知识的基地,有了知识的“乡土人”带领群众发展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更精准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 农业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农村是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聚集居住的地方,地广人稀,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农村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不缺具体干实事的人,农村缺的是具有全局观、具有创新思路、具有市场意识、具有奉献精神,能统领全村的“领头羊”。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农村发展建设带头人和各类技术技能实用型人才, 农业职业学校作为培养“乡土人才”的重要基地, 担负着为乡村振兴培养大批地方经济发展所需求的掌握现代农业技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农民”,如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农机操作能手、植物病虫害防控能手、农村经纪人等;担负着培养乡村振兴所需要的“有文化、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掌权人或行使者,同时使这些人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农业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途径之一是“引导农户走出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导致农村的生产力不集中,资源得不到开发和利用,加之现在的农村,年轻人、稍懂技术的都进城打工,留在农村搞种植和养殖大都是文盲和半文盲,他们缺技术和缺市场信息。大多数农村种养殖散而乱,看着今年市场好,明年大家一哄而上,市场饱和卖不到好价钱,一年到头白辛苦,次数多了,农民不愿种田也不愿搞养殖而外出打工,导致农田荒废,留守儿童增多。如果农民有知识就不会跟风,有了技术就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种出好的庄稼、养出优质的鸡猪牛羊等农产品。有了好的农产品、有可靠的领头人、再有好的市场把产品销售出去,农民就有好的收入,才会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动力,农民才会有意识的去规划自己的产业,有意识根据当地特点去提练出当地种养殖特色,打造出自己的农业品牌,发展壮大自己的产业,农村才会真正的脱贫,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各地洲(市)的农业职业学校担负着教授或培训农业种植、养殖、市场营销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更精准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技术基础。

二、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群众对农业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低,农业类专业招生难

农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招生难的问题已是人尽皆知,越是欠发达地区越明显。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大多数家长认为自己就是农民,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继续做农民,对就读农业职业学校不支持。本来欠發达地区以农民为多,家长不支持,学生从小受父母的影响,考不起高中选择有利于外出打工的专业如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等专业就读,就读涉农专业如现代农艺、茶叶、畜牧兽医等专业的学生较少。

(二)农业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偏低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各地洲市县高中录取剩余的学生,生源素质偏低,有部分学生不仅文化基础较差,同时道德素质也存在问题。生源素质偏低表现为教学难,特别是种植类专业班级的学生多数是因为学生到校后因为身体上有纹身、口齿不清等原因不能就读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学校通过多次动员留下的。学生的基础较差,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不到想学的专业对本专业没有学习兴趣,是抱着“混年龄”、“混日子”的态度入学,把课堂当“宿舍”,把宿舍当“网吧”,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当作“催眠曲”,把教师“苦口婆心”的劝说当“耳旁风”,消极对待学习。其次是管理难,涉农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家庭或城郊结合部的城中村中学,很多是农村独生子女或离异家庭,父母长年外出打工,从小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溺爱中长大,缺乏和老师、同学及同伴的沟通技巧,难以融入集体,和同伴、同学矛盾重重,经常和老师顶撞是常事。另外父母因不在子女身边的内疚补偿心理,尽量满足子女的经济需求,致使学生从小习惯滥用钱。到中职学校后,仍我行我素,知识不见长,只有用钱的数量每月都在长。“伸长正义”、“争风吃醋”、“早恋”的打架斗殴,抽烟酗酒时常发生。

(三)专业设置与当地企业的要求严重脱节,学校培养不出优质“适销对路”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校企合作只局限于领导层,局限于合同,在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和学校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盲区,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仍按学校的常规教学进行,企业在学校培养的过程中参与度低,最后出现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达不到企业的标准,或学校把企业所需人才培养出来,相应企业已开始大量裁员。

(四)学校的管理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教师责任感缺乏,培养不出企业所需要的综合技能型人才和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仍以黑板种植、养殖为主,或照着若干年前的课本和课件进行教学,与当地的生产实际和企业需求相脱节。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模式不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管理体制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忽略了安全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很多学校把多数的精力用在学生的安全管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管理和健康管理,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和情绪管理,结果整个学校学习氛围很差,混日子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 ,学生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

(五)涉农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不理想

涉农类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是比较高的,但就业情况却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涉农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主要是各农资公司进行肥料、农药的销售,各花卉公司、蔬菜公司、茶叶公司、坚果公司等企业进行常规的种植管理和加工,长年在基地工作,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工作时间比较长,工资相对较低(实习期月收入多为1000~2000元,转正2000~4000元不等),比起到沿海打工月收入4000~6000元收入相差较大。加之学生进入社会初期,主要看眼前的收入,没有长远的考虑,对社会的期许过高,实际的工作环境与理想又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对此产生了巨大的抵触心理,从内心排斥对口的工作,实习期结束能坚持的很少。

(六)科研是农业职业学校教师的短板

科研能促进教师的发展,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过程可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识,可培养学生做事的专注程度,为学生终身从事农业行业奠定基础。教师的科研成果推广到农村,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如果成果实现市场化,可增加学校的收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科研成果的推广,可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品牌效应的形成,促进学校的招生,有利于学校的持续性发展[1]。但是科研项目和经费更多的往高等职业院校及大学注入,对农业职业学校不重视,导致农业职业的科研发展存在较大的阻碍。

三、提升农业职业教育的措施

(一)基础教育中增加农业教育的篇幅

国发【2019】4号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农业知识的普及传播从中小学开始抓起,培养青少年对农业的兴趣和爱好。接受农业知识的熏陶,动员全社会形成爱农、重农的氛围,为日后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以供给测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

国发【2019】4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要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要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要对接,完善中、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

1.调整专业设置,培育企业与当地急需的综合实用型人才

农业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本校的传统专业、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还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不断的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方向,根据企业的需求、当地的需求,设置相应的新专业,及时、足量培养出企业所需人才,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类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助力。如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急需大批懂農、爱农,有实干精神及创新精神的农业人才,根据这种需求设置相适应的专业,满足乡村振兴所急需的人才。

2.优化课程设置

现代的职业教育,需要专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充分融合。过于强调理论学习,与职业教育的方向不相吻合;过分强调技能理论知识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深度及宽度都不足。只有两者融合,以理论够用,加强实践的原则进行培养,才能培养出既有理论的深度也有技能的宽度的综合技能型人才。

(三)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

国发【2019】4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院校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即传统的中专学历教育与中短期的各类培训相结合。我们农业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急需的技能,开设各类技能培训,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入村入组进行生产技能现场指导。如林果、蔬菜的绿色种植管理,植保员、农机操作能手、猪、牛、羊的健康养殖及疾病防控等。

(四)以培养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需求人才为目标,优化师资队伍

办好职业教育,教师至关重要。职业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基于经验的学习方式,类似于工厂的现代学徒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的获取所选择的职业所必须的经验和技能,兼有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尤其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理论知识的深度、实际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经验传授的方式等决定着学生学习成果。教师不能纸上谈兵,“黑板上种养殖”,“黑板上进行农产品的营销”,教师需具备相当的实际操作经验和能力。

1.借助当地的农业科技人才,充实壮大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实施教育主体的核心力量,一支高水准的教师队伍在职教人才培养中起着决定因素[2]。各校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及各校的办学情况,建立起以本校专业教师为主,选聘当地的种植专家、兽医专家、养殖专家及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壮大教师队伍。

2. 产教融合,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据统计,2018年我国的“双师型”达31.5%,云南仅22%,但真正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不够充足,有的“双师型”教师具备这个称号但不具备这个能力,尤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更为突出。学校应鼓励教师走出去,特别是学生在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期间,组织教师到企业边实践,边指导学生。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使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理论与实践充分对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平台,鼓励教师参加“双师型”技能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如2019年3月我们参加了“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现代养殖和种植培训,边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边到企业进行相应实践,教授们利用现场教学或利用多媒体模拟把课堂教学和实训现场仿真多方互动,实现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有效对接,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深入浅出给予我们指点迷津。

(五)多措并举,着力提高育人质量

1.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产业结构编写乡土教材

加强当地政府、企业以及学校三者充分联动,关注农业领域最新技术成果,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实际、畜牧产业等编写创业型和技能型相结合的乡土教材,注重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出各类带“乡土”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

2.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授课时注重案例和理论的有机结合,注重实用性,加大信息量,教学中要反应出行业的新信息、新动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较差,而且怕读书,因而理论水平的提高相对较难,但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因此,围绕培养目标,借助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技能的训练培养动手能力极强的技能型人才。不同领域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实习实训模式。如涉农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开展与农事项目相结合,将课堂开在农田里,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及时运用到生产中,在生产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如水稻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选择在有水稻的生长季节且病虫害多发的时间段进行本模块的教学,把病虫害识别的课堂开在水田里,针对实物进行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这样能提高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接受程度。

(六)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哈佛家训告诉我们:“成功的关键不是克服缺点,而是施展天赋,发扬长处,經营好自己的强项,利用自己的强项弥补不足”。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中职学生在学校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心理技能和道德技能,认清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长处是什么?弱点是什么?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做到对自己心中有数,最后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岗位训练,找到自己的位置。如现代农艺专业的你天生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如果你勉为其难的去选择农资推广,那你成功的机率很小;如果你选择种植管理,成功的机率就很大。畜牧兽医的你,性格开朗、能说会道的你选择做饲料、兽药的推销,那你成功的机率比性格的内向同学机率要大。所以无论你学什么专业,你最好找一个你喜欢且与你性格相符的发展方向,自己能胜任的工作,这样你成功的机会才大。

参考文献:

[1]付先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1):26-30

[2]曹华 .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  师道.教研 2013年10期

作者简介:李如飞,女,生于1975年2月。1998年7月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大学本科,同年8月进入临沧市农校任教至今,中专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植物病虫害等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研究。

猜你喜欢
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