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中心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2020-09-10 07:22陈楚明
学习与科普 2020年14期
关键词:学生中心阅读初中语文

陈楚明

摘要: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在阅读基础上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阅读是培养学生获得良好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以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学生中心

引言

语文是一门语言课程,涉及听说读写四个层面的综合内容,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生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求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这种教育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完善阅读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学科教学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彻底转变传统理念,转变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位置,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最大化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目标时,应整体研读教材内容,收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确保教学目标的适用性,在层次化目标下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1]。

例如,教学《永久的生命》时,这篇短文是关于生命的思考,讲解了该怎样度过一生,阅读课文后会对人生、生命产生思考,对于未完全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中生来说具有指向作用。所以教师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阅读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读懂文章的内容。(2)理解课文主旨及作者感情;了解课文结构,揣摩文章语言。(3)体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对课文的分析和初中生的整体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开展阅读过程,将会最大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优良品质。

二、创设阅读情境,突出体现情感元素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自身潜能。这种方式体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阅读情境来营造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满足自我需求,感知阅读内容和深层情感[2]。宽松的课堂情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平台,指引他们深入把握文章脉络,理解作者情感,在閱读情境中与作者实现思想上的共鸣,进而发散思维,积极参与探究、互动过程,充分表现自己的想法,获得个性化发展。

例如,教学《藤野先生》时,教师设计如下导入环节:同学们,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这个导入为学生指出文章描述的是“师生”之间的故事,创设的情境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过渡到《藤野先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通过深入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浓厚的感情表达。

三、提供合适资源,促使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需要在良好的方法指导下,通过长期实践积累,实现量变到质变。教师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施阅读教学,应该重视方法的有效性和学习资源的丰富性,以教材为基准,延伸出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身实际需求的阅读模式和知识体系,促使他们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主选择,主动阅读,有效掌握教材内容,掌握所学所读知识,拓宽自身知识储备。

例如,教学《回忆我的母亲》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延伸阅读: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梁从诫《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王朔《回忆我的母亲李婉芬》,比较归纳同题散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特点。通过这些文章的延伸阅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培养,知识面充分拓展,对文章内容综合分析对比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效实现了阅读经验的积累。

四、指导阅读技巧,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正确的方法技巧运用对阅读开展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应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在获得受益匪浅的教育前提下产生学习动力[3]。教师应渗透有效的阅读技巧,分析学生的不同学习和理解能力,因人而异作出相应指导,包括对本文的阅读理解技巧、熟记或背诵技巧、评价或鉴赏技巧等,在良好的方法技巧支持下提升阅读综合能力。

例如,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这篇课文是文言文,涉及的生僻词容易对阅读产生阻碍。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查找字词的含义,理解诸如“苦”“所以”“然后”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的字词,从课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入手,逐字逐句疏通全文意思。课文的阅读需要反复进行,从读通过渡到读懂,进而达到背诵的程度。学生在有效的方法技巧帮助下,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对于学生的整体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是他们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关键。教师应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语文阅读开展,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激发其主动学习能力,注重个性化发展,通过阅读过程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谢鸿芝.核心素养下培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才智,2020,03:102.

[2]祝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17:61-62.

[3]施兆霞.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才智,2019,25:72.

猜你喜欢
学生中心阅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管理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