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

2020-09-10 07:22史凤桃
康颐 2020年7期
关键词:产程出血量胎盘

史凤桃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

产后出血,是女性分娩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一旦情节严重,就会给母婴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这也是现在我国分娩过程中发生意外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在临床中,产妇如果是通过阴道自然分娩,在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或者通过剖腹产生产,超过1000毫升的,都可以被认定为产后出血。那么产后出血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产后出血的原因

产后出血通常作为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并发症,时刻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健康,越是医疗水平落后的国家,其致死率越高。一般发生大出血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尤其要注意。

1.1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力是分娩胎儿的第一生产力。在孕妇分娩过后,即在孕期被胎儿增大的子宫,随着胎儿和其他附属物已经排出体外,此时如果没有办法及时收缩回去,呈现出宫缩乏力的症状,无法恢复到之前的正常的形态,宫腔就会不断地出血,就会导致严重的产后子宫出血。

1.2胎盘残留性的产后出血

胎盘对于母体来说,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一个“异来物”,它随胎儿来,也应该要随胎儿去。在分娩过后,等它失去原本的作用时,要随新生儿同时分娩出去。如果在分娩过后,胎盘或者胎膜没有全部排出体外,滞留在子宫内,也会影响子宫的收缩,造成出血。

1.3软产道裂伤性的产后出血

由于强大的宫缩,促使胎儿往外移动,软管道受到被动挤压,延伸扩大,直至产生10cm产道,就是我们通常所熟悉的10指宽度,供胎儿有足够通道生产。在拉伸的过程中,软产道也很容易被拉伤。一旦出现裂开,就会出现产后出血。软产道出血,一般血液颜色比较鲜艳,出血量比较大。

1.4凝血功能障碍性的产后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性产生的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凝血因子的缺乏,使血液无法凝固,导致出血不止。还有血小板降低、纤维蛋白原的降低都可以造成这个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性可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如果产前确认自己有凝血功能障碍性的孕妇,就要格外注意,主动告知医生,早做准备,避免分娩中出现意外。

2 产后出血的危害

2.1贫血

产后大出血,造成最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会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贫血。患者会伴随着头晕,脸色苍白,浑身无力,食欲不振,体抗力下降,易感冒。所以患者要通过查血来确认血红蛋白的情况,根据血红蛋白的数量来诊断贫血的程度。

2.2器官功能受损

人的血液遍布全身,对身体器官进行供血。产后不同程度出血,必然会导致全身器官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例如大脑出现缺血,会造成患者头晕,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肠胃供血不足,容易造成患者消化不良,没有食欲等等。对身体器官的影响程度,还是要看患者的贫血程度。贫血程度越严重,影响越大。千万要注意,千万要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发现贫血,要及时治疗。

2.3 休克死亡

分娩过程中,产妇出现严重的大出血,如果不能及时正确的处理,稳住出血量,很有可能会导致产妇因为失血过多,休克死亡或者全身脏器功能发生损害,无法正常工作而导致的死亡。数据显示,在全球的妇产科中,分娩时发生意外死亡,有四分之一的原因是产后出血。

3如何预防产后出血

为了避免产后出血,孕产妇一定重视产前检查,积极配合医生检查。同时也要加强产后孕妇的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3.1妊娠期间

孕妇一定要加强孕期营养,根据怀孕手册的时间表,定期去医院参加检查。不可觉得因为孕期,行动不方便,医院排队辛苦,就自己随意减少检查的次数。一定要重视产检的重要性,因为定期的检查可以了解孕妇的一些基础病,这样医生可以根据病情,提前做干预,预防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例如在产检时,医生通过例行抽血,发现孕妇已经有某种程度的贫血,就会在饮食上,告知病人要通过吃哪些食物可以补铁,及时增加身体的血红蛋白的数量,在之后的分娩中,如果出现产后出血,提前做储备工作。如果孕期没有提前做正规检查,患者已经出现了贫血,没有及时补充治疗,后期再出现大出血,很容易出现大问题。

3.2分娩期

分娩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不能随便去一个诊所,更不能在家里。因为如果出现出血这样的意外,没有处理的条件或者技术,都会影响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安全。在分娩期间,医院要注意产妇的各个产程。

3.2.1第一产程时,要适当帮助孕妇提高开指速度,避免第一产程过长,造成孕妇精疲力尽、乏力,后续无法用劲。陪产家人时刻保证产妇基本需要,适当给一些食物,补充体力,避免产妇衰竭状态。必要时,医院可以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可以提供镇静剂,以保证产妇的休息。

3.2.2第二产程严格加强对环境的要求,执行无菌技术,避免造成细菌感染。正确的指导产妇使用腹压;在胎儿太大或者出现其他胎儿不能及时分娩时,适度的加入阴侧切术,帮助产妇分娩,可以避免其他程度的撕裂造成出血。要引导孕妇用力,配合宫缩,加快分娩过程。

3.2.3第三产程待新生儿分娩出,注意胎盘的有无滞留情况和及时测量孕妇出血量。千万不可在胎盘未完全剥离子宫前,牵拉脐带或挤压孕妇的子宫。发现胎盘还滞留在体内,要及时帮助孕妇将胎盘娩出,最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3.2.4要对孕妇的出血量做一个正确估计。最简单的方式是,新生儿诞生之后,马上将集血器放在产妇的臀部下,收集出血,这样便可准确地了解此次生产的出血量,为后期可能发生的产后出血,做好统计准备。

3.3产后期注意复查

3.3.1产后48小时内,是各种突发事件的高峰期,此时医院一般会要求产妇留在产房继续接受监护,这样可以随时观察到产妇的状况,包括: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医生要每隔30分钟,测量产妇的血压、脉搏、体温等,并做好记录。

3.3.2对于顺产的产妇,需要记录有没有顺利排尿,剖腹产的通常需要导尿。通过及时排空膀胱,可以影响宫缩致产后出血。

3.3.3及时开乳,提倡母乳喂养。因为婴儿吮吸乳房时,可以帮助刺激子宫收缩,从而减少出血量。

4 总结

為了避免产后出血带来的危害,产妇一定要按时产检,有问题及时询问医生。有时间,多参加一些关于孕期各方面的讲座,了解孕期以及生产知识,可以有效避免紧张。孕期吃好睡好,时刻做好产前准备。生产时听从医生指挥,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应在治疗后再受孕,必要时可在早孕的时候终止妊娠。

猜你喜欢
产程出血量胎盘
延伸化助产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心理状态及产程的影响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
谈“手剥胎盘”莫色变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胎盘大补靠谱吗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胎盘出现问题时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