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

2020-09-10 07:22痛廖毅
康颐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肌细胞冠脉西药

痛廖毅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近几年,我国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上的新突破,也打破了传统中西医单独治疗疾病在效果上的局限,大大提升了疗效。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工作也在大力开展,在临床中的初步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中医和西医的发展促进了中西医治疗的结合,目前在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中,常用的技术包括冠脉造影,冠脉血管内超声,核素扫描等,而中医长久以来建立起的医学结构也将逐渐融入到心绞痛的诊断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通过内服药物和外部治疗,中药和西药联合治疗,药物介入与手术结合等方式,将更好的提升心绞痛治疗效果。以下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的基本思路。

1 中西医结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

在预防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控制炎症,保护动脉内皮等方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是一个关键的突破点。近几年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服用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中药可有效预防再狭窄,提升手术效果,调控异常的血脂,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血府逐瘀汤中的丹参和水蛭具有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预防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用于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与手术治疗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2 中医药在治疗性血管新生中的应用

治疗性血管新生,也就是缺血的心肌区域侧肢循环的建立以及动脉血管的新生,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血管形成素是参与血管新生过程的主要生长因子。西医中的基因治疗目前在治疗性血管新生中并未取得理想效果,而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却证明,活血补气、化淤通络等中药在冠心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未来应寻找更多具备治疗性血管新生效应的中药。

3 中药在改善冠脉血液供应以及心肌保护中的应用

心肌缺血会造成细胞坏死、凋亡等损伤,不仅心肌细胞受损,冠脉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等也会受到波及,保护心肌的药物如果只具有单一的保护因素,用药效果是有限的。因此,目前临床上正在寻找一种带有内源性细胞保护特征的药物,与西药相比,中药的成分明显更加复杂,作用的范围较大,可从许多方面达到保护心肌的效果,在药物治疗中有更强的优势,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并适当地与西药相结合。

保护心肌的目的是提高心肌细胞的耐受性。具体包括保护亚细胞器,改变心肌细胞代谢能量的途径,提升膜蛋白以及膜脂质的稳定性等,可以看出,心肌细胞缺血性损伤的机制是十分复杂的,保护心肌细胞也应该多因素共同作用,采用整合性治疗的方法才能起到多靶点治疗的效果。

在发生了多次短暂性心肌缺血后,心肌的缺血耐受性会增强,这被称作心肌缺血预处理。而有实验研究显示,为心肌缺血大鼠使用丹参注射液后,出现了心肌缺血与处理的保护效应,这说明该药物能够触发心肌的保护机制,从而达到心肌保护的作用,因此这也是一个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的研究要点。目前丹参注射液在心肌保护中的应用还具有很强的局限性,需要寻找到内源性的保护物质,未来应在这一课题中深入研究。

4 利用中医的时间节律治疗心绞痛

通過对大量心绞痛患者疾病发作的时间段进行收集和统计后分析得出,每日清晨的7:00至上午11:00是心绞痛发作的高峰,而在夜间12:00至凌晨6:00间疾病的发作率较低,这一节律十分明显,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在夜间至凌晨的时间段内,人的冠状动脉张力会增加,对血管收缩的影响更加敏感,容易出现痉挛。而从7:00开始,人的交感神经活动便开始增强,心率开始加快,血压也随之升高,心肌缺血症状加重,从而引发心绞痛。另外,在清晨人体血小板的内聚集性会增高,血液粘稠度达到峰值,而这些都将共同作用于心绞痛,为已经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增加负担。

中医治疗疾病非常重视时间和节律,它强调,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血液流注于不同的经络,需在相应的时段内进行疾病的调理和治疗,效果会事半功倍。在心绞痛的治疗中,应该充分借鉴和利用中医在人体节律方面的认识,根据心绞痛发作的时间规律,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的药物联合

治疗心绞痛的西药目前有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以及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养心汤,并依据患者的症状加减药物更能提升治疗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活血养心汤中包括丹参、党参、桂枝、川芎、鸡内金、炙甘草等。伴有严重胸痛和胸闷症状的患者加三七和五灵脂。伴有血压升高且耳鸣头晕患者加菊花,石决明和钩藤。呼吸急促并伴有心悸者,加北五加皮。以上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心绞痛症状,增强心脏功能,调节血脂异常,增加心肌血流量,与西药联合应用效果颇佳。

6 中药在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优势

有研究已经证实了冠心病与肺炎衣原体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葛根素的体外研究结果中证实,其在大鼠和乳鼠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大蒜素在研究中被证实具有抑制心绞痛患者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游走,活性物质释放的作用,能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破裂,减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活动,减轻对心肌的损伤,并且在治疗炎症、调控免疫力、抗感染以及抗病毒治疗中,中药都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7 结束语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未来应从细胞、基因、分子等微观的角度找到更多的治疗靶点,借助现代化的西医治疗手段以及传统的中医理论,促进二者有机结合,展开不同学科间的协作研究,争取在心绞痛的治疗中取得飞跃式的突破。

猜你喜欢
心肌细胞冠脉西药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冠脉CT检查知多少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虎杖苷抑制高糖引起新生鼠心肌细胞钙漏流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基于“肠外翻—心肌细胞”联用模型的益气活血方药效学作用评价及机制探讨
小青龙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4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附西药治疗5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