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防控视域下思政课教师线上教学能力建构初探

2020-09-10 07:22董竞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新冠疫情能力

摘要: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背景下,这对思政课教师线上教学的能力状态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应对这种挑战,作为思政教师应该增强这四种能力,一是思想和价值引领能力,二是辩证思维力,三是辨别与批判能力,四是应对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冠疫情;思政课教师;能力

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是百年一遇的人类的健康危机,是国际持续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波及到人类健康领域以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并带来了多重扩散效应。疫情对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等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向度的影响。这对高校思政教师应对挑战的能力状态和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世界范围内新冠疫情大流行背景下,高校思想教师应该着重增强以下四种能力:

一、增强思想和价值引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而且对新时代思政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就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高校思政课教师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应该以充满自信的精神状态,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铸魂育人。

新冠疫情爆发以后,任何人都不能独善其身,都面临这一突发事件的冲击和考验,甚至是生与死的考验。在这起突发事件中,对思政课教师也是一种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当不负党和国家的嘱托,发挥好思政教师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以自身更强的思想和价值引领能力,以自身的积极作为,去适应和承接这种使命和担当。特别是我们思政教师不能做观众,不能做看客。通过我们更强的教学能力去宣传党的抗疫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以更高的能力和水平去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去帮助大学生在这一重大社会事件中确立和巩固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大学生全力支持、配合参与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整体战、狙击战和持久战。

在前一段时间我们许多思政课教师也是这么做的,效果非常明显。这期间影响比较大是教育部和人民网联合在网上进行了一堂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四名专家解读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讲述了防疫一线的感人故事,传播了正能量,发挥了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作用,当时笔者注意到在线收到看的是5千万大学生,客户端访问量1.2亿,以很高的效率和影响力对大学生起到了很好的价值引领作用。

二、增强辩证思维力

思政课教师应当具有辩证思维能力,帮助大学生历史地、发展地和全面地看待社会,正确认识理解各种社会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国际国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舆论信息,有的以偏概全,令人真假难辨,谣言四起,蛊惑人心,使人心慌意乱,对疫情的走向既有乐观的分析,也有悲观地评价。疫情不仅仅是一场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也是一场人性、舆论和国家博弈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事件,面对这种情形,就更加需要我们思政教师不仅拥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还应当增强成熟稳健的辩证思维能力,积极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维护主义的原理去关注现实、分析现实和评价现实。辩证分析形势,解读疫情走向,探析疫情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在教学当中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

在新冠疫情给各国的发展带来冲击和挑战过程中,引导我们的学生以开阔的国际视野,科学的辩证思维,立足全局看局部,立足全球看中国,立足发展看大势,辩证的看待机遇和挑战,冲击与动力,困难与光明,传播正能量,坚定抗疫必胜的信心,面对疫情和我国抗疫的现实, 需要我们教师利用好国内鲜活的抗疫事迹素材,以辩证的思维去解读党和国家以人民利益至上的治国理念,调动人民力量齐心协力抗疫的举措,发挥社会主义独特优势的壮举,由此去帮助和引导大学生科学的辨识疫情,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在纷繁复杂的疫情和舆情中保持辩证思维,去正确的理解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进一步确立自己在重大疫情背景下,正确的立场、使命、责任和担当。形成坚定的意志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很多思政课教师在课程设計中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讲话精神,美国等国领导人及媒体的不良言论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抗疫成就的肯定和褒扬等相关热点融入了课程设计,进行辩证的梳理和解析,这也是我们思政课教师辩证思维能力在突发事件中的一种运用。

三、增强辨别与批判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面对世界范围内肆虐的新冠疫情,我国的抗疫既是一场对新冠病毒的狙击战、整体战和持久战,同时也是一场舆论战和思想战。对于我国党和政府防控疫情的种种努力网上有支持的,也有冷言冷语的,国际上有赞美的,也有造谣中伤的,境外有肯定的,也有搅局发表不良言论的,甚至还有个别毒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治制度的,同时在这一特殊时期,国内外的社会思潮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那种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排外主义、虚无主义、逆全球化、非理性主义、个人主义、生态主义、反智主义和泛娱乐主义等思潮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式及不同的程度出现并产生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就更需要我们思政教师增强对错误思想观点和思潮的鉴别,不被现象所迷惑,不被谣言所动摇,不被错误思想观点和思潮所左右,敢于批判,善于批判。增强对错误思想观点和思潮的批判能力,积极主动的坚持真理,传导主流意识形态,批驳谬误,特别是在我们课堂教学中,要直面社会上的众说纷纭,不回避社会热点,回应网络上、理论上和现实中的错误言论和错误思潮。引导学生运用马克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高学生辨别疫情时期意识形态中错误思想观点和错误思潮的能力。作为思政教师应当参与到反击各种奇谈怪论、错误思想的斗争当中去,这本身也是思政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四、增强应对与创新能力

新冠疫情的发生对思政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师生交往与互动方式及教学环境等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都需要思政课教师增强与之应对的能力和主动创新的能力。

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提升社会重大突发事件、标志性及重要性事件融入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能力,以及开发利用现实社会资源、育人功能和价值的能力。二是增强自己的学科理论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精准整合的能力,使其有机融入教育过程的能力。三是强化正确引导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中,实现全面成长,科学发展的育人能力。笔者认为这些都是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特别需要思政课教师具有一些创新能力,另外在疫情出现以后和抗击疫情的过程当中,也使我们看到了要增强思政课教师创新能力重要性和紧迫性。

思政课教师要更好地创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因为在疫情期间时空分离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管理形成了挑战,师生在场性互动的缺位,对教学活动形成了挑战,在线教学的不完全可控性,往往会冲击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包括一些技术性的,比如对一些软件的操控、传导失真、甚至网络中断、卡顿等等都会出现,从而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那么针对这些现象我们一些理念、观念要转变,特别是引导学生怎么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如何增加师生互动等。在疫情期间,广大思政课教师采取了很多有效的办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创新教学模式方面,为适应这种有时候完全线上上课,有时候线上线下相结合,有时候又是线下,不同形式教学模式的自由切换,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能够很好地熟练地应用各种教学模式,需要多重的新型教学技能,这必然会对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怎么把传统的教学经验、技能与现代科技技能结合,教学相长,完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

(二)从丰富教学内容方面,特别在抗击新冠疫情背景下,要突出问题导向,回应大学生的关切。注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教材中的一些理论、政策等要与抗疫中的一些生动实践相结合。既注重宏观理论问题的阐释,又深度关照大学生的时代之问、现实之问和他们自身之问。

(三)从创新教学方法方面,思政课教师能将传统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指导等相互协同,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不仅仅是在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应该作为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选择。

总之,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新冠疫情,高校思政课教师这四种能力的增强与提升,不仅将会助力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最终胜利,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并把这些方法和技能运用的后疫情时代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之中。

参考文献:

[1]王永章,叶维明.“三微融合”提升疫情防控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实效[J]. 思想理论教育,2020(3)

[2]钟海燕,陳冬梅.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20(3).

作者简介:

董竞(1977—),男,河南信阳人,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伦理学专业,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与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新冠疫情能力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