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校家校联系实践探究

2020-09-10 07:22周梦 余雅莹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家校联系中职学校互联网+

周梦 余雅莹

摘要: 近十年来,在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人认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互联互通、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家校共育已成为必然潮流。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家校共育联系手段已无法适应时代和教育改革的发展,但家校联系的新机制又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本文聚焦中职学校,在阐述“互联网+”背景下明确家校联系制度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现存问题,探讨实践策略,为实现中职学校有效家校联系提供思路。

关键词: 家校联系;互联网+;中职学校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如今,家校共育已成为受到广泛认可的一种教育模式,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电话到即时通讯软件再到各种学习平台,似乎在“互联网+”背景下,家校联系变得越来越简单。但另一方面,模糊了空间距离、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互联网也对这种合作模式产生了一定冲击。那么,在“互联网+”背景下,应该采取怎样的家校联系方式呢?

一、明确家校联系制度的重要性

(一)常态化的联系制度有助于养成良好习惯

在传统家校联系中,一般会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期初、期末、大考之后等)、定期进行家访等形式常态化、制度化地构建起家校联系的桥梁。不管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都能够帮助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进入信息化时代后,通过各种沟通工具发布的信息时间不定、载体不定,发布成本大大降低后,信息的体量增加,真正有用、有效的信息容易被其他信息淹没。因此,明确家校联系常规有助于帮助双方提高沟通效率。

(二)信息化的联系制度有助于共享有效信息

在家校联系实现信息化之前,教师一般通过电话或者《告家长书》等方式将信息传达给家长,但是这些方式效率低、耗时长,工作的重复性高且不易后期查询。将家校联系信息化后,首先,可以节约相同内容信息的发布成本;其次,便于教师和家长后期查询信息内容,减少了基于同一内容的重复性沟通、确认;再次,解决了教师和家长无法实时沟通的问题,做到移时交流。

二、基于互联网的家校联系手段存在的问题

(一)弱化了传统家校联系方式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电话、手机、网络迅速普及,传统上门家访渐行渐远,进而慢慢被电话、手机、通讯、QQ等网络留言及各种形式的表格调查等所谓“电子家访”所取代[1]。虽然电话、网络平台为家校联系带来了便利,特别是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学生家庭区域分布较广,学生家长工作较忙,信息化交流减少了实地家访的交通问题,解决了教师与家长在工作时间上的冲突问题,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传统家访的优势。教师上门家访,走进学生的家庭,不仅可以鼓舞学生,使他切实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重视,进而唤起家长对孩子的重视。

(二)边缘化了部分学生家长

中职类院校学生家长在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上的表现有两极分化的趋势,一类家长对孩子在校表现极其关心,对于教师发表在家长群中的信息逐条回复,并与教师及其他学生家长积极交流学生情况;另一类家长由于工作原因无法时时关注家长群,常常错过了回复信息或者交流的最佳时机,也不好意思再重提话题,于是在群内活跃度逐渐降低,直至被边缘化。甚至有家长因为无法熟练使用即时交流平台,将账号交给学生打理。虽然家长群中的信息阅读、回复正常,但其实教师发布的信息并未传达到家长。

三、家校联系实践中的沟通途径探索

(一)常态发布,提高信息传达度

要确立常态化的信息交流制度,一方面规范教师发布信息的渠道和时间,另一方面培养家长养成定时接收、交流信息的良好习惯。在家校信息化联系渠道多样,家长群遍布各类网络平台、即时沟通工具的情况下,要确定某一平台为主要信息发布、交流工具,并定时发布信息,例如:每天放学时段发布当天作业情况,每周五发布当周班级集体活动情况及获得奖惩,每月底定时开展线上家长会等。

(二)新旧结合,确保联系全面性

在利用信息化交流工具的同时,不能放弃传统家访以及其他与家長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要利用电话、网络平台的便利,尽力消除与家长联系过程中面临的时、空难题,将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地传递给家长并向他们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以全面分析学生心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继续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特别是定期开展有效的家访活动,在家访中不仅能够与家长进行信息交流、探讨,更能实际了解学生成长和生活的环境,更好地理解学生的一些行为和心理。

(三)因人而异,提升家长参与感

教师要充分了解家长对于网络交流平台的真实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并找到相应对策。对于工作较忙,不方便随时看手机的家长,可以单独发送信息以免群内信息被覆盖;对于网络交流平台使用不熟练的家长,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教学,在提高联系便捷性的同时,增加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对于年纪较大的家长,多采取电话沟通的形式,做到主动传达、接收信息。同时在家校互动过程中,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通俗化,具体是指在沟通过程中,要根据家庭的文化程度来决定不同的互动形式与内容。家校互动形式与内容必须是通俗化的,是喜闻乐见的,必须让家长乐于参与,愿意互动,听得清楚,搞得明白,有尊重感,有成就感。[2]

四、结束语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缺一不可,并且必须相互配合,互通有无。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做到及时性、准确性,兼顾学生家长的共性和特性,采取节约沟通成本同时又因人而异的沟通方式,确保双方通过有效沟通,能够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天云.“电话家访”得失谈[J].教书育人.2004(11)

[2]陈全宝,骆习群.中职学校家校互动的理论构想与实现策略[J].职教通讯.2018(20)

猜你喜欢
家校联系中职学校互联网+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体育大课堂观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