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儿贫血常见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

2020-09-10 06:53蒲莉娟
康颐 2020年7期
关键词:干预措施

蒲莉娟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贫血常见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小儿贫血患者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从本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就诊的患者中筛选出90例。对小儿患者的贫血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结果:  先天性造血障碍、喂养不足以及脾胃虚弱在小儿贫血患者中分别占比16.7%、38.9%和40.0%。结论:先天性造血障碍、喂养不足以及脾胃虚弱是小儿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可提升小儿贫血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小儿贫血;相关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5.5 【文献标识码】A

小儿贫血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值范围的一种疾病类型。该疾病可引发小儿患者头晕、皮肤苍白、食欲不振等症状,甚至引发心功能异常[1]。近些年来,关于小儿贫血的报道不断增加,也导致了很多继发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对小儿贫血的防治非常重视。本研究对小儿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高小儿贫血的防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小儿贫血患者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从本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就诊的患者中筛选出90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0.5-6岁,平均(3.1±1.2)岁。患者均经临床血常规检查诊断为小儿贫血。其中,轻度贫血72例,中度14例和重度4例。

1.2 方法

1.2.1 小儿贫血检查方法

于清晨抽取患者空腹肘部静脉血2ml,并将血清分离后,放置于无菌管中送检。采用Sysmex XS-1000i 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配套的试剂进行血常规检验。检验标准严格按照临床操作规范执行。

1.2.2 小儿贫血判断标准

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指标高于90g/L,中度贫血:血红蛋白指标60-90 g/L,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指标低于60 g/L,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指标低于30 g/L。

1.2.3 小儿贫血相关影响因素调查

对小儿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包括患者贫血程度、发病因素、身体素质、喂养情况等资料,总结小儿贫血的影响因素。

1.3 观察指标

总结分析小儿贫血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由表1可见,先天性造血障碍、喂养不足以及脾胃虚弱在小儿贫血患者中分别占比16.7%、38.9%和40.0%。

3 讨论

小儿贫血是小儿阶段多发病。血红蛋白与单位容积外周血红细胞数量异常降低,可引发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以及生成不足性贫血。根据相关研究证实,小儿贫血不仅会引发其精神、身体机能异常,还会影响到其正常身体发育[2]。对于小儿贫血患者来说,及早展开临床检查,并给予积极的预防性治疗,可改善其贫血症状,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3.1 小儿贫血的影响因素

先天性造血障碍、喂养不足以及脾胃虚弱在小儿贫血患者中分别占比16.7%、38.9%和40.0%。先天性造血障碍是指新生儿在母体中获得的铁储备量不足造成的贫血。尤其是母体严重缺铁或者存在缺铁性贫血情况时,更容易导致新生儿在出生后数月内出现贫血情况。而饮食中铁含量不足,也是影响小儿贫血的重要因素。新生儿采取人工喂养,对铁含量吸收不足,是影响一岁以内小儿贫血的重要原因。而一岁以上小儿,饮食中铁供给不足或者存在偏食、厌食情况时,更容易发生小儿贫血。另外,6岁以内的小儿普遍存在厌食、偏食以及营养不足情况,导致其脾胃虚弱,难以有效吸收铁元素和维生素,影响其造血能力。而成长发育有需要消耗大量的铁,因此,容易发生小儿贫血。

3.2 小儿贫血的针对性干预措施

针对先天性功能不足引发的小儿贫血,需要从母体妊娠开始,指导孕妇补充叶酸以及维生素B12。并指导孕妇多补充含铁食物,以及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确认是否存在贫血情况。若存在贫血情况,应当予以积极纠正。在分娩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延迟结扎脐带方式,使新生儿多获得约35mg的铁。对于喂养不足造成的小儿贫血,新生儿要积极实施母乳喂养。要保证母体充分吸收铁元素,保证铁含量摄入充足。通过母乳喂养补充新生儿身体所需的铁元素,纠正小儿贫血情况。对于6个月以上患者,则需要在母乳成分改变以后,增加有营养的辅食,配合母乳喂养方式,提升营养供给。对于1岁以上的患者,则需要在辅食或者正常饮食中增加含铁食物的补充。对于生长发育过快的患者,还要积极补充维生素B12以及铁元素,以作机体能补充,防止过度消耗导致的铁元素缺乏引发的贫血[3]。对于脾胃虚弱难以有效消化和吸收铁元素的患者,要在补充铁剂的同时,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同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方式,对患者的脾胃虚弱进行临床分型,采取中药调理方式,改善其脾胃虚弱情况。还要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同时防止营养过剩对脾胃造成严重的负担而影响身体对铁元素的吸收效果。对患者家属进行教育,指导其保持良好的母乳喂养习惯以及辅食添加技巧。对小儿贫血进行有效的预防,做好饮食搭配以及贫血情况的观察,有效预防小儿贫血[4]。

本研究中,结果证实,先天性造血障碍、喂养不足以及脾胃虚弱都是影响小儿贫血的重要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提升小儿贫血的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小儿贫血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尽管小儿贫血中轻度患者比例较高,但仍会对患者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中重视小儿贫血的预防,需要从源头入手,分析小儿贫血的诱发原因。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纠正患者机体缺铁以及造血功能障碍情况,预防小儿贫血的发生。

参考文獻:

[1]冯登兰. 小剂量铁剂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预防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 2019, 32(3):119-120.

[2]郭平, 姚欢迎.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8, 16(2):257-259+295.

[3]方敏超, 张旸, 廖影金. 影响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生长发育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哈尔滨医药, 2018, 38(2):137-139.

[4]任玲萱. 对0~3岁社区系统保健小儿贫血状况的分析[J]. 医药前沿,2019年9卷15期, 2019, 9(15):252-253.

猜你喜欢
干预措施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强迫症现状分析与干预措施探讨
高职生网络依赖的不良症状与干预措施分析
出生缺陷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
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的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有效干预措施
育龄妇女避孕意识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