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2020-09-10 13:23张海峰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应用探讨

张海峰

摘要:随着社会和科技水平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加速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环境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水资源浪费及污染问题等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由此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同时推进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因此将海绵城市理论加入到风景园林规划中成为了我国城市建设的主流发展趋势。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应用探讨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风景园林建设中会出现的水资源问题,完善风景园林的规划,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理论”这一理念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中。将海绵城市应用于具体的风景园林规划中,还需我们立足于园林中的水资源现状。本文主要从风景园林规划视角,探讨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以实现其最大生态效益。

一、海绵城市理论概念

近年来,海绵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海绵城市的内涵就是指一个城市具有海绵的特性,能够具有良好的弹性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来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海绵城市具有很多优点,例如更节能、更环保、更生态、更安全,同时也更适宜居住。优质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污水处理

系统、水循环系统,解决了大多数城市环境中的各项问题。海绵城市能够在保障城市排水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自然方式和人工方式相集合的手段,能够将城市雨水进行最大限度地收集、存储及净化,而且能够在需要的情况下把储存出来的水进行释放,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的需要,促进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保护环境。除此以外海绵城市理论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保护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与结构,比如植被、草地、湖泊、河流等海绵体系,最终实现保障城市水循环及水源功能的正常发挥。为城市构建一套有效的海绵体系,在有效缩减城市不透水面积的同时,也很大程度缓解了城市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与打击。

二、海绵城市理论与风景园林规划的关系

风景园林规划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基本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其核心作用是判别、保护和维护各种自然生态不受破坏,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通过构建生态基础设施,建立有利于補偿受损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的优势景观格局。风景园林规划为人们提供了城市生活所必须的绿色活动场地,有利于降低城市的烟尘、噪音、温室气体等,还能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氧气、水分和适合人类居住与休闲的环境。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风景园林的合理规划非常重要。通过风景园林科学的规划设计,可以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整体,形成更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有效抵抗城市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

三、“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规划的目的在于营造城市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城市的生态效益,科学全面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传统的风景园林规划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仅仅符合了城市环境的保护,对于城市自我调节能力的发挥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来重新梳理风景园林规划,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园林道路规划设计

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园林道路规划设计,必须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根本主题开展设计和规划,在具体实践中,要将理论与实际的地形地貌相结合来开展工作。在规划设计中,可以采用环状路网设计,使得道路面积得到缩减,增加间隔绿化带的设计面积,满足排水需求。在道路行道树的设计中,摒弃一贯排列整齐的风格,要用分散、连续、高密度的绿化植被进行替换。路面材料设计应该遵循海绵城市理论,以符合要求的渗透材料为最佳,特别是具有能够改善雨水水质和消纳雨水径流量功能的材料。另外,嵌草路面、草皮砖、疏松粒料、多孔混凝土等透水性生态铺装材料也要大量使用,保证优越的透水性能。在园林道路优化改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凸”字形绿化带的修建降低道路面积,达到降低径流速率的目的。

(二)园林水景规划

水景是风景园林规划中的重点内容,水景的存在,本身就能够发挥水的吸收、降温、保湿等诸多功能。但传统的水景规划,人们为了便于及时换水作业,同时也便于科学管理,所以往往将水景独立封闭起来。特别是在一些大的水塘的规划设计中,水塘的底部及四周被混凝土水泥封闭起来,使得水塘成为“一塘死水”,难以充分发挥它的交换功能,也不利于它与自然界的物质置换。这样的水景规划,在南方多雨的季节下,可以充分发挥它的蓄水能力,实现对雨水的净化和利用。但在北方年降水量稀少的地区,该水景设计的功能就无处发挥。因此,在风景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论,应该优化水景设计。一方面,在水景位置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利用地形地势上的天然优势,来引导雨水自动蓄积。比如将风景园林景观中海拔最低或者存在坑洼的区域,确定为水景所在地,利用地形条件来修筑蓄水池、蓄积渠道,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另一方面,在水景的规划中,若需要建立大型的水池,则需要规避水池的全封闭性,而应该在水池的适当位置预留一定的开放区域,以实现水池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也便于雨水渗透。

(三)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

海绵理论注重自然规律和人工作业的充分结合,在实际规划中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的自然条件,合理的配置不同密度不同高度的绿植。在建设园林绿地时要注重地下管网以及排水口的设计,不仅要达到排水的需求,而且要保证绿地景观的观赏性。植被种类的选择也是建设园林绿地时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要确保所选植被能充分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同时建设人工湿地也有利于提高雨水的质量水平。

(四)园林建筑物的规划设计

在城市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应用,赋予园林建筑物“海绵”特性并得以充分发挥,需要对建筑物的规划布局以及建筑物所在地的地形地膜进行全面分析和掌握,完善雨水收集系统建设。通过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建筑内部设置暗渠,完成对雨水的收集。在雨季,降水丰沛,大量的雨水被建筑物各处的暗渠收集进入环形滤水槽,在滤水槽内放置砾石等材料,对雨水进行初步的过滤,随后直接进入蓄水池。最后经过不同的汇水管连接到绿化植被的种植槽,实现对绿色植物的雨水灌溉。另外,在建筑物的屋顶,设置雨水的回收利用装置也是海绵城市理论应用的重要体现。屋顶建设的花坛可以实现雨水的下渗,最终雨水会通过管道与道路雨水汇合,流入低洼绿地、浅沟。如果雨势持续加大,雨水还会通过下渗渠继续下渗。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论是个全新的理论,城市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应该基于海绵城市的科学理论,充分发挥风景园林景观的自我调节能力,从道路、水池、建筑物、绿植等全方面来规划设计,充分发挥它们的渗水蓄水能力,以充分提升园林景观的生态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倩云.园林生态学研究进展——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6).

[2]田云柯.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

[3]宋琳琳.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4).

[4]周勋.浅谈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南方论坛,2018(5).

[5]岳仍伟、岳慧慧,海绵城市发展现状及改进方法(J)科技世界(电子版),2018

猜你喜欢
应用探讨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探析
土建工程材料的细节管理探讨
微课在高职院校《成本会计实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应用的几点探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品牌价值驱动下的品牌策略研究
ADS—B在空管中的应用探讨
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水溶性色粉在防冻液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