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新媒体运营人才培养实训体系的构建

2020-09-10 07:22梅瑜娟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合作

摘 要:近年来,借助数字化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持续进步,新媒体迅速发展。在电子商务领域,新的媒体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并已然成为现代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中最重要的部分,给电子商务行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不少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改革转型,这就对新媒体运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新媒体发展现状研究出发,分析新媒体运营人才核心能力构成,剖析当前高职院校新媒体运营人才培养的现状,从而构建校企合作背景下,由高校培养、基地实操、导师指导的新媒体运营人才培养实训体系,以达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新媒体运营人才;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108-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浙江省2019年度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新媒体运营人才培养实训体系构建”成果,课题编号:FG2019151

一、新媒体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新媒体高速发展,用户量也在持续增加。通过用户画像能够更准确洞察用户的真实需求,新媒体通过电商也迎来盈利高峰,通过新形式、新内容增强用户的消费能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9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超过了9亿。新媒体带动了各类行业的新增长点,在教育行业尤为明显。绝大部分的互联网用户已经将自身的碎片化时间都集中到了新媒体上。随之而来的新型平台也密集出现,具有代表性的是今日头条、腾讯、百度等,这些平台一直都在争夺创作内容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的用户量。

二、新媒体运营人才需求现状

(一)新媒体运营人才的市场需求

新媒体作为一种互联网的新型产物,使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媒体独占鳌头的时代正在向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发展。分析两者相互融合这个过程可发现,新媒体运营人才极度缺乏。从市场角度分析,新媒体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发展空间,对运营人才的需求较庞大。

从2019年国内招聘网站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新媒体运营人才的需求最大。根据职位需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市场对该类运营人才的需求集中在视频编辑、大数据分析、客户维护、活动策划、技术服务、文本写作等方面,其中,活动策划、大数据分析要求最为集中。根据岗位供给分析,市场需求分为3个阶段,即新媒体初级运营、中级运營以及高级运营,级别不同,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

(二)新媒体运营人才核心能力构成

针对新媒体运营人才缺口问题,只有切实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该类运营人才的能力要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才能切实解决问题。

1.文字组织能力。文字组织能力是新媒体运营人才的必备能力。将自身的想法、创意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做到条理清晰,同时又能浅显易懂。当然,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即是最佳效果。当前,新媒体运营者多数都是追求“夺人眼球”,用当前热门的词语吸引读者,而忽略了信息传递的本质。例如,在编辑店铺活动时,“转发朋友圈3天”这一说法就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两种理解:转发该条信息到朋友圈,保存3天;连续3天都要转发该条信息到朋友圈。较强的文字组织能力的前提是准确传递信息,让读者准确理解,再加上符合时代的“潮语”,让读者印象深刻。文字组织能力是初级运营就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2.项目运营能力。新媒体背景下的人才需具备的项目运营能力与传统媒体背景下的有很大区别。新媒体的“新”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的,因此项目运营能力涵盖十分广泛:需了解产品设计、市场开发、用户体验、客户互动、图片处理、组织能力,同时也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环节,包含项目前期计划、沟通,中期协作、执行,后期总结反馈。项目运营能力是高级运营所应具备的能力,该能力的培养过程较为困难,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必须深入实际项目操作中才能得到有效锻炼。

3.人际交往能力。新媒体运营工作并不是独立的,必须与各个部门、各类客户进行有效沟通,深入交往。自身部门需要内部沟通,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协作,同时还要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准确分析,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依靠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行支撑。同文字组织能力一样,这项能力是初级运营就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4.洞察跟进能力。能够获得高点击率、高转发率的文章并不仅仅是创意的体现,必须从读者的真实需求出发,找到真正能够直击读者的兴趣点、感情的共鸣点,最终成品的背后汇集了运营人才的洞察力。此外,鉴于新媒体当前的主要用户为年轻人,这就要求运营人才非常了解实时热点,从而真正走进用户内心。

5.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是新媒体运营人才的必备能力,必须是初级运营就应具备的能力。根据级别不同不断优化该项能力,通过Excel、SP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AS等专业的分析软件以及工具,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数据总结,同时也要及时统计考核团队的业绩。

三、高职院校新媒体运营人才培养的现状

新媒体发展速度快、更新频率高。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新媒体运营教学所开设的课程绝大部分都是借鉴电子商务专业所采取的教学模式,通过核心技能课程中的实训课程以及实践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新媒体运营能力,并以之作为培养学生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致力让学生从学生角色向新媒体运营人才转变,以便为后期的就业或创业活动提供支持。

理论教学只停留在讲授表面,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新媒体运营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与当地的优秀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效增强运营能力。通过优质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的真实平台、项目,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此外,鉴于新媒体发展迅速,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也在不断更新,与企业合作亦能第一时间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以及市场需求,可谓一举两得。然而,在高校与企业的实际合作过程当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理论课程无法对应企业真实需求

由于新媒体发展的整体时间长度有限,与之对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尚未构建完善。高校在前期的市场调研时不够深入,未能把握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人才培养体系当前属于摸索阶段,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上尚不清晰。[1]新媒体的发展太过迅速也是造成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的主要原因,对此,高校只能采取“全能型”人才作为培养战略,但这却极度不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十分矛盾,为了满足企业多变的用人需求,只能将涉及的所有课程全部安排,这种操作让学生学习了各种理论知识,但是鉴于时间有限,学生往往都不能深入学习,达不到专业技能的专业度和精细度。再者,课程讲授的效果不佳,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十分有限。在实训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模拟软件来实践操作。学生差异性很大,对此实践的积极性不一,再加上资金、货源等原因的制约,大部分学生的平台运营项目开展得并不顺利;况且模拟软件与实际平台操作还是存在一定的不同,并不能体现真实平台的灵活性、复杂性,效果可见一斑。

(二)校企诉求不同导致合作难以开展

校企合作存在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合作双方的诉求不同。企业未真正做到实时介入学生培养,仅仅在用人阶段表现得十分积极。要让其真正融入课程设计,实践指导困难重重,时间、收益上都会有所限制,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大部分的校企合作项目都流于表面,未能深入。其次是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尚不健全。[2]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合作项目虽然设置在实训基地,但基本是由指导老师个人的力量维持,没有相关政策和制度给予制约,实践操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当前实训模式遭遇三重困境

新媒体运营项目实训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这必然需要资金的投入,从而促成真实的交易、收益。但是,当前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都是以学生个人的新媒体平台进行实训,如微信、抖音,由该平台账号的所属人去组建团队进行实战。这一模式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货源困境。由学生团队进行运营,启动资金有限,无法对接到优质的货源,且没有能力囤货。代发的货源品类少、同质化严重,无法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第二,团队发展困境。整个团队服务于某一学生的平台,其他学生成员的积极性会受到严重打击,参与度不高;再加上精力、时间有限,导致业绩不尽如人意。此外,学生能力参差不齐,若某一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影响平台业绩。第三,资金困境。前期运营一定要有资金支持,仅学生掌握的有限资金,无法体验到平台的实战训练。

(四)多方实践育人平台未能有效整合

目前,高校的多方实践育人平台已经有一定规模,但合作的企业、项目众多,水平有所不同,最大的问题就是步调不一致。校方没能做好统一的规划,造成了力量、资源的浪费。这严重制约了校企双方的发展,合作初衷也未能实现。因此,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在梳理各方利益之后,团结合作,在当前育人平台的基础上,让政府介入,形成政府、企业、高校三方的长期合作机制;在培育新媒体运营人才方面出谋划策,共同培育,实现多赢。政府给予制度、政策保障。企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不断更新的用人需求,参与到高校的课程开发、实践环节当中,指派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给予待遇上的支持和补贴;服务好企业导师,使其能安心指导,真正做到产教融合、专创融合。

(五)师资队伍不健全

新媒体对实战要求很高,课程内容往往融合了各个方面,这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内的老师善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在运营实战方面相对欠缺,而引进实战经验丰富的导师也存在一定困难。一方面,实战型导师授课经验不足,讲授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高校给实战型导师的薪酬十分有限。不健全的师资队伍导致的最终结果便是课程的实训环节效果较差,与理想效果相距甚远。

四、校企深度背景下的新媒体运营人才培养实训体系构建研究

(一)基于多方共赢的原则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人才培育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新媒体运营人才的培育离不开多方参与,包括政府、企业、电商园区等,仅凭借高校的力量不可能达到理想目标。因此,在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时,必须考虑到以上各方资源,也就是基于“政府+企业+电商园区+高校”的合作平台。该平台集合了四方的资源,挑选优质的教师团队(高校教师+企业导师),充分利用企业、电商园区的优质资源,深入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多方共赢为原则的运作机制。该机制涉及人才培养、实训实习、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政府应充分激发企业以及电商园区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参与到教学工作当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整体能力。

(二)优质教师团队建设

新媒体运营人才的指导教师团队由两部分构成:校内教师、企业资深导师。这两类导师应共同参与到教学内容的设计当中,由校内教师负责理论知识的传授,由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实训项目,双方共同合作,查漏补缺,共同培育优秀的新媒体运营人才。[3]

首先,在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遴选机制,将教师团队合理化,从年纪、性别、学历、地域等方面进行优选配比,打造优质教师库。其次,要鼓励两类导师多交流、多沟通,让企业导师走进高校,学习授课技巧;鼓励校内教师走进企业,提升自身的实战经验。最后,相关培训也不能少,从职业精神到职业技能,缺一不可。只有打造一支“精教学、擅指导、懂技术、强合作”的优质教师团队,才能培育出一批“有担当、懂业务、敢创业、强实操”的新媒体运营人才。

(三)课程和教材的体系建设

基于新媒体运营岗位需求、所需能力出发,集合政府、企业、电商园区、高校四方的力量进行课程和教材的体系建设,涵盖电商专业的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技能课程、基础知识课程等,能够满足当代教育的新型教学要求,从而实现一体化实践教学。以新媒体运营实务课程为例,根据岗位所需设计教学内容、实训内容,撰写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课时分配、教学方法、重点难点、补充说明等)以及实训指导书(实训目标、课时分配、项目介绍、具体实操、成绩考核等)。

(四)构建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的新媒体运营人才培养实训体系

该实训体系包含实训环节运行、学生考核管理、淘汰机制完善。首先,要成立新媒体运营人才训练营,在电商专业当中挑选优秀的学生进入训练营,并享受相关课程替代的资格。由校方引入当地優秀的电商企业共建实训平台,校方老师与企业指导老师共同设计项目实训环节并共同指导,指导训练营成员通过自己的新媒体账号运行内容,同时由企业对每个成员的个人账号进行监管。成员可以享受企业的货源、资金、物流、仓储等方面的资源进行实训,为期一年。一年期间,成员边学边做,不断提升,双方导师集中指导,最终的考核结果从账号运营业绩体现,并与学分挂钩,实训成绩优异的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即形成“高校培养+基地实操+导师指导+新兴平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其次,做好学生的考核管理。进入新媒体运营人才训练营的学生,与企业员工同等管理考核,同时给予激励措施,业绩优异的成员享受课程成绩优异的同时也能得到物质奖励。最后,完善淘汰机制。设置基本的业绩完成量,每月进行汇总分析,给予一个月未达到基本业绩的成员警告,并由专业导师分析原因;连续两个月未能达到最基本业绩的成员退回原高校班级。

五、结语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对运营人才已经提出了最新要求。只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一契机,构建完整的新媒体运营人才培养实训体系,才能培养出各方面技能突出,能够满足环境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廖敏霞.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训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9(23):58-62.

[2] 吴兆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五个融合”内涵建设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9(2):15-19.

[3] 陈惠红,刘世明.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国家专业标准研制路径——以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20):34-38.

作者简介:梅瑜娟(1988—),女,江西九江人,研究生,经济学硕士,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新媒体运营。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合作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