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0-09-10 15:23熊世丹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7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

熊世丹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道德意识观念的增强,学生道德和法治观念的培养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然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中笔者首先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问题与对策

初中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道德与法治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专门课程。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得学生的发展不健全。特别是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低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抖音和快手短视频的快速传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初中生由于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极容易沉迷于这些网络娱乐信息,从而耽误了学业。特别是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来说,说教性较强,学生本来学习的兴趣就不强,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例如,很多初中生喜欢玩王者荣耀等手机游戏,有的还会在课堂上玩,课下更是手机不离手。这就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而且缺乏学习的毅力。

2.教师的教学不够灵活

受应试教学的影响,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死板僵硬,还在使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生搬硬套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让学生死记硬背,也无法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技巧和方法等。教师教学完课本上的知识,就简单地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不顾学生是否听懂,是否理解了教学的内容。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层,无法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

3.教学设计不够合理,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基础水平和道德层次了解得不够深入彻底,不懂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和有针对性的教学。主要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备课和教学工作,忽略了学生的认知上的差异。由于教学设计不够合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上容易出现“寂静”的现象,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也会给教师留下不思考、不认真学习的印象。

二、应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的措施

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新鲜和乐趣,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形成,让学生在愉快地氛围中学习知识,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在教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人和现代人尊老爱幼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产生价值观的认同,加深对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和印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将这种认知化为具体的行动。又例如,在教学爱国主义的情感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上世纪五十年代钱学森等人为了支援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扰,历尽艰辛,回到祖国的故事。教师号召学生向这些具有高尚爱国情怀的科学家学习,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增强学生对于祖国的认同感。播放完视频后,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哪些行为属于爱国行为,怎么样做才是爱国?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这一概念的认识,也能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

2.联系实际生活施教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与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加上,课本中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比较枯燥,教师如果能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去进行实践、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从而加深学生的认识。

例如,生活中碰到老人跌倒该不该将老人扶起来这个话题至今没有定论。有些老人自身素质不高,喜欢“讹人”,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碰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怎么处理。看到老人摔倒后,一定要把老人扶起来的,这是由我们的传统习俗和道德观念所决定的,其次,要选择怎么个扶法。学生可以在扶老人站起来的过程中,让路人帮忙录像或者作证,必要时为自己提供依据和保护。通过将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本总中的相关知识,又增长了学生的生活常识。

3.指导学生阅读书籍和社会,创建高效课堂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认为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其实不然,由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庞杂,而且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教材所呈现的知识点只是其中中的冰山一角。因此,为了丰富学生的学识和人格素养,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将优秀的课外知识引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使得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更加具体和实用。另外,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入社会热点事件和话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了解国家大事,关心社会,树立责任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高效课堂。

总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道德意识观念的增强,学生道德和法治观念的培养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缪志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情感读本,2018(36):23.

[2]张蕾.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50-51.

四川省泸州市况场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