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创设情境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20-09-10 15:23许媛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7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问题小学数学

许媛媛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奠基阶段。小学数学学不好,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起来难度会更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利用创设情境来激活小学数学课堂,让小学生能够在特殊的情景中去学习、感受、思考数学,进而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地表现,让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地呈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导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可谓是一举两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认真研究在课堂上怎样创设情境,以让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为课堂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要利用生活情景对学生的影响,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教师要想让学生充分学好数学知识,应该从重视学生对生活实践的理解和对数学知识的概念入手。因此,要想让高效课堂变得更加牢固,教师就应该充分理解并且把握生活实践的结合点,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案例,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枯燥无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类教学资料找到数学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自主应用意识,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有大幅度的提高。许多研究表明,所学知识的内容越贴近于生活背景、生活习惯和生活内容,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程度就会越高。那么,如何让课堂更加贴近于生活呢?我们可以充分地发挥教学课本的优势,即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我们就在教材中展现出什么。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在课堂上创设了生活情境。课上,我以“春游”的生活情境来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我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春游的画面,图中的食品区放着5瓶矿泉水,10包零食,1块提拉米苏蛋糕。画中有5名学生。这时,我让几位学生代表来当“分配员”,将这些食物平均分给5名学生。然后,让其他学生判断一下他们的分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这样,我通过生活情境来引出“平均分”的数学概念,并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谈一谈平均分的意义,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本节课的数学知识。

二、创设趣味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创设情境的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挖掘学生最真实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他们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对有趣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孜孜不倦的探究热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就要考虑小学生特殊的心理需求,运用更加有趣的游戏活动、讲故事等方式去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对有趣的数学产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部分内容时,我就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创设趣味情境。课上,我通过出示一幅钟表的卡通图片,让学生认识钟表家族的时针爷爷、分针爸爸和秒针弟弟。在故事中,秒针弟弟是一个调皮任性的小朋友,它总是在抱怨分针爸爸和时针爷爷追不上它,因此越跑越快。可是它悲哀的发现,自己跑的越快,分针爸爸和时针爷爷变老的速度就越快,脚步也越来越慢,它们始终追不上秒针的脚步。故事讲完后,我询问学生:“为什么分针爸爸和时针爷爷总是追不上秒针的脚步呢?”这样生动的故事教学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对学生学好数学大有帮助。

三、创设实验情境

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抛弃以往“包办一切”的教学心理,适当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数学问题,并自主建构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有效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和完善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关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验中去发现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课上,我让学生想一想,两条直线之间能够形成几种位置关系,并用事实告诉我。学生首先从纸上画出各种位置的两条直线。我从中挑出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关系图,让学生来给这几种位置关系分类。这时,有些学生很容易就做错了,认为肉眼看不见相交就是平行的。对此,我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这种位置关系,并将两条直线无限延长,看看它们是否能够相交。如此一来,在亲身实验中成功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观念。

四、创设问题情境

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与思路,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目标,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与改革,也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生在年齡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对于同一件事物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主动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在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个性特点,确保情境的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例如,在学习《位置》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拓展学生的思维。首先,我让学生观察图片中某一学生的位置,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他的位置。之后,我让学生描述班上某一位同学的位置,让学生体会两次位置描述有什么不同?从中发现了哪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合作讨论来总结描述位置的方法,如此一来,促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启发下得到了拓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更符合小学生的知识接受规律,更能满足学生内心真实的学习需求,对学生学好数学大有帮助。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创设情境的有效策略,以促使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建明.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好家长,2015(16)

[2]张苏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教书育人,2014(21)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高桥街道高桥小学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问题小学数学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