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0 23:23吴廷孝
高考·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策略高中数学

吴廷孝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提出自学要求,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要进行科学分组,平衡小组优势,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在思维的碰撞中取得学习成果;要引导探究,加强互动讨论,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使其主动地去获取学习成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策略

过去的高中数学教学是教师单方面的授课,此方法能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但单纯的理论讲解使得学生缺乏课堂参与度,以致教学效率不高。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学改革也随之推进,高中数学课堂逐渐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单纯授课模式,现阶段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一、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进行预习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不缺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取得的教学效果不佳,有两部分原因,其一,教师主要是通过做任务或者提出问题让小组进行讨论,在课堂上有很多学生因成绩不佳或者性格较文静,不知道如何参与讨论,发言不积极,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附和同伴,人云亦云,不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二,很多学生不会提前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不够了解,但老师抛出问题的时候完全找不到思路,所以不知该如何参与小组讨论。所以,高中数学教师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提前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告知其学习的是哪一章节,需要了解什么内容,让学生心中有数,使其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能得心应手。以《幂函数》这一节内容为例,这一章节需要在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幂函数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幂函数的定义,会用描点法画幂函数的图像,掌握幂函数的性质,能用系统的眼光看待=、=、=、=和=等函数。教师可以提前将这一章节的学习要求告知学生,待到正式上课的时候,可以在课程导入环节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了解其自主学习的程度、效率,将学生提出的占比较多的难以理解的问题集中起来,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然后将讨论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提前布置学习要求,让学生有序地进行预习工作,能发挥其主动性去探究知识内容,让其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基础、初步的认知,在正式的课堂学习中,能融入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二、进行科学分组,平衡小组优势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考虑两方面,一是小组内各組员能力、优势的互补,小组内需要同时包含学习优秀、性格开朗、学习基础较差、性格内向、擅长计算机应用的学生,让小组的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没有特别短缺的部分;其二,各小组间学生构成需一样,这样能提高小组间的竞争性、可比性。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视图》这一节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找出几个几何体,可以是圆柱、椎体、长方体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观察这些几何体,画出直视图与三视图,并将小组探究的过程以PPT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小组的工作主要是依据组员的技能、性格等方面决定的,性格内向及学习基础较差的组员多负责收集素材(易拉罐、饮料瓶、纸盒等)、模板制作(用彩纸根据素材制作圆柱、立方体模型等)方面的工作;学习较优秀的组员负责观察几何体然后将直视图和三视图画出;擅长制作PPT的组员负责将小组的讨论、模型制作、研究成果等记录下来并做成PPT,为后面的课堂展示提供基础;性格开朗的组员负责在课堂上讲解PPT,向教师和其他组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予以指导,鼓励所有组员将自己的见解说出,避免出现某些组员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出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综合各学生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互相帮助,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对后进学生予以帮助,这样能使得小组成员都能跟上学习进度,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要求,能准确画出几何体的三视图及直视图,掌握虚线、实线的运用。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导

以《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这一节内容为例,学生在学习这一节的内容前已经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等知识有了解,也能判断一些常见的、简单的周期性函数。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可以围绕一些自然现象引出“周期”的概念,如星期、季节、潮汐、动物迁徙等,然后可以围绕三角函数向学生提出问题“每当角减少或增加2kπ时,所得角的终边和原来角的终边一样,那么,两角的正弦函数值是否相同?”“正弦函数具有周期性吗?”“那么三角函数有周期性吗?”通过教师引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展开小组讨论,由此进入到三角周期性的探究中。教师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当学生无法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本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直观理解,再通过问题的提出,能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关键点,接着进行小组讨论能让学生各自发表看法,在思维的碰撞中取得学习成果。

四、教师引导探究,加强互动讨论

每当课堂教学进入到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同时,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应该经常走动,对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监督,了解讨论的进展,如果学生在讨论中有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但不能直接把思路、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辅导其进行总结,对讨论过程进行回顾,找出思路出错的点,然后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非直接向学生讲解点斜式方程的概念、含义,而是用问题引出点斜式的概念,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再围绕其关键点再一次抛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指出学生混淆、出错的点和原因,给予适当的引导进行点拨,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使其主动地去获取学习成果。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策略高中数学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