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模式初探

2020-09-10 06:53周丹曦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5期
关键词:课堂模式核心素养策略

周丹曦

摘要:创新课堂模式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科学信息化与趣味高效性的重要措施,也对小学生文学素养、思维品质、思想情感及自学探究能力等产生积极影响。本文简要分析核心素养下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模式的必要性,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新策略创建和谐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模式;策略

以往小学语文课堂模式以默写生字词、背诵课文及解答练习题为主,过于重视小学生语文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善及答题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了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及思维品质的培养,压缩了小学生个性化与全面化发展空间,因此,老师应主动学习并运用核心素养理念来指导创新课堂模式,从教学方向目标、方法内容及学习氛围等多种层面来加快温馨有趣且科学高效新课堂的构建速度,为扩大其对小学生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及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奠定了基础。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老师应根据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及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等来确定本学期教学总目标,既可以将总目标进一步细分为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自学能力等多个层面,也可以根据语文课时数量及教材知识编排特点将学期总目标细分为每节课或每周的教学小目标,为老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指明了方向。通过逐个实现小目标的方式来促进语文教学总目标的实现,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目标的具体针对性与准确科学性。不过,这需要老师认真研读教材内容,理清教材各章节及不同知识的关系,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编写意图与各章节教学重点,深入挖掘语文教材潜在教育价值,为老师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内容、方向等方面的参考信息。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文时,老师应将其课堂教学目标设定为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及背诵优美片段,与小学生共同情感朗读文章,分析文章各段落的结构,引导小学生学明白“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从而对小学生优秀思想品质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二、创新生字词教学方法

生字词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知识、语言能力及思想品德、审美情趣的重要方式,以往老师会采用示范领读、抄写、默写等方式来开展生字词教学活动,虽然可以让小学生快速掌握固定的生字词,但是却占用小学生大量时间,甚至可能让小学生对语文教学活动产生厌倦或消极应对情绪,因此,老师利用游戏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及情境教学法等方式来组织开展生字词教学活动,其中,游戏教学法则是利用词语接龙、错字查找等游戏来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欲望;思维导图教学法则是引导小学生以偏旁部首、拼音等为中央关键词,让小学生对比分析拥有这些偏旁部首或者读音相同的汉字;情境教学法则是利用图画、视频等方式来帮助小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本义与延伸义。另外,老师与小学生共同探究不同汉字词语的起源,在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多汉字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也让小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独特美感,强化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成就感,进而对小学生审美能力、语言能力及文化素养等产生积极影响。

三、创新阅读教学活动

老师应从内容、方法、习惯等三大层面来促进朗读教学模式的改革升级,其中,内容方面则是在要求小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课文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一些小学生感兴趣且教育性较强的文章,实现小学生阅读范围的扩大及知识面的延伸;方法层面则是指老师可以传授小学生朗读、速读、详读等多种方法技巧,引导小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时间及文章类型等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另外,老师还应鼓励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朗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引导小学生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从而对小学生语言能力、语感及思想情感、感知能力等产生积极影响[1]。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一文时,老师让小学生按照先速读与后精读的方式来了解文章内容,其中速读则是让小学生掌握文章大致内容,精读则是让小学生详细分析文章的遣词造句及整体框架方面的特点。随后,老师让小学生阅读《小机器人与麻雀》、《动物世界》等书籍,让小学生更全面了解麻雀的生活环境及特点,实现了小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提升及阅读知识面的拓宽,对小学生语文创作及综合能力等产生重要促进作用。

四、创新写作教学活动

老师应辩证看待写作、阅读及生字词等教学活动的关联性,要求小学生利用新华字典等工具书来学习掌握文章中生字词的读音含义,增加小学生汉字词语掌握量,提高小学生汉字词语使用的正确合理性。同时,老师还应引导小学生学习掌握不同文章中具体使用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摘抄整理优美语句段落,并对其进行仿写。另外,鼓励小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改编或续写,锻炼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最后,老师还应系统讲解不同类型文章的创作流程及要求,鼓励小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积累更多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小学生创作能力[2]。

五、巧用问题教学法

老师通过设计不同形式、内容的问题来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形式以选择性、开放性等类型的问题为主,问题内容则是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既可以鼓励小学生通过再次阅读文章及查找相关资料等方式来寻找问题答案,也可以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小学生创新思辨能力及语文知识能力[3]。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一文时,老师可以设计“日出的样子”、“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日出的涵義”等多个问题,引导小学生认真观察日出样子的基础上来回答问题,激发了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锻炼了小学生语言概括总结与拓展思维能力,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

老师应客观看待创新语文课堂模式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辩证关系,通过创新生字词、阅读及写作等教学活动来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为实现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莫艳.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分析[J]. 时代教育, 2018, 000(010):185.

[2]韦晓燕.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初探[J]. 课外语文, 2019, 000(006):76-77.

[3]和怡. 有关学生核心素养下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的初探[J].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19, 000(005):262-263.

猜你喜欢
课堂模式核心素养策略
宽与活小学教育阶段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