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09-10 07:23吴晓兰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5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解决对策心理健康

吴晓兰

摘要: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健康的范畴不断扩大,不仅要求有健康的身体,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从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入手,重点探讨了在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存在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农村小学;解决对策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求越多的重视。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而农村小学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为重要。本文我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现阶段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发展

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这些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有利于教师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工作

在班级当中经常会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纪律散漫,学习成绩不理想。如果仔细分析这一小部分的学生,就会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作为教师则要做好转化工作,在课堂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三)有利于学校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我们教师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交往观,学习观念,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为将来的生活工作打好基础。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好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能够得到一个全面的升。

(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小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既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人格或心理品质形成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并且为科学文化方面的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陈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认识模糊

在农村,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出现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能迅速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学生一旦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由此引起的负面现象时,教师、家长却不懂得结合学生所处的环境从心理健康方面分析和处理。

(二)师资匮乏,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落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各校应有专职心理教师。并设一名心理咨询主任。但不少农村学校由于编制问题,没有聘任这一岗位,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有的连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教师都不能保证足够数量,更不要说专门的心理教師了。一般只能安排班主任兼任,他们一是在本学科教学经验不丰富,二是没有新知识、新理念,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形成共识。

(三)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

现在的农村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着老一辈生活,孩子和老人的思想有代沟,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愿意和老人谈论,加上农村的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逐渐增多,这些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常常会出现诸如学习疲劳、过度焦虑、多动症或厌学等心理问题。我们班的李安康同学就是典型的单亲家庭问题孩子

四、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许多农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相比城市小学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承受的升学压力更大,许多家庭以让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农村作为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教育行政部门也把升学率看成是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他们具有更加强烈的应试教育动机和思维倾向。在这种动机和思维倾向的支配,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一项尴尬的工作。另外,由于许多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观念陈旧,心理学知识储备太少,再加上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因此更加严重制约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普及,也严重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障碍

五、解决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加大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

在保证学校正常办公经费基础上,要加大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农村小学属于弱势群体,设备陈旧,信息闭塞,条件有限,设置专项经费为学校添置一些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使学校具备独立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相关书籍以及建立电子档案、必备的电脑等.

(二)转变教育观念,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

农村若能树立起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在更深层次上的突破与延伸,必须对现行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反思和再认识,清理教育实践中的认识误区及行为偏差。因为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教师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心理环境之一。

(三)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培训

首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派出老师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好的发达地方或学校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其次,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把外出学习培训和自学紧密结合起来,购买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为老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总之,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这项工作事关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工作,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制度上加强管理,从措施上进行深化,切实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机制和环境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娃清目.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教育科研.2009.3-4:49-50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解决对策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