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观点

2020-09-10 07:22
清风 2020年3期
关键词:评论员教育

建立制度,不能大而全也不能小而碎,不能“牛栏关猫”也不能过于繁琐。

——1月8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章立制,要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体现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1月9日)

地名变更“任性”问题难以有效遏制,甚至成为一个“名利场”。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病灶,乃是地名尚未做到依法变更,缺乏法律规制。

——近来,地名变更“任性”问题时有发生。对此,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樟林撰文称,无论地名如何更改,都应当依法而为,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在创新中延续地名文脉。(《光明日报》2019年12月29日)

只有营造敬才爱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才能将各行各业人才汇聚起来,形成推动强国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总结概括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对此,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强如是说。(《光明日报》2019年12月31日)

帮扶和教育相统一不仅适合扶贫工作,也适合其他群众工作,是基层治理的主线。

——近日,云南一贫困户因索要5吨水泥未果,辱骂扶贫干部的视频在网上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对此,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认为,这皆因当前基层扶贫方法偏重于强调干部的帮扶责任,而忽视对贫困户的教育,以及“扶贫先扶志”的科学经验。(《环球时报》2019年12月31日)

教育惩戒权不是“体罚”的避风港。

——日前,一段某小学老师体罚学生的视频在网络流传,迅速引发有关教育惩戒权的热议。对此,评论员邓海建认为,惩戒是出于教育的目的,体罚则是基于暴力的逻辑。无论什么年代,为人师者总要审慎使用职业权利,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北京青年报》2019年12月31日)

不仅要把欠薪公司纳入“黑名单”,还要做好企业评估,对即将欠薪、极有可能欠薪的企业同样也要重点关注,必要时可以考虑将其列入“黑名单”。

——近年来,随着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日趋好转,但尚未彻底解决。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如是说。(《法制日报》2020年1月2日)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保障,以深化改革为根本途径。

——日前,首届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学术年会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会上表示,要想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健全公平競争制度,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强化科技成果产权激励,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同时建立与约束机制对应的激励机制。(《光明日报》2020年1月2日)

善意与文明,不仅是执行工作的理念,更是法治的根本。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该意见释放了执行工作善意文明的信号。对此,评论员叶泉如是说。(《法制日报》2020年1月4日)

法律要旗帜鲜明地替好人“撑腰”,为匡正社会风气注入“强心剂”。

——近日,辽宁沈阳某药店店主对一位老人实施了心肺复苏,但该老人却以肋骨被压断为由,将店主告上法院。对此,评论员王钟撰文称,只有构建一套保护好人的社会机制,综合调动法律、道德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才能维护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中国青年报》2020年1月6日)

依法“豁免”校园贷学生失信责任,既释放了司法善意,又彰显了司法理性。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全日制在校生因“校园贷”纠纷成为被执行人的,一般不得对其采取纳入失信名单或限制消费措施。对此,《北京青年报》刊发评论文章如是称。(《北京青年报》2020年1月3日)

应该通过制度建设,让诚信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硬通货”,成为和黄金一样珍贵的东西。

——近年来,“执行难”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肖建国表示,只有让失信受罚、诚信有奖,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链条才会更加完整。(《人民日报》2020年1月6日)

确保在风险挑战面前赢得主动,制度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效应对日益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必须更加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人民日报》2020年1月6日)

只有一方面强化打击不法者,另一方面注重保护受害人,方能实现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的最大化。

——近期,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试行未成年人性侵案件“一站式取证”,引发社会热议。对此,评论员史洪举撰文称,保护未成年人,就应该严厉打击性侵害未成年人的不法者,但严厉打击不该以过度牺牲受害人的正当权益为代价,如果一味地以牺牲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换取打击侵害人,显然不是真正地保护未成年人。(《北京青年报》2020年1月6日)

治理私家车占用消防车通道的问题,必须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的高度来长远谋划、统筹协调,既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又让社会安定有序。

——日前,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下发《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攻坚行动方案》。对此,评论员秦平如是说。(《法制日报》2020年1月7日)

只有尊重教师,社会的文明才能得以延续。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引起社会关注。对此,天津师范大学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督导组专家李建营认为,《意见》的印发,是对学校的尊重、对教育的尊重、对教师的尊重。(《法制日报》2020年1月7日)

猜你喜欢
评论员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打造地方广播的评论架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