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学

2020-09-10 10:05詹莉斌
天府数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詹莉斌

摘 要:课程内容多种多样,在研讨会实践中,教师应考虑如何激励学生学习,并将其作为充分激励学生学习、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小学分数乘法的有效学习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乘法;教学

要提高分数乘法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分析当前教学活动的缺陷,确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继续优化成绩翻一番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多学科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小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的问题

1.1死记题型解法、枯燥训练导致思维呆板。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采取让学生记住“题型与对应解法”。老师把分数应用题归纳为几种题型,告诉学生每一种题型对应的解法。然后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让学生死记硬背题型和解法。片面的练习导致许多学生在做了大量的习题后依然会出现错误,如果题型稍有变化,学生看到与所记住的题型有所不同,学生不知如何进行思考,如何求出所求的问题。时间长了,学生思维也变得呆板,犹如机械一般的进行套题解题,无法举一反三。

1.2忽视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大多讲究的是数形结合,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交给学生如何判断题目的类型,再套用所谓相对的解题方式,学生虽然对算法的熟练度加强了,但由于缺乏对图和式的有效结合,使数学思想不能有效渗透。时间一长,这种数学课因过于抽象,不适宜小学生由形象直观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课堂变得枯燥无趣,学生也对学习逐渐缺乏兴趣。例如:题目为“明明的爸爸给了明明10元钱去商店买零食,已知巧克力的价格为4元,棒棒糖的价格只占巧克力的1/2,求明明可以同时买几个巧克力和几个棒棒糖?”,面对这样一个题目,可以利用多媒体放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巧克力和棒棒糖之间的价格关系,然后进行计算,除了得出“10元购买一个巧克力三个棒棒糖”的答案外,还有学生开动思维算出“购买两个巧克力一个棒棒糖”,孩子们学会了画图分析,活跃了数学思维。

二、小学分数乘法的教学策略

(一)联系整数应用题进行教学

分数应用题与整数应用题有共同性,其中分数应用题含有整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生在之前就已经对整数应用题有了充分的认识,因此教师要抓住这点来教学,帮助学生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对分数应用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例如:求“爸爸新买了一辆小轿车,已知这辆车每分钟行驶4/3千米,行驶了20分钟后到家,请问回家的路有多远?”这道题中告诉了速度、时间,要求回家的路程,在整数应用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以此为依据,学生就很容易列出算式,进行分数乘法运算。

(二)分数教学目标的优化及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

教师首先应对分数乘法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把握,以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乘法时能够吃透题义,才能正确解答。例如验证猜想,根植数量关系。师:同学们解答出来的橘子48箱,是否正确呢?你能进行验证吗?生:苹果的箱数比橘子少20%,现在假设橘子就是48箱,苹果的箱数比48箱少20%,算式是48×(1-20%)=38.4(箱),38.4箱≠40箱。师:通过验证,计算出橘子48箱是错误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生:这说明苹果的箱数比橘子少20%并不等于橘子的箱数比苹果多20%。师:说说你的理解和想法。生:苹果的箱数比橘子少20%表示苹果比橘子少的箱数是橘子的20%,是把橘子的箱数看作单位“1”;橘子的箱数比苹果多20%表示橘子比苹果多的箱数是苹果的20%,把苹果的箱数看作单位“1”。师:回答得很好,苹果的箱数比橘子少20%是把橘子的箱数看作单位“1”,橘子的箱数比苹果多20%是把苹果的箱数看作单位“1”,单位“1”不同,所以这两句话的意思也是不同的。师:那么我们怎样进行解答呢?师:“苹果的箱数比橘子少20%”。读了这句话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把桔子的箱数看作单位“1”,得出苹果的箱数是橘子的(1-20%)。师:根据“苹果的箱数是桔子的(1-20%)”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数量关系式:橘子的箱数×(1-20%)=苹果40箱,请同学们结合这个数量关系式进行列式计算。生:40÷(1-20%)=50(箱)。师:下面我们把计算出来的橘子50箱也进行验证。生:50×(1-20%)=40(箱),和题目中苹果有40箱完全一致。师:除了利用以上数量关系式进行解答,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吗?生:假设橘子有x箱,蘋果的箱数比橘子少x×20%箱,相应的方程为x-x×20%=40。师:你能结合所列方程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吗?生:橘子的箱数-苹果比橘子少的箱数=苹果的箱数。

(三)利用画线段图找出具体的量和量所对应的分率

新课标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几何直观,帮助孩子养成画图的好习惯,运用画图的方式直观地将应用题内容表现出来,让图形动起来,让孩子们学会用图形来将问题描述清楚,理清解题思路。画好线段图会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的一些具体数量整合在一起,使其对应的分率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例如“男生是女生的2/3,男生比女生少10人,男生有多少人?”可先确定单位“1”的量,画出表示女生的线段,题中提出男生是女生的2/3,所以应把女生人数所对应的线段平均分为3份,而男生的线段图应画成相等的2份,男生比女生少的10人,即为具体量,那这个具体量如何在图中表示呢?画出以下线段图。从上可以看出,分数应用题教学虽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教师切忌让学生死记题型对应的解法,让学生生搬硬套,这样只会让学生思维僵化,学生无法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独有的魅力,是无法喜欢上数学,也是学不好数学的。

结束语

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实际教学效果越符合预期目标,教学效果就越好。在初等教育成绩提高的教学方面,实际成绩与预期成绩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这意味着教学活动的效果仍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数学老师要找出问题的具体联系,合理优化,通过分数乘法来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肖雪飞.小学高年级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

[2]章冬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探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50-351.

[3]尹莉.探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86.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