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2020-09-10 10:23邓爱英
天府数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培养措施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邓爱英

摘 要: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时,应重点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如此才能挖掘出数学知识具有的规律性,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并促进小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发展。而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一直是教师不断深入研究的内容,本文针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展开了研究,旨在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引言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够运用符合数学逻辑的观点,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如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思维,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能力,才能促使学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运用探讨演绎和归纳的方法,分析和阐述数学理论。但是就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之上,教师往往将大部分教育精力集中在数学基础概念的传授和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上,并未将教育视角聚焦于培养学生与数学学科特点相适应的思维上。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的意义

(一)发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

数学思维能力属于定向思维的过程,学生拥有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在解答数学问题时通过数学逻辑思维的思考而分析出其中存在的相关知识并引入解答过程,获取问题的最佳解答策略及正确答案。数学思维能力中含有学生的逻辑能力与应用能力,逻辑能力与应用能力,都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引导,主要表现在逻辑能力是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通过正确方向的引导让学生利用自身思维去挖掘数学问题中存在的知识点并通过合理化组织创建出正确的解答方法,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分析

小学数学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的重要时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传授工作,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打破思维定式的重要能力,是引导学生另辟蹊径、举一反三、探索实践的主要动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据实际而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主要具有以下意义:其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拓展学生思路的关键。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综合性特征,因此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如果仅仅是靠死记硬背显然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正因如此,在数学教学中就有必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解题方法。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应始终是教学中的第一要务,因为只有学生具备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才能积极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此理论可由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理论进行验证。学生内心产生数学知识的学习需求后,会积极跟随教师的引导投入数学学习中,并在教师开放性问题引导下利用自身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并在教师引导过程中逐渐挖掘出数学知识点,进而达到深刻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另外,在学生自主思维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并因积极意识的促进可挖掘出多种解决数学问题的答案提升了创新能力。因此,教师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可采用小组探究法与多媒体教学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测量》一课时,教师可同时采用多媒体及小组探究法两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网络中搜集卡通式、故事类型或者对话模式的与测量相关的视频并在实际教学中展示给学生,由于学生喜爱卡通动漫会集中注意力观看视频中的内容,在卡通人物测量物体的引导下,小学生会产生学习卡通人物测量的意识,此时教师要满足学生具有的这种测量意识采用小组探究的方式对教师提出的测量任务进行测量,比如四人一组测量数学教材的长度与宽度。小组在共同测量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还要将两者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通过多媒体播放卡通视频与小组测量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出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可深入学生中间观察每位小学生的测量过程,并及时进行数学思维引导,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二)采用提问教学法并鼓励学生敢于回答

在传授数学知识时采用提问教学法是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并且还能够通过提问教学模式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在采用提问教学法时应注重鼓励学生敢于回答,因为只有敢于回答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的具体思路,并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掌握数学知识点。另外,教师在应用提问教学法还可以应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中,采用发散性、开放性的问题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帮助学生逐步挖掘出数学问题的真相时达到了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课前准备长方形教具及正方形教具,在实际教学中应让学生观察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具,提问学生“两者具有什么区别?”此时的学生能够发现两者间的巨大区别,但是不知该如何回答,此时教师应拿出长方形教具告诉学生“长的一边叫长度、短的一边叫宽度”,再让学生表述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学生此时能够回答出存在的不同。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长与宽具有什么特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因害怕回答错误而不愿回答问题,教师应面带微笑鼓励学生“我们应该做一个勇敢的人,你们觉得你们勇敢吗?”小学生具有好胜心理会因教师的“勇敢”一词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边鼓励边婉转地引导学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具备数学思维能力才能提升学习能力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并在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时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发金.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68.

[2]高喜堂.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維能力[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14):110.

猜你喜欢
培养措施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