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类综艺节目在跨文化传播中面临的窘境与突破

2020-09-10 10:53马浩艺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窘境跨文化传播突破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在“出海”的过程中普遍面临跨文化传播的困境。“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是当前我国对外传播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国家宝藏》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逐渐兴起,其通过转变理念、重塑主题、调整叙事、精准传播等方式,受到许多国外电视媒体、观众和文化机构的青睐,成为推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文化类综艺节目;跨文化传播;窘境;突破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221-01

一、在跨文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的窘境所在

(一)“他塑”为主:中心国家话语垄断,中国故事失声失语

面对当今国际传媒版图,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牢牢把握着文化传播霸权,凭借其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意识形态的入侵和文化产品的输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在全球文化传播中被边缘化,难以抢占充分的话语资源,中华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往往处于劣势,面临着“发声传不开,传开不响亮”的窘境。特别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一些涉及中国历史、文物等富有传统特色的价值点难以形成传播张力,在国内的话语空间都被逐步侵蚀,在对外传播中就更难以发挥中国故事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二)“自塑”缺失:传统文化价值断裂,想象中的“共同体”难以显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大多都呈现出过度商业化和“泛娱乐化”的倾向,很多节目都单纯追求感官上的刺激,缺少对内容和文化价值方面的深度挖掘。同时,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受国外综艺节目影响严重,不断地引入或模仿国外的娱乐电视节目,导致自身的创新乏力,忽略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的受众群体也在这样的流行文化影响下,忽略了对传统文化、人文历史的关注,因而加重了中国故事难以生动演绎的窘境。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文脉从未断绝,我们如今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样也是根植于各国人民内心深处的一种共同性的情感。但长久以来,西方媒体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和中国人形象,导致很多外国人在对中国、中国人乃至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方面产生了诸多偏见。这种“刻板印象”也直接导致了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进行对外传播的过程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且困难重重。

(三)传播隔阂:“我—你”框架二元对立,语境之别压缩传播效果

近代以来,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经历了从马可波罗笔下“铺满黄金的国度”到落后的“东亚病夫”的转变,正如著名文学理论家、批评家萨义德所认为的这种基于西方学者视野中所建构的东方,是被遮蔽和扭曲的东方。西方国家长期持有的这种“我们西方—你们东方”的二元对立思维使得原有的意识形态对立更加固化。尽管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今的国际话语格局呈现出流动趋势,但由于双方共同意义空间的缺失,中国故事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往往很难突破这样一种话语壁垒而重获新生。

二、《国家宝藏》在跨文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的突破之处

(一)理念转变:从民族主义到新世界主义

新世界主义是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其领导集体对世界和人类文明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所持有的创新性的系统性认识、论述、主张及其行动方案,其核心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新世界主义认为,世界对话应当遵循普遍原则,且这种原则应当在各国相互对话中构建起来。而《国家宝藏》在对外传播、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就摒弃了以往民族主义的观念,遵循普遍原则,不仅通过戛纳电视节等业界平台进行海外推介,还通过走进伦敦大英博物馆举办专场文博论坛、前往罗马举办“共同守护伟大的文化遗产”主题的展映会等方式寻求国与国之间在文化、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共通之处,努力建立起一种东西共在的传播生态。

(二)主体重塑:从政府主导到官民共振

与以往政府主导的对外宣传不同,一方面,《国家宝藏》充分利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国际影响力,与BBC(英国广播公司)、NHK(日本放送协会)等媒体开展合作,并成功举办多场海外宣推和文化交流活动活动。另一方面,许多民间组织与海外华人也在《国家宝藏》的海外宣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很多海外留学生也借由《国家宝藏》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格局中,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让更多的中国故事在无形之中娓娓道来。他们的加入打通了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使得对外传播的主体由政府主导走向官民共振,为文化“走出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叙事调整:从曲高和寡到雅俗共赏

长期以来,我国在对外传播方面往往偏向于宏大叙事和精英语态,而这反而会使很多观众难以理解,甚至会有一种压迫感。而《国家宝藏》则突破了这种曲高和寡的叙事方式和表达语态,用广大观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节目营造了三重叙事空间,即“前世传奇”“今生故事”和“馆长解读”,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使叙事更加生动、饱满,多角度、多层次彰显所推选文物的文化内涵与工匠精神。借助“前世”演绎,观众得以了解文物历史,感悟故事之上的文化理念,传统文化情怀的加入更易引发受众情感共鸣。“今生故事”,展示着现代人对文物的传承与守护,赋予中华传统文化以现代生气。“前世传奇”故事基于史实进行合理的艺术改编,并结合“国宝守护人”的特点融入不同艺术形式。例如,由歌唱家雷佳演繹的“辛追墓T形帛画前世传奇”就以新国风音乐剧的形式成功地把文艺叙事融入了历史叙事,以生动通俗的方式让观众读懂国宝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降低了历史题材的枯燥程度,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和可看性。

(四)精准传播:为不同国家量身定做国际版

被外国受众更好地选择和接受,是实现有效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文化类节目在国内受到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能够唤起国人的文化记忆,能和节目所传递的内容产生共鸣。然而,当文化类节目走出国门,其他文化语境下的观众往往很难与节目在文化传播与情感交流上找到共鸣。面对文化与思维上存在的差异,除了运用上文所提到的故事演绎的方式,让传播内容更加通俗易懂外,《国家宝藏》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还注重“量体裁衣”,与当地主流电视媒体、高校、博物馆开展合作,在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环境和价值理念的基础之上进行国际版节目的开发和制作。在英国版《中国的宝藏》中,BBC主持人苏克就作为国宝故事讲述者,为国际观众讲解中国的精美文物,向世界展示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中国。这样的设计,有效避免了过去电视节目海外输出过程中纯粹翻译所造成的“文化折扣”,保证了节目本身的完整性,确保文化的精准传播,便于受众更好地感知文化内涵。

三、结语

《国家宝藏》找到了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文化理念的共通之处,用“讲故事”的方式和现代化的表现手法,让更多人成为文化价值的守护者、文化传承的参与者,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和生动传神的中国故事传播出去。这也为我们在未来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启示,包括充分开发目标受众的文化符号用于文本的构建、寻找共同文化价值、充分运用新技术与新媒体、建立全方位的文化传播体系等。

参考文献:

[1] 举旗帜 聚民心 育新人 兴文化 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1).

[2] 邵培仁,沈珺.构建基于新世界主义的媒介尺度与传播张力[J].现代传播,2017(10):70-74.

作者简介:马浩艺(1993—),男,河北南宫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猜你喜欢
窘境跨文化传播突破
Carry-on Bags
技校德育课面临的窘境与对策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都市电影中正面形象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
关店换帅,传统零售业“窘境”怪马云吗?
饥寒“窘境”